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二十世纪美国垄断」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二十世纪美国垄断」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二十世纪美国垄断」,希望能帮助到您。
提及茶叶,想必大家都知晓,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传说神农尝百草,无意间发现茶叶,而唐代茶文化大家陆羽更是将中国茶道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然后茶叶经由中国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再由这些地方传向了世界。
而提及当今世界的产茶业,中国更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也是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其它的产茶大国还包括印度、印尼、斯里兰卡、肯尼亚、卢旺达等国。当今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乃是新晋产茶大国肯尼亚,然后是印尼和斯里兰卡,再其次才是中国和印度。
然后,到这里,可能熟知历史的同志们就会有个疑问,中国不是自宋代之后,便垄断了世界的茶叶贸易了吗?
古代茶马贸易
特别是在明清两代,茶叶乃是我国赚取贸易顺差最大的利器之一。毕竟欧洲那地方,物产很不丰富,在很长时间内,上层社会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还有来自印度的香料。而中国凭借上千年的制茶工艺,有着诸多品种,色泽高雅且香味浓郁,深受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喜欢。虽然比不上香料在欧洲的受欢迎程度,但是也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而中国也正因为茶叶贸易的高额利润,赚取了相当可观的贸易顺差。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茶叶贸易,怎么就不是世界第一了呢,为何出口连挤进世界前三都很是费劲了。而垄断世界的中国茶叶贸易,又是在何时因为什么而跌落神坛的呢?
这里就涉及到了19世纪,由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主导的一场巨大的茶叶贸易战。
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制茶工艺,当今中国有着很多种茶叶品牌,他们各具特色,但是我们从工艺上一般把茶叶分为三个大类:绿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
中国古代茶叶贸易
绿茶,简单说,就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如毛尖、碧螺春等,其没有经过发酵,保留了很多鲜叶的特性。半发酵茶指对茶叶进行轻微发酵,使其既有绿茶的部分特性,又有发酵茶的某些特点,最著名的铁观音和大红袍就是半发酵茶。发酵茶也称为红茶和黑茶,发酵茶茶性温和,口感浓郁,比较著名的就有云南普洱。
而更重要的是,古代贸易,从中国到阿拉伯再转运欧洲,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旅途遥远,风雨无期,茶叶贸易最重要的就成了保存问题。而绿茶虽然口感上佳,但是容易霉变,不易于长途运输和保存。而发酵茶就比较好保存,存个一两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近代之前的茶叶贸易主要以红茶和黑茶为主,而欧洲人因为长时间食用红茶,所以就习惯了红茶口感,这也就是阿萨姆红茶流行开来的原因。
话说回17-18世纪,中国茶叶远销海外,几乎垄断了全世界所有市场,而英国人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逐利而动的民族,所以,已经掌控了香料贸易的英国人迅速通过东印度公司,整个17世纪,东印度专项进口中国茶叶在欧洲销售,虽然东印度公司掌握了茶业的专销权力,但是由于中国掌握了茶叶在整个环节中的绝大部分利润,这使得东印度公司费力不讨好。在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开始一面进口中国茶叶,一面展开了自己种植茶叶和自产自销的相关套路。
阿萨姆茶叶
然后,东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大面积种茶,而印度阿萨姆地区就产茶,也就是最初的阿萨姆红茶,然后又从中国偷学了部分制茶工艺,很快就把阿萨姆红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掌握海洋的英国对阿萨姆茶专供传销,用阿萨姆茶逐步占据中国茶叶的市场份额。
英国茶文化
但是以阿萨姆茶为代表的印茶在18世纪的销量并不理想,欧洲人不愿意买又贵口感又一般的印茶。于是就给了民间贩卖私茶的空子,这些人从中国等地进口茶叶,然后比东印度公司更低的价格流通于市场。然后造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大量积压在伦敦仓库,而英国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1773年议会通过了著名的《茶税法》,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波士顿倾茶事件
颁布《茶税法》的目的是为了在北美殖民地倾销茶叶,直接赋予了东印度公司将茶运往北美的权利和从英国免税出口茶的权利。不再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东印度公司茶叶比当时私茶便宜了50%以上,导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种植的茶叶商人无法生存。于是,北美的农场主们不高兴了,然后就有了震惊世界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再然后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最终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
一个茶叶事件,让英国人损失了北美殖民地,英国人第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对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人来说是绝对不能忍的,但是因为当时的拿破仑战争,英国无暇东顾,一直到打败拿破仑之后,英国人才开始了应对茶叶的问题。当时,英国人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他们的工业品,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先是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大清的国门,而印度茶业发展也因此而得利。
茶税法
英国人敏锐地发现,中国茶销量好,但是利润基本都掌握在中国手中。阿萨姆茶在世界上的销量不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口感不如中国茶叶。而影响口感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茶叶品种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制作工艺的问题。东印度公司痛定思痛,决定对茶树和工艺进行大规模改良,想要将茶叶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要想最快速度的改良,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中国偷师。于是自1835年开始,便展开了偷师中国的想法,先是从全面输入茶籽、茶树、茶工与种植技术,然后对印度原本的阿萨姆茶进行改良,但是因为气候原因,最初推广种植在印度各地没有成功,然后东印度公司高薪聘请中国茶艺师和种植专家前往印度,通过对阿萨姆的茶树种植技术的改良以及制茶工艺的改良,终于将全新的阿萨姆茶打造出来了,经过数年打磨,阿萨姆红茶的各方面已经与中国红茶相差不大。
到1858年左右,东印度公司已经将阿萨姆红茶大面积种植,推广到加尔各答等地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不断偷师中国茶艺制作技术,印度红茶也实现了多品种发展,锡兰红、大吉岭、英国红、阿萨姆等品牌茶叶自此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
东印度公司贸易茶叶
再之后,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又一次高潮到来,植茶公司逐渐向机械化过渡,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带动了印度茶叶向着更高层面发展进步。揉茶机和西洛钩式焙炒机的发明,促成了印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到后来,拥有千名以上工人的印度茶业工厂遍地都是。
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了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然后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等地成立茶协会和茶叶科学站,为种植茶叶和改良工艺做出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英国利用船坚炮利,控制了海上贸易,中国茶出不去,于是与中国茶口感相差不大的印茶得以流传开来,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主导,印度茶叶越做越大,巅峰时期茶叶种植面积达610104英亩,每英亩产量增至503.6磅。那时,印度茶叶产量和销售份额都占市场的50%以上,最好的时候能达到80%。
而中国,由于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快车,无法实现机械化种茶,产量和规模都上不去,19世纪末中国茶叶出口量最低迷的时候不到世界茶叶总出口量的8%,曾经的茶叶王国彻底被取代,而印度自此上位。出口量而言,中国茶业全面被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尼超越,与日本份额相当,称为世界二三流的茶叶大国。
印度大规模种茶
随着中国市场被列强逐步打开,印茶倒灌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制茶业。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茶叶出口量占市场份额的5%,中国茶业萎靡,在世界茶业新格局中,占比极低。
至于原因,肯定是在种植、采制、贸易等诸方面都远不如印茶的规模化,再加上英国控制了海洋,控制了销路,控制了欧洲人的口感,所以在19世纪中国茶叶被印度茶业逼得无路可走,最终被印茶取代,成为中国百年屈辱的另一方面体现。
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茶叶出口被印茶垄断近百年后,中国茶业才开始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才跻身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但是出口量仍然在世界上只算是二流,落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