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网上看病用户量徒增「互联网+医保」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受疫情影响网上看病用户量徒增「互联网+医保」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受疫情影响网上看病用户量徒增「互联网+医保」,希望能帮助到您。
与前线医院正面抗疫“战场”不同,再次火爆的互联网医疗可谓后方“隐形战场”。如今,这一行业正获得政策的松绑,有望被“扶正”。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 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家政策中首次将互联网首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这次政策的“松绑”的速度远超行业预期,疫情或起到加速作用。
一位三甲医院医生对新京报表示,互联网医疗在分流患者、疏解压力上起到重要作用,成为抗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疫情后政策放开,用户习惯也已养成,互联网医疗有望成为新常态。
京东健康相关人士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发改委通知中,涉及互联网医疗最核心的关键点在于“首诊”,这是国家第一次松口。此前不开放线上首诊,还是因为大多数病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介入式检测手段。互联医疗在这次疫情中做了很好的补充,在政策上看有望“被扶正”。当然了,首诊放开,一定是要设立标准和门槛的,这是所有事的前提。
企鹅杏仁总裁马丁则认为,首诊纳入医保不但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是利好,对医保本身,也是节约成本的方式。“可以通过类似国外‘repeat prescription’模式,减少线下购药过程中产生的时间、经济和环境成本等,同时,可以实现线上随访、开方、送药、医保结算等一站式服务。”马丁对新京报记者说。
与行业和政策层面的火热不同,盈利难仍是摆在各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前的挑战。在抗疫期间,互联网医疗到底充当了哪些角色?用前沿科技克服了哪些挑战?互联网医疗能否像电商行业在非典中异军突起一样,在危机中崛起?
一张“发热门诊”地图背后的抗疫“作战队”
1月19日,腾讯医疗健康事业部研发中心总监王雪晖突然发现,腾讯大厦和社区附近药店的口罩都脱销了,有着多年医疗工作经验的他警觉起来。随即,团队召开长达数小时紧急会议,连夜讨论腾讯健康团队能为可能到来的疫情做些什么。
讨论的结果是,新冠疫情中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如果能在地图中快速上线发热门诊服务,无论对疫情整体防控还是对用户个体,都是很有价值的事情。腾讯健康团队决定,选择“发热门诊地图”作为快速上线的第一个抗疫产品。
但当时临近春节放假,部分员工已先行请假回家。于是,一些本来不在腾讯医疗健康业务上的同事被抽调过来,各方腾讯员工组成了约20人的医疗健康“作战队”。“首先我们要保证抽调最精干的力量,其次我们要保证最快速启动。”王雪晖告诉新京报记者。
1月20日晚上,项目讨论并启动准备工作;1月21日产品开始设计,晚上8点半产品设计图交付,虽然很多细节逻辑还有待完善,但技术已同步开始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产品再不断填充逻辑;22日早上6点,产品开发完成;2个小时内部测试后,22号早上8点,产品第一个版本正式发布,整个过程仅用时2天。
第一版发热门诊地图上线后,各地方政府的卫健委、新闻媒体陆续加入合作,使用接口直接调用腾讯开发的抗疫工具。此外,借助“发热门诊地图”的入口,腾讯医典进一步上线了义诊平台,并接入了腾讯医典和腾讯健康小程序,用户如果觉得身体不适,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各地医院的医生免费线上问诊。
Quest Mobile移动报告显示,从1月24号以来,腾讯健康微信小程序10天上涨70倍,截至2月4日,该小程序日活突破3000万,成为最大的在线医疗服务小程序。
访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给王雪晖和质量保障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每天清晨6点流量开始往上攀升,上午9点达到高峰,他们必须时刻观察。每天晚上21点开始巡检,即要计算资源余量,又要预估明天的流量,进行扩容。“夜里经常忙到凌晨2点钟,早上6点流量再度攀升,又要起来紧盯流量,每天的睡眠往往只有不到4个小时。”王雪晖说。
流量洪峰在2月5号突然爆发。腾讯健康小程序当天的访问人次攀升到12月平均单日流量的几十倍。“对流量攀升我们是有预期的,但是流量攀升这么猛是超出我们预期的。”王雪晖说。
除扩容外,为了保障对用户的服务质量,腾讯健康小程序重构了二十多个服务。“重构”属于程序领域的专业概念,一些服务在平时使用时没有问题,但是流量高峰就撑不住。为了使产品适应抗疫时期的流量高峰,他们决定选择将服务的程序从头重写一遍。
与腾讯健康团队类似,疫情期间有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等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
截至3月31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冠免费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1.3亿,完成在线医疗咨询服务160多万人次,通过线上平台筛查最终确诊了144名新冠肺炎患者;截至3月19日,疫情期间丁香园旗下主要媒体渠道累计发布科普内容3600多条,累计阅读量40亿,疫情期间新型肺炎单疾病词查看次数1亿次。
“互联网 医疗”,找到救命信息和药
在王雪晖和团队紧急研发“发热地图”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多个公益组织编辑了多份新冠疫情资讯、科普和实用信息的文档,其中一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疫情信息合集》的文档,浏览量超过百万,几乎刷爆了“朋友圈”。
石墨文档的产品顾问和阳发现,免费版石墨文档最多只能15人编辑,且一些高级功能无法使用,于是立刻申请加入到这些公益组织的群聊中。和阳还推动了多个公益团队的内容整合,“以阿夏桑、A2N等团队的文字组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在石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打通自动化信息流程,把所有信息提取到wuhan2020团队的项目上做实时更新,统一对外展示。”和阳说。
“包括核酸检测地点、武汉市床位、湖北其他县市新冠定点医院等信息都被汇总在表格里”,石墨文档创始人吴洁告诉新京报记者。1月26日,石墨文档向疫情相关的政府机关、医疗机构和公益组织等开放免费使用企业高级版的权限,该版本正常收费是每年每人600元。
除了“发热地图”,互联网企业的各项技术也应用在医疗的多个领域。
家住武昌区的陈女士和家住江汉区的张女士同为乙肝患者,疫情期间,即使托付朋友四处寻找、自费购药,仍然无法缓解用药需求。数据显示,湖北地区有近1300万慢病人群,都需要长期服用治疗药品,一旦停药,就可能引发各种断药反应。
2月26日,上述张女士、陈女士收到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通过10086发来的短信:武汉市糖尿病、高血压、乙型肝炎等10种重症慢病患者可登录“互联网医院门户”微信公众号,在由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进行线上复诊,还可以开药、报销和送药到家。在上传病例和检查报告后,上述张女士和陈女士开药成功,并在第二天收到了快递的药品。
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是武汉首家纳入医保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2月23日,武汉市医保局公布了18条服务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保障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支持“互联网 ”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措施公布后仅三天,医保局就紧急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了医保支付。
截至4月16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已为超过6.5万名武汉患者提供了复诊开药服务。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表示,未来政策落地后,用户只要通过手机的医保电子凭证就可以完成身份认证,进而完成复诊、开药、医保支付结算,未来如果电子病历逐步共享之后,这将成为一种标准的(互联网医疗)工作模式。
阿里健康则充分发挥了医药电商的优势,为湖北慢病患者送药。疫情期间,阿里健康联合赛诺菲、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超50余家知名药企,保障疫情期间慢性病药品的在线供给;联动商家形成“援驰湖北找药联盟”,24小时寻找紧缺药品;与菜鸟、顺丰、九州通等物流行业伙伴,开辟药品运送通道;建立问诊页面,为慢病患者提供线上的慢病管理服务。
阿里健康“湖北地区缺药登记”平台数据显示,前7位药品需求最大的慢病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乙肝、哮喘、COPD、癫痫,这7种慢性病的用药需求占比达总需求的62%。截至2月10日晚,阿里健康问诊页面累计访问用户1116万,累计在线问诊量超过104万人次,在针对武汉地区的义诊活动中,医生人均日接诊量100人以上。截至3月23日,已有数十万海外华人登录上述平台在线问医,医生日接待咨询量同比上周增长逾三倍。
此外,多项互联网技术也被应用在医疗无接触领域。比如,广东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引进了集成无人驾驶技术的机器人,在医院中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则在中兴的5G技术帮助下,实现两例新冠肺炎远程会诊。
政策松绑,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到了?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医疗经过10来年的发展,历经了初期的言必谈“颠覆医疗”、“改造医疗”,到前几年的冷静甚至沉寂,又因为医保不能报销、没有处方药权利等被掣肘,到了新冠疫情的危机时刻,国家从政策层面进行松绑,让互联网医疗行业似乎又看到了“春天”。
互联网医疗主要可细分为在线医疗、健康管理、医疗资讯、医药服务等4个领域,其中在线医疗占据移动医疗大部分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为680亿元,预计2020年接近1000亿元,并且保守估计在2026年将突破2000亿元。
最近两个月,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并放开了首诊医保报销的限制。
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委分别在2月、3月发布了《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三份文件,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复诊和药品配送服务,并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 ”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称,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伴随国家卫健委的发文,各地也出台了多个互联网医疗政策。在政策的加持下,仅今年前三个月,互联网诊疗项目获批加速,企业新增量就已超过11000家。曾经不被看好的春雨医生,时隔几年获得了搜狗的投资;而早年传出上市消息的微医也再传IPO消息。
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称,对于一些适于进行线上诊疗的疾病,允许互联网医疗首诊,可以使线上线下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整合和应用,同时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缩短部分患者的诊疗时间,同时在疫情期间能有效减少了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京东健康相关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允许首诊纳入医保,减少了互联网医疗的部分限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当然了,首诊放开,一定是要设立标准和门槛的,这是所有事的前提。
微医方面则对新京报表示,该“实施方案”为数字健康行业“基础设施”的构建和行业发展增添了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期待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出台。政策落地后,将有望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和市场增速。
但丁香园董事长李天天在此前采访中表示,虽然有政策利好,但是整个行业离爆发式的增长还相去甚远。理由主要有三点:技术尚未突破;政策有待松绑;医疗仍是低频。
与行业和政策层面的火热不同,盈利难仍是摆在各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平安好医生2019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为50.65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33.38亿元人民币;亏损为7.34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亏损9.12亿元人民币。阿里健康2019年中报显示,亏损额度从上年同期的9000万元人民币,缩减91.5%至760万元人民币,但仍为亏损状态。在腾讯体系内的腾讯医疗健康团队,也一直维持投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