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反感拼多多砍价「关于拼多多砍价发生事件」

互联网 2023-03-31 19:27:1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反感拼多多砍价「关于拼多多砍价发生事件」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为什么很多人反感拼多多砍价「关于拼多多砍价发生事件」,希望能帮助到您。

提起拼多多,没有几个人对它是陌生的,想必那首烧脑的广告歌曲,至今还在很多人脑海里回荡。只是,当用户还在绞尽脑汁拉着亲朋好友帮忙砍价的时候,扛着巨额亏损的拼多多已悄然登录纳斯达克,成为社交电商第一股,估值高达二三百亿美金。

▲拼多多正式登录纳斯达克

成立仅仅只有3年的拼多多,通过对流量和营销的重新构架,以团购低价模式冲击消费者消费观,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收割了3亿用户,周活跃渗透率仅次于手机淘宝,实现了对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的弯道超车。

只是,令拼多多没有想到的是,短暂的上市喜悦过后,便迎来了狂风暴雨一般的吐槽、质疑、拷问以及谩骂,充斥着整个朋友圈,也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拼多多又有了很多“小名”:PDD、拼夕夕、坑多多......

▲网友吐槽调侃拼多多上市

事实上,拼多多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质疑声不断,负面新闻也不断,但能够像上市后如此密集的负面评论,还多少让人始料未及,恐怕连拼多多也没有想到,毕竟曾经砍价砍的那么疯狂,怎么能骂起来就不留点情呢?

面对有点收不住的质疑声浪,拼多多在今天罕见的一日两次发声回应质疑。拼多多新闻发言人井然表示,刚上市不到一星期的拼多多受到了广泛的文章质疑,善意的批评拼多多都会接受进行整改,但真相是正在受到罕见的波次网络舆情攻击,并在网络上有专门的团队和人员在维护。

▲拼多多官方回应网络质疑

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发布题为《坚持本分,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的全体员工信,引导员工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不要慌乱,不能竞争导向,别人指什么我们才做什么,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导向,从消费者最最切身的利益点开始抓,开始改,持续地改。

显然,大量的质疑已经对拼多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能够左右企业的发展,以至于拼多多接连回应质疑。那么,为什么上市后的拼多多,会遭遇到如此声量的质疑?

在笔者看来无外乎亮点,即外因和内因。

内因:走低价捷径,埋下假货隐患

拼多多从成立之初就靠“拼团 低价”模式,收割用户,而在抱上腾讯这颗大树之后,拼多多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社交电商之路,这也大家不难理解朋友圈怎么摆都摆不脱的拼多多广告以及让人超级无奈的砍价,想必不少人也有过在砍价和友尽之间犹豫徘徊的经历吧。

低价的背后往往是质量差,而质量差往往是假货体现。这样的思维在拼多多的发展中如影随形,这也给拼多多贴上了“质量差”“假货”“巨坑”的标签。

在百度搜索关键词“拼多多 假货”,可以得到近千万个结果。南方周末在《拼多多:一个消费降级巨头的诞生》一文中也提到,多位受访的拼多多商家承认,中小商户的很多商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甚至是造假。而拼多多也曾公开表示,打假不停歇。

毫无疑问,拼多多在低价收割用户红利的同时,也为品牌形象埋下了隐患,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质量方面。只是,在拼多多没有上市之前,这一缺点并没有被公开放大,而当这家企业上市之后,在人们讨论其传奇色彩的时候,它致命的质量问题,同样会被放在聚光灯下,而密集的负面评论,似乎再正常不过了。

外因:同行的嫉妒恨

拼多多的诞生,就像一匹黑马,在电商市场的发展速度太快,快到很多友商还没有来得及分析其发展的逻辑模式,就已经被甩的很远了。有个段子能够很好的阐释,拼多多是如何从众多电商巨头中突出重围的。

淘宝上40块钱的衣服,加个商标吊牌,在天猫卖80块;加一个好好的包装,京东卖120块;加个严格点的质检唯品会卖160元;最后还剩下很多卖不掉,放到拼多多上卖10块。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拼多多获得全年GMV超过1000亿的成绩。同样的数据,淘宝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前文也提到,拼多多APP周活跃渗透率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活跃用户达到3亿......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都代表着巨大的流量和成交量,令友商羡慕的同时,又倍感压力。有消息称,京东、阿里已经感受到了拼多多的威胁,并专门成立了"打多办",准备合理压制拼多多。

事实上,天猫、京东成长之初,都受到过假货负面的困扰,而如今拼多多也难逃此劫,竞争对手自然不想让拼多多轻易的走过这一劫难。拼多多官方称,此次大规模的负面舆情,是受到了专业的团队的策划,属于恶意攻击,虽然拼多多没有直指是哪家竞争对手在恶意攻击,但答案似乎并不难猜。拼多多心知肚明又无可奈何,毕竟自己种下的苦果,含着泪也要吃完。

▲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

拼多多上市之后,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拼多多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身上有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确实,从企业角度而言,我们似乎不能对这家企业太过苛责,毕竟年轻,即便是现在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在3岁的阶段并不一定有拼多多做的出色。

但是,从用户角度而言,不论是三岁的孩子还是三十岁的孩子,都一样。用户看重的是拿在手里的产品,要的是品质、尽可能高的性价比以及安全保障,用户不会因为企业的年轻,而对产品质量安全妥协,当质量安全敲响警钟后,用户的反击是才是最凶猛、最致命的。

可以预见,短时间内,拼多多依旧无法摆脱质疑舆情,接下来就看拼多多如何度过这一艰难期,这对于拼多多来说,也是一次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