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 供应链金融「京东供应链结构体系」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京东金融 供应链金融「京东供应链结构体系」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京东金融 供应链金融「京东供应链结构体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导语:
如果说大流量电商,是供应链金融的好玩家,那么,京东则是其中的资深玩家。
1998年,深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广东首创货物押业务,国内供应链金融起步于此。
同年6月,京东诞生,之后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最早布局者,可追溯至2012年,其供应链发展逻辑与布局颇具代表性。
账期是核心
无心插柳柳成荫。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初衷,原本是激活变现与供应商之间应付帐款。而之后,账期却成为其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终极武器。
据京东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京东应付账款875亿元,同比上季度增加了41%。
第二季度期末,41%的应付帐款增长,既高于31.2%的营收增长,也高于GMV30.45%的增速。
从京东公布的历年财报数据来看,京东在给供应商回款上时间越来越长。
2015年Q1京东应付账款周期为41.9天,到2016年平均账期上升到52天,再到2017年,平均应付账期高达56.2天,直到本次财报应付账款周期超过了2个月,高达60.9天。
也与京东经营压力有关:增速放缓,毛利率降低,运营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长。
2018年Q2,京东营收1223亿元、同比增长31.2%、毛利率13.5%,2016、2017两年,京东营收增长分别为43%、39%,毛利率分别为14.3%、14.0%。
京东营收规模的扩大,账期也在不断上升。
零售行业账期决定了供应商的生死存亡,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零供关系紧张程度:拖欠胀气越久,规模越大,转嫁给供应商的现金流压力就越大。
与之相反,京东自身库存周转却控制良好,2017年Q2到2018年Q2,京东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 days)分别是36.3天、36.9天、38.1天、37.2天、37.9天。
时间回到2015年8月31日,刘强东在耶鲁背景中心发表主题演讲称,“如果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特别是零售商,它的账期低于库存周转天数的话,这家公司必死无疑,哪怕它有巨额利润”。一语道破了京东模式的精髓。
15%的毛利率是京东盈利的红线,京东要保持盈利必须保持15%的毛利率。京东收入分两部分,Net product revenues、Net service revenues,前者是电商交易收入,后者是服务收入。
从京东目前结构来看,电商交易收入毛利率若要提升,意味着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交易的下降,因此,京东提高毛利率的方式只有一招,提升服务收入。
2018年Q2,京东服务收入118亿元,去年同期是78亿元,增长率51%。供应链金融利息收入6.06亿,去年同期为5.42亿,增长率为11.8%,规模与增长率来看,提升服务收入比供应链金融利息,其实是更有效率,空间增大的。
2018年上半年,京东OPO平台服务与广告营收153.2亿元,京东物流营收51.1亿元,合计204.3亿,相比较2017年上半年111.74亿、20.34亿、合计132.1亿,同比增长54.66%。
可以说,供应链金融拯救了京东的净利润。
2018年Q1京东供应链金融利息收入5.46亿,上半年总计11.52亿元,去年上半年为9.15亿元,同比增加了25.9%。利息收入提升背后,除了规模扩大之外,还有便是应付帐款更多,帐期更长。
服务收入,包括京东物流仓储服务以及京东云、POP平台广告收入,这些是“赋能商家”的收入,名正言顺。
虽然供应链金融,也是“赋能商家”,但账期却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性的话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京东要想进一步做大,不能太过依赖供应链金融带来的利息收入。因为这块收入越大,增长越快,说明供应商承载的现金流压力越大。通过账期做供应链金融,靠利息盈利,不是长久计。
先发优势
京东金融的全链条金融服务,通过强大的数据能力为客户盘活了供应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让小微企业主从繁琐的企业金融事务中解放出来。
京东供应链金融布局开始于2012年。
2013年12月6日,京东金融推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将趴在京东账户上的钱,提供给需要贷款的商家。
虽然京东很多商品是自营的,但是连接的关系始终没有变,在整个京东供应链金融中,主要参与者有京东、供应商、消费者、银行,这些角色中,可以发现有两个链条一直没有变:供应商——京东、京东——消费者。
简单的讲,京东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体系和供应链优势在交易各个环节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具体可以分为六种类型:采购订单融资、入库环节的入库单融资、结算前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模式、京保贝模式、京小贷模式。
为“京东自营供应商”里的企业定制,同时为自营之外的企业量身定制的“京小贷”等企业金融服务也陆续推出,很多从前为融资头疼的企业家们,体会到了的“鼠标一点、钱就到账、随借随还”的“逆天服务”,不少企业借此做大做强。
除了京东之外,大部分大流量电商,也会如此玩供应链金融,在应付和应收之间拆解、倒手。但这个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电商自身的平台上。
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其参与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也会更加专业。未来一定会有专业的基金机构加入这个生态圈,而这些个机构的主要成员必然是活跃在这个圈子里核心企业,他们构建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呢?
供应链金融对优质资产的追求一直没有放松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仍旧在强化风险的管控,当链条中主体慢慢变成核心企业,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技术即将引领的DT时代,所有的数据也会更加透明。
未来,每一个企业必将成为单一的个体,但他们也将依附于这个整体当中,只是行业中的钱开始越来越科技化,它们开始有意识去识别风控,避免大的隐患,进而在每一个流动的环节深化,保证链条的健康。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华贸融供应链金融智库)整理自新华社客户端、第一物流网、一本财经、百家号李成东、科技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