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浙江选课「大学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选修课」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高中浙江选课「大学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选修课」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高中浙江选课「大学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选修课」,希望能帮助到您。
提到选修课,你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最近“帮浙传学生完成KPI”的话题,这节名为《自媒体与综合电商创业实训》的选修课以几近严苛的要求引得学生叫苦不迭。但是这门严格的考察任务背后,给我们带来的还有新媒体技能教育和媒介素养的相关启示。
作者 | 田佳宁(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近段时间,浙传学生活跃在微博、抖音各大平台,他们凭借形色各异又有趣的视频内容,成功推动《自媒体与综合电商创业实训》这门选修课冲上热搜。
在当今高校选修课千篇一律的形式中,这门课稍显与众不同。因为在课程初始,老师就发布了令人“头秃”的考察任务。
△图源:网络
无论从哪个维度观察,要完成这个目标的难度都比较高,“史上最难选修课”“浙传学生的KPI有多难”等词条也随之走红。
△图源:网络
实际上,这是这门课第二次活跃在人们眼前。早在去年,这门课就曾因对学生实践成果的高要求上过热搜,今年这门课的要求“变本加厉”,升级了课程难度,开课就给学生一记重击,导致不少学生收到任务后,直接选择发布“哭诉式”视频,以求获取流量和关注,从而完成任务。
△图源:网络
除了哭诉,不同风格的账号也尽情展现了真我的风采,或逗乐耍宝争当搞笑男/女、或一本正经献上才艺、或采用夸张的语调和幽默的神态吸引读者......这种有趣又有点夸张的表达手法在同质化严重的短视频平台中,恰似一股清流,冲击着用户的视野,产生较大的关注力和流量。总之,“浙传KPI”在这样一场互联网平台上的群体狂欢中,彻底出圈了。
浙传KPI:实践的重量
在严苛的课程任务要求下,学生们绞尽脑汁、发挥创意,将完成课程任务的希望寄托在广大网友身上。
有的一开始就直接告诉网友,自己是“不得已”才发这条视频的,完全是因为希望能够顺利完成这门课的考核任务取得学分,承诺会在后期为大家献上精彩的内容。
有的则明确给账号定位为“才艺展示”,简单直接、“明目张胆”的向网友索赞,不少网友见此直白新奇的诉求,也都乐于送上一个赞。
有的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搞笑男/女”,创作一些好笑的内容供大家娱乐。如在“周植树”的抖音账号中,三个男孩用创意搞笑段子吸引了大批用户,在其置顶视频中,他们用一本正经的语气描述自己的视频内容和定位,配上自制的搞笑音效,获赞无数。
△“周植树”抖音置顶视频
视频来源:“周植树”抖音账号
这些视频的制作其实并不精良,有的节奏也不够明快,可是看的时候就只觉得朴实、有趣,可以感受到这群学生虽然嘴上卖惨,但还是在努力发挥创意点子,认真完成任务。
因为大家也十分清楚,在自媒体时代,作为一名传媒学子,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课下的实践也不能忽视。这次任务作为一次契机,恰好可以帮助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不得不说,此次“浙传KPI”的出圈,实际上是大家对在高校教育中“实践地位提升”的一次互动讨论,而根据大多数网友的评论可以看出,大家是十分支持这种“真枪实弹”的考察方式的。
△图源:网络
“实用”“有效”“学以致用”是出现最多的评论,这也反映出了大家对于教育中实践部分的看重。
当然,在多元化时代,不可能都是赞许的声音。有网友认为这种形式实则助推着大学生的“网红化”发展,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只是哗众取宠,内容上没有什么营养......
△图源:网络
这种声音的存在,其实更是给学生们提了一个醒:在自媒体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短视频遍地开花的今天,这种实践仅仅是为了使自己切实了解新媒体的运作逻辑,如果想要在同质化严重的短视频赛道脱颖而出,不能只靠 “简单”“质朴”“搞笑”站稳脚跟。
新媒体技能教育:实践的启示
当下,传媒专业的学生面临一个窘境,学校里的理论知识与行业内的实际现状差距较大,对于传媒行业内部来讲,需要的是具备良好专业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而学生在校园里接受的教育往往是理论大于实践,真正了解行业的学生少之又少。
这一点在新媒体平台更为明显。新媒体平台中的推荐逻辑、商业模式与广告植入、粉丝维护与社群运营等都需要深入学习,仅靠理论的堆砌在行业中是站不住脚的,这些技能的掌握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获得。
实践的途径有很多,很多传媒专业的学生会主动寻求外界的机会,但是这种实践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相较于这种“单打独斗”,由老师掌舵的模式就很好的规避了这种情况。
课堂上,老师讲解理论知识,课下学生参与老师布置的实践任务提高专业技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布置考察任务的谭老师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
然而,当下许多学校对学生新媒体技能的培养是“任务设置很复杂,实际操作很简单”,又或是将实践类部分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这使得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对实际情况产生深刻体会和强烈共鸣,更不必说那些根本没有设置实践课程、所有知识都是单向灌输的学校了。“纸上谈兵者众,真枪实弹者少”仍是当前新媒体技能教育的现状。
浙传的这门选修课之所以能引起讨论,实际上就是大家对于新媒体技能教育形式的肯定,老师不仅用课程任务的“硬要求”作为手段,让学生实打实的去尝试,更用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但在肯定这种实践做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老师布置的这个任务难度是否合适?将真正的实践作为考场,对于学生而言,标准是否应该适当放宽?这仍是值得我们讨论的。
除此之外,将流量、变现等作为衡量成绩的标准是否真的合理?在一切似乎都可以用流量衡量的当下,内容质量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但事实是,在快节奏的信息环境里,只有好的内容、精致的制作,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们可以看到浙传六个考核指标内容,全部都是流量思维下的任务指标,缺少了对优质内容创作(比如内容创新度、内容精致度、内容价值观)的考核指标。
媒介素养教育:时代的需要
浙传KPI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学校对于实践的思考,更将新媒体的运作机制摆到明面上,从学生的作品中向网友们呈现出来。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家并不太了解短视频等的运作机制、变现模式,此次对“浙传KPI”出圈的讨论恰好可以算作一个契机,将这些平时不太能够被触及的东西展现出来。
△抖音中的一些运营课程
图源:“羽森说”抖音账号
媒介技术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数据绑定着每个人的信息、个性化推荐算法了解每一个人的好恶、虚拟偶像开始成为饭圈追捧的对象......人们离不开媒介、离不开互联网,人们应该更好地掌控和利用媒体,而不是为之所困。
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洪流裹挟着我们,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掌握一定的媒介素养不仅能够防止我们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新媒体的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利用媒介获取和传播信息,更加健康地融入当下的媒介生态。可以说,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今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必备素养。
可是反观当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多数时候还仅仅是传媒类学生的课程,并没有被普及到所有的大学生群体,更不必说所有互联网用户了。当下互联网上各种内容满天飞,不同观点和内容鱼龙混杂,对用户来说,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恐怕会轻易淹没在信息洪流中;对创作者来说,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再好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让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是高校乃至社会长期为之努力的追求。
结语
“浙传KPI”虽然引得学生们叫苦不迭,但从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来看,许多人展现出了自己的视频制作水平与融入当下媒介环境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任务“倒逼”自己了解自己所学,并在一次次的选题设定、内容创作、效果反馈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倒逼”方式虽然能够将一部分学生推入流量池,但是应该明确,当下的实践目的在于积累经验,要注意不被流量裹挟。同时也应当重视一些原则,比如如何保持内容的高质量创新输出、如何在商业的冲击下坚持自己的立场,如何做到不忘初心、“不恰烂饭”、用真诚和有趣留住粉丝,因为这些才是未来在行业内长久立足的关键。
参考资料:
知著网:《今天,你帮浙传学子冲KPI了吗?》
新榜:《一边抱怨一边涨粉,浙传学子的KPI到底有多难?》
新京报传媒研究:《学生们为10w 疯?学以致用虽好,但考核不必苛求》
欢迎订阅关注微信公众号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 )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