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氪点评 | 深陷「传销」风波五年后 首次扭亏的云集丢掉「社交电商」的身份

互联网 2023-04-14 21:43:09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智氪点评 | 深陷「传销」风波五年后 首次扭亏的云集丢掉「社交电商」的身份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智氪点评 | 深陷「传销」风波五年后 首次扭亏的云集丢掉「社交电商」的身份,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 | 范亮

编辑 | 丁卯

业务模式调整后,云集首次盈利

3月17日,云集披露了其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务数据。

整体来看,公司在2021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55亿元,同比下降61.03%。然而,在营收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云集的净利润却实现了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盈利,高达1.32亿元。财报公布当天,公司股价上涨11.43%。

云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化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深陷“传销”风波五年后,首次扭亏的云集,已不再是社交电商。云集营收增速与净利润增速倒挂的背后,主要源自其在业务模式上的转型。

从云集底层的业务模式来看,简单来说,用户在注册云集账户并缴纳会员费后,不仅能以折扣价购买云集商店内的产品,还可以通过发展下线来销售平台内的产品,并从中抽取佣金。这种模式下,云集的会员既是平台的消费者,又是平台的销售人员。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社交电商平台,起初依靠“人头费”及激进的“公司-合伙人-导师-店主”四级分销模式,在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积累了250万的会员人数,营业收入也从2016年的12.84亿骤升至2017年的64.23亿元。也是在2017年,云集被浙江省工商部门定性为传销,并罚没958.41万元。

2018年,公司将分销链条缩短至法律边缘的“经理-主管-店主”三级模式,并通过降低会员费等方式,开启了第二轮狂奔。2019年,云集的营业收入达到116.37亿元,会员数量达到1380万人,并实现了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市值突破百亿。

此时,高光之下的云集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是平台三级分销模式获客能力接近极限,买家数和活跃会员用户数量开始下滑;二是公司产品销售环节的利 润均被各分销渠道攫取,自身却陷入亏损。

云集买家与会员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36氪整理

2020年开始,为了打开增长疲软与持续亏损的尴尬局面,云集在业务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原有三级分销的基础上,平台内开始引入了第三方商家提供的产品。而在此前,云集的货品均是以自营为主。

自营情况下,对应收入采用全额法确认。自营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成本就是公司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且公司需要承担货品的仓储与物流成本,并计入期间费用。

引入第三方商家后,对应收入采用净额法确认。第三方产品的销售收入只按提成比例计入云集的营业收入,产品的成本也不再计入公司的营业成本,而物流与仓储费用则由第三方商家承担。

2020年后,公司精简自营商品SKU,并有意引导消费者购买第三方商家的产品,试图由唯品会的自营模式向淘宝的平台化模式转型。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额法确认收入的自营产品订单量大幅下降,而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的第三方商家产品订单量则不断上升,最终导致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

云集营业收入构成变化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36氪整理

另一方面,由于净额法确认收入的毛利率更高,且自营业务收缩后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物流及仓储成本,因此云集的毛利率、净利率反而快速回升,最终则形成了营收与净利润增速的倒挂。

云集毛利率及销售费用、仓储物流费用变化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36氪整理

盈利了,然后呢?

云集从自营模式向平台化模式的转型,不仅仅是会计确认方式的变化,其经营逻辑其实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自营模式时代,云集的主打产品以美妆个护及婴幼儿用品等高毛利产品为主。由于成本和功效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感知,公司对这类产品具有比较高的定价权,这也就意味着各分销环节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更积极地维护和拓展下属的会员数量。

而在引入第三方商家后,第三方商家的产品则以食品和服饰等低毛利产品为主。在扣除商家的利润和公司的分成后,云集实质上已经没有多余的利润再向分销渠道分配,这也就意味着分销渠道已经没有动力再去拓客,而云集曾引以为傲的三级分销模式,从其向平台化转型的那一刻起,其实已经开始逐渐崩溃。

那么,失去了低成本获客方式的云集,在撕掉社交电商的标签后,将如何与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型电商同台竞技,这个问题恐怕比公司能否盈利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