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尽道多佳酿「住在泸州网」

互联网 2023-04-25 12:39:2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江阳尽道多佳酿「住在泸州网」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江阳尽道多佳酿「住在泸州网」,希望能帮助到您。

泸州名酒代表:泸州老窖、郎酒等

泸州,古称“江阳”,自古便有“江阳古道多佳酿”的美誉。泸州酿酒技艺源于秦汉,兴于唐宋,并在元、明、清三代得以创制、定型及成熟。两千年来,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方面的数据显示,2019年,泸州市酒类产值实现962.9亿元,酒业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97.1亿元、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13.7亿元、增长39%;实现酒业税收81.5亿元、增长20.1%。

泸州地处北纬28°长江中上游地区,气候特点适宜酿酒作物的生长。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接合部,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无霜期常在300天以上,适宜酿酒作物的生长。

据《华阳国志》记载,秦昭襄王与巴人刻石为盟:“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巴人用清酒作为外交信物,酒的社会功能充分展现。1986年冬在泸州纳溪区上马镇出土的汉代麒麟温酒器,构造独特,情趣生动,在我国古代酒器中尚属孤品。

伴随五代以来,泸州以南地区民族大融合带来的文化碰撞,少数民族的黄酒酿造技术和当地汉族的传统酿酒技术相互交流,使泸州的酿酒业迅速成熟并兴盛起来。

唐代诗人杜甫在《泸州纪行》一诗中写道:“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前蜀宰相韦庄:“泸川杯里春光好,诗书万卷楷春老”。除此之外,李白、陆游、杨慎等诗人,对泸州美酒都有不同程度的赞誉。

宋代的泸州,粮食丰盛,使酒业较为兴盛,据《宋史》载泸州等地酿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大酒系烧酒。宋代的泸州设了六个收税的“商务”机关。明《永乐大典》记载,当时泸州城里有六个称为“务”的大型交易市场,官府在场内设立专门机关,征收税赋。在这六个“务”当中,有两个便是酒务,每年征收酒税接近一万贯。在泸州的赋税中,酒税占了1/10,每年都在一万贯以上,足以证明当时泸州酒业的兴盛。

元代时期,泸州出现大曲酒。据清《阅微堂杂记》记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酿制出了第一代泸州老窖大曲酒。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出现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泸州地处要道,商品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作为泸州商品支柱产业之一的酒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园1425年),酿酒大师施敬章研制出“窖藏酿制”法,使泸州大曲酒生产工艺更趋于完善,推动大曲酒的酿制进入了向泥窖生香转化的“第二代”。

至清朝,泸州酿酒持续兴旺,糟户众多。《泸县志》卷第三记载:清末白烧糟户六百余家,出品运销永宁及黔边各地。

千年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精湛的酿制技艺,孕育了泸州老窖和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而在整个泸州城内,更是有大大小小的酿酒企业几百家。2019年,泸州正式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中国酒城”称号。

新京报记者 郑明珠 图片 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编辑 徐晶晶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