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

互联网 2023-04-27 20:02:3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希望能帮助到您。

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江苏省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其中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当推进农业数字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7月6日,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2022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大会”,会上透露,2021年我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首位,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名列全国第二。

数字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数字乡村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电脑能“养鱼”,手机能“种地”

坐落在苏北洪泽湖岸边的双高渔场,成群的鲈鱼在鱼塘中悠闲地游动,几只盘旋的水鸟忽而掠过水面,留下一弧清亮的水花。技术人员孙磊拿着手机,查看着塘口数据。“以前都是人工一个个池子去测量,24个鱼塘测下来要小半天。靠老经验投喂饲料、判断缺氧,常会出现误差,影响鱼的产量和品质。”渔场负责人孟浩说,去年,渔场给350亩鱼塘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养殖设备智能控制、视频监控、水质调控等十余项智能监测系统,技术员通过大屏、PC和手机就可查看170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水温、PH值、气温等数据,某项数据不正常时显示红色,系统会自动报警,智能传感器也会自动开启增氧机。

电脑能“养鱼”,手机也能“种地”。在盐城市盐南高新区,有一片1400亩的“数字水稻田”,田头装备可监测温度、风向、土壤墒情、稻田长势、病虫害等各类指标,并实时反馈到智能平台。“这片田依托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和物联网技术,技术人员不需要出门就能对水稻地进行灌溉。同时,每天有大量生产数据被记录沉淀,传统农民的种植经验也逐渐转化为‘种植模型’,为后期生产提供参考,种田也可以很轻松。”稻田运营方珠溪一米(江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淑娟介绍。

养鱼“摸鼠标”、种地“点手机”、开会“上云端”……这些农业生产中的新鲜事,如今在乡村不断涌现,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为进一步发展数字农业,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南京市以打造农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力争打造10个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智慧园区、20个智能化水平先进的数字化农场。泗阳县政府与京东集团于6月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同提升和发展泗阳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泗阳智慧城市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体系建设。作为当地智慧农业核心,东台市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将农业相关部门、农业产业园的海量异构数据进行接入、汇集、整合,构建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库、农业动态信息数据库和社会资源数据库,打造农业“一张图”等智慧应用服务。

建设数字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互联网 ”现代农业、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等政策意见,成立由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同时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累计建成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4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累计采集数据量2亿多条。

打造数字化基地,对接更广阔市场

“在这里一下子就能了解全国的西红柿行情,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怕卖低了。”灌云县南岗镇的西红柿种植户徐桂春,最近每天都要去镇里新建的数字化农业管理中心,在大屏上观看西红柿在大中城市主要农贸市场的批发价。在比较周边市场价格情况后,他拿出手机简单点了几下,就与盐城市一家农贸市场的批发商达成了2000公斤西红柿的购买协议。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灌云县数字化芦蒿产业基地的打造。“去年,我们通过打造数字化芦蒿产业基地,实现了农产品产、供、销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同时借助完善的冷链物流和自主销售团队,畅通渠道,帮助农户更好地对接市场,探索增收的新路径。”灌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邱伏兵介绍,通过打通市场、畅通销路的方式,帮助农户逐步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通过数字化服务,帮助种植户掌握行情走势,了解农产品定级标准和质量安全的检测指标,帮助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生产方向,实实在在地提升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农业增收的基础保证。”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江苏积极发展“生鲜电商 冷链宅配”“中央厨房 食材冷链配送”等电商新业态,以打造平台经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如苏州食行生鲜自行开发产地直采、物流配送、社区自提、产品追溯等信息系统,构建“生鲜电商平台 全程冷链配送 社区智能冷柜自提”运营模式,逐步形成辐射长三角区域的生鲜配送供应链体系。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0个试点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对“产、供、销、管”各环节数据采集汇聚,建成盐都草莓、赣榆紫菜等多个县域单品大数据平台,助力产业优化升级。2021年,全省县域活跃店铺数量达到24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近300万元,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065亿元。

“数字化”在为现代农业插上翅膀的同时,也渗透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挪车”难是常常连在城市里都会感到颇为困扰的一大难题,但在丰县师寨镇,指挥员能够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处理好一起“挪车”需求。2020年投入使用的师寨镇的“数字乡村”试点工程,融合了各类区域功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向数字化治理的智慧转舵。智慧平台还在基层医疗方面的应用让居民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目前丰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将基层分院全部接入远程会诊系统,并建立标准统一的远程医学会诊分中心,乡镇居民患者可在县医院、乡镇分院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享受到全国顶尖专家面对面诊疗服务。

开展10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其中徐州丰县、苏州张家港、南京浦口、连云港东海成功入选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为省内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提供标杆样板。丰县、张家港两个案例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聚焦全链条再发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认为,未来,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要立足三个方面:发展乡村新基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技术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治理、服务的全面渗透。

打造完善的产业链离不开畅通的供应链。目前,京东科技助力泗阳县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孵化电商企业、展销农特产品,形成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基地。同时整合县级物流中心和镇级综合物流电商服务中心,打造县、镇、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实现村村通快递,打通最后一公里。

“目前来看,农村地区供应链、产业链总体还是比较分散、薄弱,通过打造统一、开放的供应链体系,从而畅通乡村生产、消费循环,将有助于各地区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带动资金、技术、人才更快速向乡村集聚。”京东科技数字城市群副总裁王正明建议,希望更多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带动,激活并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五个流动”,携手各界共同推动技术进乡、农商兴乡、农品出乡、金融到乡、人才回乡“五乡”行动。

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农村市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产业服务平台。“我们将产业链中的厂家、经销商、分销商乃至最终的零售商群体,甚至消费者、个人用户端的数据,都通过软件服务系统实现闭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商品、技术、服务、金融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该公司副总裁、CTO孙超说,高效数字化城乡流通体系,将原本差异巨大的城乡二元市场‘拉平’成统一的大市场,将有助于构建城乡双向流通‘新商路’,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提档升级。

“未来,数字农业的竞争是全产业链的竞争,而不是某一环节竞争或者是单纯价格竞争,因此农业产业数字化一定是要做全链路、多链条的数字化。”孙超说,例如,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还是局限于产地周边地区,这主要是品牌化不够、供应体系跟不上等原因造成的。要想让农产品变成农货、网货,首先要解决农产品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的问题。同时,要加强种养殖环节和加工环节提档升级,完善农产品供应体系。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曹丽虹表示,下一步,将以打造农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目标,聚力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加快农业各环节全链条数字技术应用,打造100个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智慧园区、200个智能化水平先进的数字农场(牧场、渔场)、10个特色产业链数字化试点县。聚力推进管理服务精准化,围绕农业产能监测、生产性服务、安全生产、“三农”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以“苏农云”为底座打造一批覆盖全省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增强宏观分析决策能力和生产经营服务能力。聚力推进社会协作高效化,推动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等成立创新联合体,建立农业数字化专家智库,打造农业数字化创新研发高地;联合金融机构研究具有操作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政策,探索农业数字化投入新机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颜颖 倪方方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