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入双循环「读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加快融入双循环「读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加快融入双循环「读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届广交会,梅州分团线上参展企业共有87家,线下展共有40家企业。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摄
图为两名参展商向网友解说产品。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摄
展馆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产品。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摄
10月14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开幕,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是梅州参展企业之一。此时,距离培英电声在广交会上完成第一个出口订单已经过去了约20年。如今,连续参展的培英电声不仅在中东地区、南美洲地区、东南亚地区等搭建起稳定的客户群体,年出口额超过4000万美元。
“借势登高,向外发力”的培英电声是梅州企业借助广交会舞台拓展海外“朋友圈”、扩大“梅”字号产品影响力的缩影。
今年以来,梅州外贸跑出上扬曲线。相关数据显示,1—8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3.5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40家重点外贸企业共实现进出口46.6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3.5%,同比增长10.6%。
广交会是梅州产品面向世界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实力的展示窗口,为城市吸引更多目光,赢得更多机遇。
受疫情影响,广交会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梅州的党委政府和企业都格外关注。展会之外,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货运受阻以及电力供应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梅州如何抓住此次机遇,融入“双循环”大格局,实现经济新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实习生 徐子媛
及早部署
全心全意
服务好参展企业
展位内,产品琳琅满目,参展企业工作人员绘声绘色地向访问展位的客户介绍产品;展位外,来自全球的客户络绎不绝、接踵摩肩,丰富的展位让人眼花缭乱。
近8000家企业参展,其中进口展有欧洲、美国、加拿大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92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本届广交会是疫情下全球规模最大的实体展会。这场交易盛宴,热闹程度可见一斑。
其中不乏梅州企业的身影。本届广交会,梅州分团线上参展企业共有87家,与上届持平;线下展共有40家企业,其中品牌展位企业20家、一般性展位企业20家。“本次参加线下展的企业在涉及陶瓷、节日用品、家居用品领域企业最多。”梅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广交会是城市产业的展示窗口,面向全球,产品的品质便是城市形象的象征。同时,广交会也是融入“双循环”的突破口之一,为城市吸引更多目光,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意义深谙于心。为此,梅州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全力以赴服务好参展企业。
时间拨回一个月前。梅州市商务局办公楼内,电话铃声不断,工作人员一边接听着,一边穿梭于不同办公室内,办公氛围火热。为了做好广交会的筹备工作,业务科室已加班多日,每个工作人员早已将工作计划烂熟于心:做好展前动员、做好参展培训、加强督促指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是参展的主力军。“想参加广交会的企业数量不少,了解参展步骤的却不多。”上述负责人说。线下展会如何参加,有无条件?进入线下展会是否需要核酸检测证明?线上展会如何上传产品信息……面对种种疑问,梅州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参展意愿、需求和建议。
针对个别企业存在的特殊情况,还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服务。“我们要求各县(市、区)科工商务局加强对辖区内各参展企业的管理服务,做好参展企业的组织动员,逐个企业、逐个展位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梅州分团参展布展任务。”上述负责人说。
了解政策,用活政策,全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广交会这一平台。梅州市商务局联合市司法局召开第130届广交会梅州分团业务培训暨政策宣讲会,由业务人员对中央到市的稳外贸政策进行宣讲、解读,并邀请律师向参展企业讲解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促进梅州市外贸促稳提质。
客户是市场的中心。梅州市还发动广交会参展企业在参展的同时,积极参与进场采购并主动邀请其国内外客户赴会采购。据统计,截至9月25日,梅州市共发出采购商邀请函1000多份,已在广交会境内采购商办证平台申请证件办理的客商共有54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4.1%,在全省商务系统位居前列。
深化合作
利用广交会平台
拓展“朋友圈”
“这是我们研发的新产品,在选材、音质方面,我们都做了比较大的提升,适用于多种车型。”展会现场,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经理张锐正与国内客户介绍自家的产品。与往届的广交会不同,这次培英电声对准了国内市场,助力开拓国内销售渠道。“这几天,我们已经签下了300万美元的订单,要加班加点生产了。”说起这几天的业绩,张锐喜上眉梢。
培英电声落户于丰顺县,是一家汽车音响和用品研发及生产的企业,主要销售喇叭、音箱、功放等电声系列产品。“我们85%产品销往中东、南美洲、南亚等8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0年,我们销售的汽车音响达到3万套,在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卖得很不错。”张锐说。
国外疫情蔓延,梅州不少外贸企业开始瞅准国内市场,内外双向发力,依靠内外市场“两条腿”走路,培英电声也不例外。
“本届广交会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我们调整了产品的定位,过去重定制,今年重大众。”张锐解释,定制产品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客户;大众化产品各方面比较均衡,基本能适用于所有的客户。
坚持扩大内需,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张锐更坚信广交会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带给企业的作用。“广交会于培英电声来说,不只是交易的渠道,它还见证着培英电声的壮大。”
早在2000年,培英电声便跟随梅州分团参与广交会。凭借广交会平台,培英电声不仅收获了稳固的常客,更开启了国外市场开拓之旅。历经近20年,从生产扬声器的五金配件到现在汽车音响和用品研发及生产,从人工生产零配件到如今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组装产品,从1个国家的小订单到50个国家的大订单,在广交会的舞台上,培英电声在暗流涌动的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实现年销售额超3亿元。
培英电声是“梅”字号企业走出围龙,登上国际舞台,与多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企业之一。而广交会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去年,梅州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据梅州海关统计,2020年,梅州市进出口99亿元,其中,出口86.8亿元,进口12.2亿元。
“数以万计的海外采购商带着订单参展,广交会依旧是山区企业扩展外贸出口销售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国外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参与广交会是企业拥抱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机会。”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未来的广交会不仅是企业展示形象、实力的平台,更能为企业接触全球供应商提供渠道,帮助梅州企业了解行情、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借势登高
规划品牌
谋求更大发展
广交会被誉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如今已步入新时代”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淳林在广交会专家访谈会上说:“广交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也标志着广交会的四大转变:首先,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全方位贸易的转变;第二,从出口促进为主,向进口出口并重,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转变;第三,从展会为主向展会与会议相结合的转变;第四,从线下为主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转变。”
外贸形势正在发生改变,由此演变出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如跨境电商在外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
外贸利好的春风正吹向梅州。今年以来,梅州着力加快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顺利获得中央财政2021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跨境电子商务事项)项目资金2000万元支持。
同时,广东省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也在梅州落地,承载着梅州苏区的发展潜力与希望。梅州综保区建成运营后,将更好地带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
以本次广交会为起点,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梅州的政企都在发力。
在本届广交会上,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收获了一大笔国内的订单,其明星产品微波炉和烤箱受到客户青睐。“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公司的内销占比不断扩大,未来将会在服务好国外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国内市场,研发更多国内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该公司副总经理宋苏苑说。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梅州市‘十四五’规划,依托梅州综合保税区和中国(梅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加快梅州‘三进一出’工程实施,积极抢抓‘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等机遇,释放更强创新动能、谋求更大对外开放成果。”梅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融入“双循环”,打开国内市场并非一蹴而就。国内消费市场较为成熟,市场竞争激烈,转战国内市场需投入更多精力。“梅州企业可从品牌塑造上发力,通过强强联合做大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以此推动双循环。”陈鸿宇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交会现场,来自潮州的企业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松发陶瓷”)与国潮IP“永乐宫”联名打造的系列陶瓷文创产品,成为企业在此次广交会上的亮点展品之一,引发了许多人关注。
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经理陈燕玲介绍,基于国内消费者普遍对日用陶瓷的品牌感知不强,松发陶瓷采取了双品牌策略:一方面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上线“松发瓷器京东自营旗舰店”;另一方面,加大与京东自有品牌佳佰的合作力度,借助其他品牌获取更多电商流量和内销市场增量。
■对话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改变思维提升品质
助力“梅”字号产品做大做强
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的第130届广交会在广州市举行。过去一年,梅州的外贸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企业面临运输难、用工难等问题,影响着梅州企业的出货速度。
梅州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好广交会这一平台,实现订单增量?梅州应该如何利用这一窗口,塑造梅州品牌,让“梅”字号企业、产品走俏全球?为此,南方日报专访了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南方日报:在广交会中,“中山制造”“佛山制造”“东莞制造”等词非常抢眼,成为它们所属城市产品的一张名片,对于梅州来说,应该怎样塑造这样一张名片?
陈鸿宇:说起“佛山制造”“东莞制造”这些词语,一些人会联想到高科技产物,例如新能源汽车、芯片、智能家电等。他们认为,这些看似先进的东西,是企业竞争的最大砝码,所以,梅州企业在广交会上竞争力不足。
其实,企业有无竞争力的关键不在于它被定位为先进产业还是落后产业,而是看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质量。广交会所面对的国际市场是多元的、多层次的,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外,也需要一些有竞争力的传统产业。例如陶瓷,在本次广交会上,梅州企业带去的陶瓷就属于有竞争力的传统产业。
诸如“东莞制造”等品牌为什么如此响亮?内核在于他们对质量的把控。一份性价比高、质量上乘的产品,很难不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其实仔细查看会发现,东莞、中山等城市的产业也不全是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传统产业,例如服装、鞋、小家电等。这些城市在做传统产业时,也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依然保持有强大的竞争力,这是梅州可以借鉴的地方。
以陶瓷为例,大埔的陶瓷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色彩优美。在保证制作工艺的情况下,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让陶瓷既有“工艺品”的属性,又有“工业品”的稳定性,这样的“梅州制造”才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南方日报:未来,梅州应该如何借助广交会这一平台,融入“双循环”格局,实现经济增长?
陈鸿宇:梅州需要改变发展的思维方式。一种就是链式思维,另一种是开放式思维。
为什么企业接不到那么多订单?或者说为什么将产品上架但无人光顾?首先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有没有真的挂到“双循环”的产业链、供应链等链上去。挂不到链上去,就找不到商家。所以要注意培养链式思维,产业链上缺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这样才能有稳定的订单量。
第二种思维就是开放思维。梅州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的主要目的在哪?除了将产品进行推销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观察产业链的缺口,然后通过招商引资、平台推介等各项工作,把梅州的企业与大湾区、国家的整个产业供应链联系起来。
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做好本土市场,也要勇于走出去。例如,大埔的陶瓷可以与潮汕地区的陶瓷企业合作,将大埔陶瓷的加工优势与潮汕地区的出口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庞大陶瓷产业集群。
在产业集群下,各个企业可以在内部进行分工,从研发、筹募资金、原材料瓷土、瓷泥的生产、陶瓷的加工、瞄准目标市场进军等,各企业发挥优势,尽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