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祥 南极电商「南极电商食品」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张玉祥 南极电商「南极电商食品」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张玉祥 南极电商「南极电商食品」,希望能帮助到您。
自经历年初被质疑“财务造假”风波以来,南极电商(002127)明显加大了和外界沟通的频次。
5月11日下午,南极电商在上海组织了一场投资者交流活动,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这是近一个月内第二场,也是今年的第三场;虽然距上述风波已过去四个月,公司也曾发布澄清公告,但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谈及此仍略显激动,之前“多做少说”的想法也发生了转变。
“在这次风波中,中小股东和机构都受到了伤害,我也深感内疚。这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出来说,过去我基本不见媒体。现在也不要早说少做,我们就‘边做边说’,希望及时和外界保持沟通。”他向参会者谈到。
关注GMV、产业链和库存三个指标
翻开4月披露的定期报告,南极电商对主要业务定义为:以电商渠道为主,基于品牌授权业务,整合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向产业链提供高效率的产业服务,向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是目前公司的主要品牌。
上述风波对今年公司业务有何种影响,是投资者颇为关注的话题。张玉祥在交流会伊始予以了回应。他认为:一家好企业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而影响大家的看法。南极电商重要的价值链生态仍维系较好,体现在以下几点:1)几乎没有供应商、经销商到公司抱怨或退出合作;2)疫情期间基本可以保证客户没有什么库存;3)95%以上的客户是赚钱的;4)产品的零售价消费者是持续认可的。
张玉祥解释说,看南极电商的经营情况好不好,有很多指标:GMV、收入、利润、客单、货币化率、产业链、库存等。但他作为管理者,最关心的是GMV、产业链、库存这三个,因为GMV(一季度主要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为91.24亿元,同比增长59.25%)显示的是消费者是否买单;产业链关注的是客户是否挣钱;库存则是衡量纺织企业能否持续生存的重要指标。
按照南极电商的商业逻辑:企业做大后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品牌和科技强控,二是改变组织,去中心化。张玉祥认为,去中心化是传统行业做大的最重要的标志;很多传统纺服类企业做大后还是中心化:老板既是公司的董事长又是所有商品的买手。而南极电商是让合作工厂的老板变成市场主体、买手,这种模式一是解决了对商品兜底的责任;二是改善了库存问题;三是有助于解决做大后的质量问题。
“所以结论是我们对今年的成长、对客户的生态是有信心的。目前公司在抖音、快手渠道做的较好,下半年有信心在抖音、快手渠道做到品牌前三名,主要原因是好货不贵、多样性。我们现在在抖音快手渠道是代发货模式,即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在阿里是多店,多爆款模式,相信阿里的变革我们适应很快。同时,公司在抖音、快手找到了一条适合并区别于淘宝、京东、拼多多网站的合作之路,主要找这些渠道行业前三名的做品类独家合作,这种模式避免传统的恶性竞争。我们希望在非主流电商渠道可以做起来,再建造一个主流电商。”张玉祥向投资者介绍说。
跨界的底气何在?
此外,对于外界关注的跨境、食品等新业务模块进展,公司本次也透露了更多内容。据介绍,除了预计7月左右上线公司的跨境平台;按计划,在食品业务领域,下半年公司还将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拓展,预计招数十个品类冠军做深度合作,对其管理、营销、品控都紧密、垂直化管理,希望做成数字化的7-11(某便利店名称),可能自营约20个新的食品品类。
但做跨界的底气何在?张玉祥向投资者详解了这样一盘棋:南极电商将定位为一家SPA品牌(即一站式购物渠道),是渠道品牌和商品品牌合二为一的,渠道品牌更多的是信用背书,信用背书的底层是不满意就退货。通过时间的沉淀,公司可以从内裤袜子卖到咖啡卖到洗衣机……使用户对过去品牌的理解发生转变,一是用户认为有品牌在信用背书;二是用户认为这是个渠道品牌。
“南极电商最大优势在于去年大概有八亿人次的购买,约有30%的复购,即比其他品牌多了2.4亿人次的复购,结果是消费者看得到、转化率高;并且,公司更有信心的是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门槛很高,这也是多年积累的门槛和信誉;在供应链中,要把每个品类完全整合好,需要时间,也需要吃亏。” 张玉祥阐述说。
据介绍,公司未来食品的策略为:两年内免收服务费,同时提供营销支持;由此,希望能与60个品类前三强达成长期合作。
在张玉祥看来,2021年可能不是食品品类的爆发年,但会是启动年。在这一年,南极电商要将品牌的价值不断的向消费者传达,树立起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信心,以增加成功概率。
“公司在过剩的行业做服务、做数据、做资源配置,但在新产业,比如食品、新健康还处于投资阶段。如果能做成一个100亿的食品企业,2年的费用是1个亿,你认为值得吗?为企业、为股东未来两三年做投资,投资效率、持续配置以及生态要健康。”张玉祥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