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商扶贫「社交电商脱贫」

互联网 2023-06-23 18:53:3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安徽电商扶贫「社交电商脱贫」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安徽电商扶贫「社交电商脱贫」,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报记者 常 艳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日常生活。据安庆市商务部门数据显示,1-10月份,安庆市电商交易额达到18.79亿元,同比增长49.66%;网络零售额达到13.37亿元,同比增长52%。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触角不断向农村延伸,电商平台的建设和物流覆盖面的扩大,不仅激活了农村市场,也为电商扶贫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正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成为深化扶贫攻坚、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新路径。

农产品

插“e”翅膀

“小时候,特爱吃生姜。每逢过年,妈妈都要洗上十来斤,以备来年感冒驱寒急用。如此宝物,不容错过!五斤已买!”前不久,网友“尘小土”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姜’爱行动,9.9元获2斤岳西小黄姜”的链接,并通过链接上的方式,以19.9元购买了5斤岳西小黄姜。

自从分享了这条微信,“姜”爱行动在“尘小土”的朋友圈中掀起一阵公益风,不仅很多朋友向她咨询,并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转发,其中还有不少人参与到行动中,为岳西姜农伸出援手。

“和其他微商不同,这是做公益,20元钱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但却可以帮助姜农度过难关。”网友“尘小土”说。

点开“姜”爱行动的链接记者看到,“请‘姜’爱传递,帮助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农民”、“他们需要您的支持,‘姜’爱进行到底”等字样十分醒目,同时这条微信将岳西姜农的困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还附上了岳西县人民政府的授权函。

“岳西种植生姜的历史有上百年,今年的天气十分适宜生姜的生长,生姜获得了大丰收,但生姜的销路一下子愁坏了姜农。”负责组织这次生姜义卖的岳西鸿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叶风说。

得知今年生姜滞销,鸿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马上与京东商城进行了对接。在京东商城的大力支持下,生姜义卖活动正式开启。

“姜”爱行动在微信平台被大量转发,订单来自全国各地。三天,4200余单,销量23000余斤;七天,8000余单,销量40000余斤……爱心行动还在持续升温中。

徐叶风告诉记者,过去生姜的销售渠道主要走传统的批发市场。但由于中间环节多,利润被层层分剥,姜农的收益并不高。这次生姜义卖涉及到岳西三个乡镇三个村,全部为贫困农户,除去快递费和包装成本,收入都给农户。

“批发商从姜农手中批发的价格在8毛到1块,通过‘姜’爱行动,让姜农直接面对消费者。农户的收入能提高了一倍以上。”徐叶风说。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这在岳西首属首次,但岳西县早已嗅到电商机遇。

记者在岳西扶贫办了解到,目前,全县所有土特产均已实现网商销售,共有各类土特产网店220家,贫困村网店34家;已有15家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为全县电商提供优质农产品。全县现有电商从业人员5000多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已逐步形成“电商 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村(户)”电商扶贫生态链,将电子商务触角延伸至农村每个角落,激发了农村贫困人口创收增收意愿,电商扶贫效益日益彰显。

打通

“上通下达”通道

“单一一个农产品短时间内能有不俗的销售,得益于微信平台的传播速度和第三方平台的支付管理系统。”徐叶风说。

徐叶风告诉记者:“与一般的微商不同,通过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有利于提高信用度,更能得到网友的信任,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以往受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环境的局限,农产品主要借助传统贸易和物流方式流通外地,对广泛区域市场的开发非常有限,从而导致农村市场体系滞后、农产品流通不畅,并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户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触角不断向农村延伸,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先进、便捷的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在网络上实施农产品的交易,以低成本、高效率、无地域界限等优势,给农产品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将亲戚家里多的农作物利用起来,再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在网上销售,不仅将农作物最大化利用,还增加了收入。”桐城市新桥村唐小香说。

唐小香利用家中的田地和剩余作物,在淘宝开辟了网上手工作坊,销售桐城特色手工美食。自2012年开店至今,好口碑带来好收入,如今唐小香的网店年销售额已达到20多万元。

相较于单个农户注册网店的“点上开花”,以组团姿态出现的京东商城岳西馆、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则借助电商平台发挥聚合优势,帮助买家直达原产地优质货源,打造网上批发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安庆调查队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桐城产业带自运营以来,上线368家企业,线上交易额超过9000万元。由于运营成效显著,桐城产业带已经四度成为阿里巴巴产业带首页热门产业带。

放眼全市,我市分别与京东集团、移联网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今年前三季度,桐城、潜山、宜秀等7个县(市)区电子商务总额均突破亿元大关;其中,桐城和潜山突破2亿元,分别达到2.44亿元和2.58亿元。

今年6月,我市首家“村淘”落户岳西;12月,桐城“村淘”合伙人开班;部分快递企业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到乡镇一级,基本可实现每个乡镇都有快递网点,享受到快递服务。

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物流的延伸,打通了农村电商“上行下行”的通道,同时也为电商扶贫奠定的基础。

岳西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合利用农村淘宝、“万村千乡”、邮政、商贸中心、村民服务中心等农村商品流通网点资源,发挥邮政、电商、物流和家电维修企业等主体力量,在贫困村大力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终端网点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网货下乡”,为贫困户网上购买便宜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节约成本开支。还能利用村级服务站平台,帮贫困户“农产品进城”,使贫困户增收。

“新农人”

在路上

双“十一”销售额刷新纪录,承接余温的双“十二”也刚刚过去。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业态,成为深化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电商扶贫”也已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然而作为电商扶贫的主体,如何让贫困农民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是互联网与扶贫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今年五月中旬由商务部、财政部主办的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工作会议上,我市潜山县80后农村电商创业者、久点瓜蒌子公司创办人陈娇,用这句话表达了电商培训的重要性。为此她先后开办了4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学员220人。

“电商扶贫,人才是关键。”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

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2014)》报告中提出,“新农人”群体的形成是互联网赋予“三农”的必然产物。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广,未来的农民都是“新农人”。

“新农人”从哪里来?对农民普及培训是关键。

2014年8月,安庆市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开班,各县(市、区)、开发区党政负责人共60人参加培训;2014年9月28日,岳西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正式开班,首批选择了200位学员,全部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2015年培训班共有贫困户728人从中收益,极大的提升了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创业就业能力,坚定了开微店、当网商的信心;今年以来,市商务局联合迎江区政府主办、48号电商园承办安庆市“电商旗手”培训班已开班四期;桐城电商园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已举办四期“青桐学院”电子商务培训班,累计培养电商人才5000人次;桐城市商务局主办、安徽天乐网络科技、桐城电商园等企业、园区承办跨境电商培训开班,全市近300人参加;智慧产业园配套项目青年创业园,作为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培训基地,为电商发展培育和输送专业人才。

“电商扶贫其主要内涵是政府帮助扶贫对象通过开办网店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达到减贫、脱贫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今年,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虽然刚刚起步,但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或将成为脱贫新路径。”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