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平台卖车有什么猫腻「买车客户才套路」

互联网 2023-06-29 22:17:0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在二手车平台卖车有什么猫腻「买车客户才套路」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在二手车平台卖车有什么猫腻「买车客户才套路」,希望能帮助到您。

近日,二手车电商平台人人车经历了一次"被破产",网络消息称"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正式宣布破产"、"关闭所有站点"等。对此,人人车于2月18日发布官方声明称:上述消息均为假消息,存在人为故意传播的情况。人人车不存在"破产"、"关站"、"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目前一切业务运转正常。

▲辟谣后不久人人车再次裁员,北京总部员工维权

谣传虽已被官宣粉碎,但二手车电商平台的生存现状却引起了巨大关注。人人车破产是假,但在业务经营上遇到阻力却是事实——早在去年下半年,人人车便已开始分批次关闭部分小城市的业务站点,并进行大规模裁员。事实上,整个二手车电商行业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严酷考验。

大环境上,2017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19.33%。而2018年,这个增速降到了11.46%。年底本是二手车销售旺季,12月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却反而同比下滑了1.11%——虽然并不像新车销售般进入负增长时期,但二手车市场也在经历着寒冬。

然而,宏观数据上的增速下滑并不是二手车电商"四面楚歌"的真正原因——增速虽踩了刹车,但至少超1300万辆的交易总量说明盘口巨大的市场机会仍在。在头条君深入采访了二手车电商平台用户以及自营车商后才发现,真正让二手车电商走向末路的,是其业务执行中的众多黑幕与"猫腻",腐坏正在从二手车电商内部滋生。

实际用户在长达两个月的二手车电商体验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光鲜都只在广告词里,宣传点反而都是最不靠谱的体验,用过这一次以后绝不会再用。"

车辆检测形同虚设

"好车不和坏车一起卖"强调的是二手车电商所提供的详尽专业的车辆检测服务,通过所谓"30个大项的249项精细化、体系化检测程序",在车辆进入平台前进行车辆甄选和定价意见支持。"先检测,后上架"几乎是所有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做法,也恰恰是这样的宣传点和实际做法,让众多二手车买家、卖家对平台产生了最基础的信任。

周先生也不例外:"都知道二手车贩子不靠谱,车况、要价各个方面的水太深,怕吃亏,看了那么多年平台的广告,检测之后至少价格参考能透明点儿,买的人估计也放心些,所以决定在这些平台卖掉自己想换掉的车。"于是周先生注册了人人车、瓜子、车置宝等二手车电商账号。

然而令周先生意外的是,在长达两个月的体验中,所谓的大品牌明星平台,却提供着极不专业的服务,卖车的体验充满了不愉快,而其中令周先生最不满意的就是车辆检测。

周先生对头条君表示:"整个检测过程10到20分钟不等,测了车漆,开了引擎盖简单看看,底盘也没怎么查,打着了火就看看里程数,连车都没挪,就算检测完了。一开始以为是个别现象,几家下来发现检测水平都差不多,最不专业的是瓜子,检测员连工作服都没穿。"

随后,周先生出示了电商平台公开显示的车况检测报告,并补充道:"整个检测过程我都旁观了,这些项目明显没查,也都是通过状态。这哪儿是检测,就是走了个过场而已。"

更令周先生恼火的是:"瓜子检测员不仅不穿工作服,连最基本的录入信息都有错误,我的车明明是国四,他录入到平台就成了国三,而且跟客服沟通了好久也没改过来,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卖车的速度。"

▲多次向客服反馈,但仍未修正的国3排放标准

虽然客服向周先生表示,在买卖双方交易谈成的情况下会有一次三方共同参与的更全面的复检,但复检的专业度几何也需要画个问号——推翻初检结果意味着交易终止或需重谈,效率全无。而另一方面,面对即将到手的交易服务费,平台会因复检结果推翻交易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来自乌鲁木齐的张先生也向头条君诉苦:"几年前看了人人车黄渤的广告,在人人车平台买了一辆卡罗拉,检测结果一切正常,但开了半年左右变速箱就坏了,修理厂反馈坏掉的变速箱并非车辆原配,而是拆车件。"

如此形同虚设的检测之下,泡水、火烧、事故、换件、调表等这些最影响车辆定价的车况因素,并无法得出准确结论,车辆核心信息的录入错误更让用户无法接受,由此可见"好车不和坏车一起卖"的宣传语可信度为零,因为平台根本分辨不出好车、坏车,所谓的精细化、体系化检测程序只是囫囵吞枣,草草将车收编走个过场罢了。

定价套路五花八门

"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强调的是二手车电商平台对车辆定价的精准拿捏,卖车者得到比4S店置换服务、二手车商更高的价格,而买车者避免因不懂行情被车商赚取高额的差价。

这乍一听很美好,但其中的逻辑矛盾根本经不起推敲,暂且不提买家需要承担的至少2500元手续费,只说在二手车电商平台上卖车,这定价、调价的套路就远比车商买卖车更深。

虽然少数平台确实通过大数据计算给出了车价的合理区间,但目前几乎所有二手车电商平台均采取车主定价模式,这导致指导价毫无存在感可言。真正影响车辆售价的,是车主的心态,以及车主对电商平台五花八门调价套路的抵御能力。

在周先生的体验中,价格陷阱分为三种。

其一,蒙小白型。"比如车置宝,工作人员会直接套路那些小白,通常就是检测完车,直接给出低于市场均价30%的价格,并且理直气壮地推荐小白向4S店二手车置换部门询价,4S店给的价格多低啊,但是人家有置换补贴和买车优惠什么的能找补回来啊,小白不懂,但是我没上当。"周先生逃过一劫。

其二,探底价型。"完成车辆上架之后,客服套我话,问我除了填报的价格外,有没有能接受的降价区间,让我给出底价,但这显然是不在网站上主动标注的,据客服说是如果有意向客户因为价格原因放弃的,可以再去争取谈一谈,促成成交率。"但后来过了一阵子的再次与客服沟通中才知道:"这是平台砍价的套路之一,经过一段时间卖不出去,心态就变了,就容易降价到之前询问的那个底价。"

▲降价提示无止境,大数据支持只是忽悠

其三,大数据忽悠型。据周先生介绍,人人车平台还有一招持续性压价的方式:"系统会自动提示‘降到合理区间卖得更快’,不断根据所谓的大数据给出它认为合理的区间,但根本就是骗人的,历史交易量为零,历史交易价格你降它也降,降价之后的一瞬间系统显示‘调价成功。当前价格仍偏高,建议继续下调’,要不是因为我这车比较小众,还真的很难发现这个套路,纯粹是无脑诱导卖家无限降价。"

过去价格定不准,我们归罪于二手车商"蒙小白、猛砍价、大忽悠";现在,原本以为有了"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的保障,谁知却迎来了新一轮的"蒙小白、猛砍价、大忽悠"、只不过这一次,它披着电商的外衣,打着高科技大数据的旗号,让套路更深了些。

效率极低热衷推销收费服务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或许是二手车电商平台最冠冕堂皇的宣传语,却也是目前看来最钻空子的表述方式——中间商一直存在,只不过不赚差价,而是赚服务费罢了。随着二手车电商由来已久的模式之争和商业盈利模式探索,近来这服务费已明显涨价,并且推销收费服务的套路层出不穷。

曾经有瓜子员工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爆料:"平台对C2C用户有14天缓冲期,有时候车完成检测不会上架,或者上架了也不安排其他客户看车。借口两周都没人看车,建议车主选择严选模式。"按照收费规则,C2C模式下卖车方不需负担任何费用,服务费全额由买车房负担;而严选模式下,卖家需要承担车价2%的手续费,买家则需要负担车价9%的手续费,且费用最低限额为4499元。"另外交定金之前,一般都不告诉客户好多费用强制要在我们这里交,比如贷款服务费、GPS、抵押费、保险等。"

近段时间,费用已经进行了调整,从原先的2%涨到4%,9%涨到10%。如此算来,一辆10万元的车,买卖双方承担的手续费竟然高达14000元。二手车商徐老板对此表示:"我做二手车快十年了,平均下来每辆车的毛利也就是5%-10%之间,服务费收14%,真的已经很高了。而且我们收车都是全款拍给车主,他们倒好,先付个几成定金,车就拿走了,卖出去以后再给尾款,便宜都让他们占了。"

周先生对推销收费服务也深有体会:"一共5个平台,超过3个月时间,不过有春节假期,刨去这个月也有两个多月了,所有平台加起来约见了4次,还有约好了放鸽子不来看车的。开始几天很平静,后来客服或者系统就会给你推销了,速卖宝就是让车辆信息置顶,让更多人看到,九百块;严选车,四千多;直卖更贵,车还没了,车款也只能先拿一部分;还有什么承诺拍卖车的,拍的价格高就能多拿点儿,总之都是要收费的服务,而且不便宜。"

买卖效率和成交价格都是二手车交易中重要的用户体验维度,而在电商平台的各种猫腻之下,效率、价格已不可兼得,甚至二者尽失,导致用户体验进一步下降。

车源持续流失

"更多个人卖家,更多个人买家"是瓜子的理想,不过就目前的客户实际体验来看,实现起来实在难度极大。从数据来看,我国2017年二手车交易量为1240万辆,其中电商平台交易量为155万辆,占比12.5%,2018年这个比例约为15%,这也说明目前我国大量二手车交易仍掌握在传统二手车市场手中。电商市场占有率上扬空间虽然巨大,但在更多人选择二手车电商进行尝试的同时,电商平台的车源持续流失却愈发严重。

正如上文提到的,不良体验带来车源流失。

正如周先生、张先生这样因广告宣传而选择相信电商平台的用户,有过一次失望的用户体验后,纷纷表示:"体验过一次,以后绝不会再尝试。"二手车电商在检测、定价、推销收费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不良体验,正在将烧钱推广带来的增长逐渐抵消。

更可怕的,是在车辆初检后、上架平台前,大量的优质车源已经流失。

检测员在判断车况方面心猿意马,但对于车型是否畅销且有利可图却心知肚明。一旦发现目标车辆,会迅速联系熟识的车商,如果对方有兴趣收车,检测员则会直接询问车主意见,跨过电商平台,促成车主与车商直接完成交易,相应的,检测员也会获得一笔"茶水费"。

▲徐老板共有15辆车在售,其中3辆来自于检测员推介

车商徐老板的手机里,就有五六个二手车电商检测员的微信。据徐老板介绍:"他们发过来的车都是基本上一周左右就能卖出去的车,要么是给车主一个低价,车主也没什么异议的;要么就是朗逸、卡罗拉这种好出手的;再要么就是年头合适的豪华车,有好多买二手车的就是奔着少花钱也能撑面子的目的来的。"

在确定目标后,检测员也会使用合适的话术去促成车主直接与车商交易。在徐老板口中,所谓的"飞单"一点儿都不难:"就问车主着不着急,着急最好,说平台慢,直接交易快,而且是全款,价格商量合适了就收了。非要再考虑考虑的,就加个微信,或者直接把我电话发过去,我聊,基本上都没啥问题。"

如此看来,检测员与车商勾结,直接把真正的优质车源拦截、监守自盗的行为,也是二手车电商车源流失的一大渠道。

两年前,瓜子、人人车争相对标的美国C2C二手车电商鼻祖Beepi宣告破产,究其根源正是车源无法保障而导致成交量一路下滑,在车源持续流失数月后,其全美月销不足1000辆。而CarMax则在车源方面拥有强大优势,从而保证了发展的稳定性。无论何种发展模式,车源都是二手车电商发展的"命门",而国内二手车电商的车源流失问题如此严重,命恐不久矣。

优信流血赴美上市,市值却在半年里跌去三分之二,人人车大量裁员、关店也说明着难以为继的运营成本和行业性融资困难,当资本寒冬来临,靠烧钱维持行业关注度的二手车电商即将面临广告投放缩水、暂停的不利处境。模式之争从未停歇,哪条路能最终走通仍是未知。加之车商对电商,以及各家电商之间的相互"诋毁"和恶意传播不断,二手车电商已经外忧重重。

形同虚设的检测、套路满满的定价调价机制、效率与价格尽失的不良体验、优质车源的大量流失,二手车电商的内患已是致命伤。

外忧内患之下,二手车电商破产第一枪,或已不遥远。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