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内卷是什么意思?「内卷啥意思」

互联网 2023-07-24 13:13:2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内卷是什么意思?「内卷啥意思」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互联网内卷是什么意思?「内卷啥意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闲来无事,日常吹水。

这几年内卷这个词变得很流行,我经常在知乎里的各种互联网行业相关的问题当中看到。总是被拿来解释竞争激烈的就业行情以及指责大环境的糟糕。那么内卷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真的内卷了吗?

内卷究竟是什么意思

内卷内卷,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内卷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原本指的是复旧的收缩或者是器官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后来被用来指一种社会或者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之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成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我个人觉得和中产收入陷阱的意思有点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再往上上不去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举个生动的例子,古代的科举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内卷的制度。因为古代中国平民逆袭只有科举做官这一条路,科举三年举办一次,两榜进士可能才一二百人,人数都是固定的,一个朝代两三百年基本上不会大变。但是随着天下承平日久,休养生息人口越来越多,参加科举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到了后来,想要金榜题名、状元及第,光有才学肯定是不够的。字要写得工整好看,出身要好,甚至相貌也不能太丑,不然皇帝看了不喜欢也没戏。也就是说由于竞争过度激烈,使得选拔逐渐有些偏离原本的初衷,因为可选的人太多了。基本的标准已经不足以满足筛选了,所以就需要引入其他的筛选标准,哪怕是和初心不吻合的标准,甚至是不那么可靠的标准。

内卷是由于拓张的停止

拿古代科举一对比,我们基本上就明白了内卷的意思。坑就只有那么多,但是竞争者越来越多,使得竞争激烈到有些畸形。那么自然对于底层的学子而言,出头的概率变得更加渺茫。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内卷呢?其实也容易想明白,是因为拓张停止了。

历史课上分析古代王朝的更替,总会提到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老百姓无立锥之地,选择走上极端反抗的道路,使得原本的王朝被推到重来。土地兼并其实也是内卷的过程,但它是内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并不是到了王朝末年才开始兼并土地贫富差距加大的,实际上土地兼并这个问题贯穿始终。只不过在王朝诞生初期,由于之前的战乱,使得大量的土地荒废,政府有很多田可以分,只要愿意劳作总不至于被饿死。说白了,就是供给远大于需求,即使贵族们兼并了大量土地,也能保证底层老百姓还能分到点,不至于一无所有。

不仅中国如此,罗马也是一样。罗马帝国辉煌一时,后来没落本质也是财政问题。之前一直靠战争掠夺弥补罗马人高福利带来的压力,当后来打不过蛮族拓张停止的时候,内忧外患就一起来了,再赶上一点天灾人祸,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有人把现在的美国比喻成新罗马,类比得很好,大家感兴趣可以研究研究这块,很有意思。

总结一下,当对外拓张停止,增量游戏变成存量游戏的时候,就意味着内卷开始了。

互联网行业内卷了吗?

扯了这么多淡,回到实际,那么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内卷开始了吗?

很不幸,已经开始了。

稍微了解一点现在行情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互联网行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增量游戏到存量游戏的转变。好消息是这个转变已经快结束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结束,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最后但是并不短的机遇窗口。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刚毕业的时候,全国真正称得上大公司的互联网公司也就只有BAT,但是四年过去了,2020年了,这个梯队增加了不少。比如头条异军突起、美团蓄势待发,还有拼多多、快手等一众公司,整个行业要比四年前发达很多。

四年前在杭州找份工作,除了阿里就是网易,现在已经悄然多了很多选择。多了快手、头条,未来可能还会更多其他的大公司。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质,因为互联网并不是单一的行业,其实是依托传统行业的。也就是说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经常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既然有增长点也就是有拓张的机会。

比如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但后来智能机普及了,网络发达了,流量多了,人们看直播和短视频的需求被挖掘了出来,成就了抖音、快手。如果未来5G网速进一步加快,可能又会有其他的需求被发掘,那么必然也会有新的公司因此崛起。虽然网民们的数量已经很难增长了,新用户已经基本没了,但这些潜在的机遇还没被发掘结束,应该还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也有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也说不定。

互联网行业开始内卷了,但它还没有开始恶化,并且这种情况应该会持续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这是一个警钟也是一个机遇。

我个人的看法

身处这个时代,很多问题我们无能为力。但无能为力并不等于什么都做不了,相反,我觉得我们普通人也是大有可为的。

首先是放平心态,少一点关注外在环境,多一点关注自身。行业变化趋势对于个人的影响可能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行业拓张有所减速,不代表应聘者就开始水深火热了。

毕竟招聘的岗位数量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小。只是因为堰塞湖效应,使得多了一些原本不会入局的竞争者,也就是说是竞争变激烈更多是因为竞争的人数变多了,而不是标准提升了。但本质上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并没有显著增加,竞争再激烈也是有限的,想转行也是要资本的,也是有门槛的,因此竞争者再多也远远没有达到离谱的程度。

大环境是有恶化的趋势,互联网也一点点开始了内卷,但这并不意味着进不了BAT的人就是因为内卷,也并不意味着这几年简历都没过的人早生几年就可以顺利入职。更不意味着HR或者是公司对于候选人的要求开始走极端,开始要求一些没有道理的内容。大部分情况下,几年前能进BAT的,今年也一样可以。环境的变化也许只占20%,千万不要被它吸引走了80%的注意力。

其次是努力争取,既然竞争有愈发激烈的趋势,恰恰更加体现了实力的重要。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当年拥抱变化的阿里实习生,还是我身边我觉得为人靠谱,专业扎实的同学、朋友。基本上都已经在BAT之中或者已经从BAT出来了,少部分还没有进入的,我觉得他们想去的话也是时间问题。虽然竞争的人变多了,但是机会的大门还是很宽敞的,有实力的人被埋没的真的还是比较少的。

最后,保持警觉,寻求其他可能。互联网行业总在谈35岁职业危机,但很多身处危机当中的人也是真的没有危机意识,没有想到今天还岁月静好,明天就处处杀机。但是我们可以多想一层, 我们可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为未来布局。比如我们可以开启第二职业,也可以学习理财、投资,不一定非要财富自由或者是副业变主业,但至少为未来多留一份可能。如果发展的好,它就是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机会,如果反响平平,至少也可以做个退路。

只要你愿意思考,除了仅仅抱怨内卷这一点之外,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之前有一句名言是说,成功者往往将成功归结于运气和环境,把失败归结于自己,而失败者恰恰相反。有些鸡汤的嫌疑,但也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个浮躁并且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的确需要仰望天空,了解大局势的变幻,但更多的时候也需要低头拉车,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

在关于内卷这个问题下轮子哥的回答非常好,他说:

“ 报名的人多不代表竞争激烈,很多人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10年前我参与招聘的时候,听说参加笔试到最后拿offer的人只有千分之2还是多少,但是连交大专场都有一半人没做出来冒泡排序,可见大家都只是在投着玩的,互相浪费时间而已。

10年前如此,10年后也一样,有一个朋友面试的时候很喜欢问LeetCode的原题,但哪怕是第一题的原题,能答出最优解的,也不超过一半。对于这一半人来说,他们不能通过面试是因为竞争激烈吗?是因为环境内卷了吗?

我想,至少他们是没有资格的。

本文始发于公众号:Tech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