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国家不喜欢网购「欧洲人购物喜好」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家不喜欢网购「欧洲人购物喜好」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为什么发达国家不喜欢网购「欧洲人购物喜好」,希望能帮助到您。
手机里安装的APP越来越多,失去哪一个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呢?相信很多人会回答“淘宝”。
因为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人们的购物方式。以前一到节假日,步行街摩肩接踵,很多门店进进出出也是络绎不绝。
而现在,商场门店前等候区坐着的不再是顾客,而是等着取餐的外卖小哥。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下单,就可以等待送货上门服务。而这种便捷,得益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一众电商平台的崛起。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源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催化了电商的诞生,而电商的便捷性,也让该行业成为当前公认的造富“风口”,走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富豪,例如美团王兴、拼多多黄峥、京东刘强东以及阿里巴巴马云等。
一直以来,线上和线下业务都呈现对立局面,两个行业咬合得相当紧,而去年的一场疫情,却让线下实体店遭遇重击。只是令人意外的是,因疫情损失惨重的中企比例远少于外资企业,这主要是许多中企采用线上 线下发展策略,成功熬过了最艰难的一年,而外资企业则着重线下发展,受到疫情影响更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人均收入高的欧洲地区,不少依托于实体店销售的企业在2020年破产倒闭。
事实上,欧洲在互联网方面,远比中国起步早,但在网上支付、电商发展上,欧洲国家却远远落后于中国,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欧洲国家发展较早,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因此大量面向消费者的品牌企业,在线下市场已经构建了完整而丰富的销售渠道,而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可以影响政策的财团,而欧洲的政党背后也需要财团支持,因此欧洲在制定商业规则的时候,尽量减少对原来固有商业模式的冲击,这也必然的压缩了电商发展的空间。
反观中国,如今中国人均GDP刚超过1万美元,迎来了消费升级这大时代,各种新创的消费品牌,以及欧美的大品牌都相继进入市场,因此我国在对电商政策制定上,是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欧洲电商发展缓慢,和欧洲居民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联。由于过去欧洲发生过一战和二战,这也造成了欧洲人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高度重视,在欧洲流行银行卡支付,但是手机支付和网络支付仍然发展缓慢,很多人担心网络交易数据泄露,因此宁愿通过线下门店购买商品,所以这也使得电商处于低速运行状态,不像中国一拥而起出现几何倍的增长。
第三,欧洲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太好。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会留意到,这两年中国电商界流行带货文案,所谓带货文案就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将商品描述得很轻易引诱消费者下单。如今这已形成了一个第三方代运营的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包装网店和商品的服务。
但是,在欧洲地区,这一套可能会产生巨额的罚款,欧洲对于企业营销的要求非常严格,夸大宣传、虚假宣传都会受到重罚,而且消费者有非常深刻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欧洲的电商上线产品,不可能像中国电商平台那样制造出巨大的销售繁荣。
第四,欧美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事实上,任何新兴事物,最开始发展都免不了模仿和山寨,尤其是在电商领域,我国各大电商平台几乎都有相似之处,在模式和服务方面上相互借鉴,甚至相互挖角对方的技术专家。
然而西方却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就算构建电商平台,也希望能够保持原创,这极大阻碍了许多想要进入该领域的创业者,毕竟西方对于侵权惩罚相当重,除了罚款外,情节严重的话还会坐牢。
总的来说,欧洲在电商领域发展不如中国和美国。疫情暴发之前,欧洲电商的主要客户还只是中青年人群,不过随着2020年疫情发生,欧洲的电商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电商消费当中,根据预测,3年之后,欧洲的电商消费恐怕也会像中国一样,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