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隐含不确定性」

互联网 2023-08-04 14:55:12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隐含不确定性」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隐含不确定性」,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双运动鞋,要多久才能从商家抵达消费者手中?

大多数时候,整个流程是如此自然流畅——下单付款,商家发货,快递装车,快则一两天,慢则三四天,然后就可以安心收货。

但这个春天,林琳真切地见证了一场“运动鞋的奇幻漂流”,3月下旬,家住上海嘉定的她网购了一双运动鞋,原本从浙江嘉兴发货的鞋,向东北不到100公里就能直抵林琳楼下。但在手机中,因各地防疫政策具体细节不同,林琳看到这双鞋的物流,开始一路向西,进入湖州,再从长兴县北上,经过常州之后,画出一道圆弧再东进,穿过苏州,才终于抵达上海。

这双鞋的漂流路上,穿越了六个市、多条高速、十几个县区。行进路线把一整个太湖围在了中间。

能够抵达已经足够幸运,林琳那时每天都会刷新物流路线图,看着这条来自顺丰的红线顽强地不断向前。这是她在封控前收到的最后一个快递。

对物流的担忧是那段时间的常态,平台忧虑于物流受阻,品牌悬心工厂与仓库被封控,消费者对每个仍在路上的快递望眼欲穿。这种因疫情肇始的焦虑感,一直延续到春天结束,盛夏到来。

物流,抑或说物流背后的供应链,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风暴眼。

“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考验

即使现在,每当有快递在路上的时候,林琳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去刷快递的路线与不断更新的物流信息。

在林琳看来,她并不是害怕慢,从下单到收货,最漫长的一个快递她等了两个多月。她只是害怕“不确定性”本身。

不知道物流什么时候忽然中断、不知道快递为什么无法发货、不知道配送到哪里又被卡住……从前那种笃定的感觉消失了,现在,只要网购,林琳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

她把这种焦虑定义成为“不安全感”,在她看来,这种不安全感,也许只是延续至今的一个惯性。

惯性不仅在林琳的生活习惯里延续着,同样还存在于无数大小商家的经历中。服装品牌Teenie Weenie也经历过无助的时刻,3月,位于浙江平湖的大仓忽然受到疫情影响,电商平台的订单不得不按下暂停键。那一周时间,对于这个已经在商海浮沉过多次的品牌来说,“比任何一刻都难熬”。

无论是林琳还是商家,或是电商平台。从来没有像这个时间段,能清晰地感受到隐藏在大众视野背后供应链的力量。

供应链通常是指在生产和流动中将商品或服务送达终端消费者的整个网链结构。这并不是新鲜概念。但当不确定性席卷而来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个平时在人们视线范围外繁忙穿梭的链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水和空气。

事实上,国内本身供应链发展较为完善,各个电商平台、快递物流企业的多年深耕,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电商供应链基础已经具备,转而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利用大数据赋能。

京东从2007年起就开始自建物流,并于2017年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阿里系的菜鸟网络成立于2014年,由阿里巴巴和多家快递公司共同组建,随后又延伸出菜鸟驿站等物流网络的末端触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电商平台自建物流的好处在于,提升配送效率,同时也能够优化消费者的服务体验。自建物流的道路之外,也有很多电商平台选择与大型快递公司合作,唯品会从2019年开始与顺丰达成合作,用以保障商品配送的高效便捷和良好的消费者体验。

但这两三个月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反映出,供应链一旦出现扰动甚至中断,就会成为电商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堵点。如何疏浚堵点,成为电商平台需要填写的答卷。

于是供应链重回各大电商发展战略的“C位”。当前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如何克服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扰动?更进一步来说,如何做好供应链优化升级?

电商“做题家”

这条链接电商与用户的物流是个复杂的系统,电商们需要竭尽全力保证系统奏效。从前,人们印象里电商只是零售平台的印象正在慢慢颠覆,如同从水面下浮起的冰山全貌,在这个时代,本质上,电商成为了供应链的主导者。

主导者,意味着电商需要成为应对不确定性难题的“做题家”。

一个典型的例子的是,某国际女装品牌在上海解封后,工作人员发现其位于上海浦东的总仓库在连续降雨后发生了天花板塌陷,排水系统也受到影响,导致库存衣物受到严重损失,部分已经发霉。另一边,是上百单已经下单的用户,在等待快递到来。

电商给出的解决答案是供应链调整,该品牌入驻的电商平台天猫、唯品会试图通过改变发货地点来应对影响,电商沟通品牌迅速协调全国的门店库存,优先将门店现有库存商品寄送给平台消费者。三天内,补发出100多单。

做题家们也要面临疫情的影响,环绕太湖一圈将运动鞋送入上海是电商唯品会与顺丰合作下的一个非典型案例。在上海被封控的两个月里,林琳在平台上购买的美妆与小家电,仍有不少直到疫情缓解后、5月中旬前后才送到她手中。那个时间点的上海的供应链,凸显的是“生活必需品”。

电商供应链对于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如果说是代数,那么,对于商家的物流支持,堪称立体几何。

品牌与商家是供应链的起点,也是关键的一环,过去两个月里,无数商家经历了各个环节的困境:由于供应商配货不及时、因防疫需要停工停产等,商品无法按时生产和交付;即使商品生产出来,还要面临仓库所在地被封控、物流时间延长等问题,快递无法顺利发出。

京东给出了高分答卷,在上海的商家最困难的时间,京东物流从广东、海南、新疆、甘肃等全国多地调集5000多名配送员、分拣员派往上海,补充京东在上海的运力。

将自身的供应链能力向商家开放——这几乎是有着强物流能力电商平台给出的一个标准答案。曾被困在平湖仓库的Teenie Weenie是受益者之一,在平湖主要道路封闭期间,唯品会的“专配物流”成了麻烦的解决者,每晚,来自电商平台的专车会到上海金山的高速口接收Tennie Weenie的货品,并通过空运和汽运的方式分配至各全国大仓。除了少数本地物流受限的区域,大部分的订单都如期送至全国消费者手中。

新动能

在今年,供应链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业内普遍认同的一点是,在不确定的形势下,确定性地保障供应链和物流的稳定畅通,才能帮助消费情绪和意愿的恢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天猫、京东“618”、唯品会“6.16”等年中大促刚刚落下帷幕。往年这个时间,各大电商平台也是一片火热,但今年在疫情形势趋于缓和的关键节点,年中大促似乎又带着一点不一样的味道。在GMV之外,电商们更希望借这个时机提振士气,尤其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努力优化供应链,保障货源充足、物流通畅,给消费者放心优质的消费体验。

京东在618期间提出构建“有责任的供应链”,从硬供应链、软供应链两端发力,发挥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更大价值。

阿里的菜鸟早前也宣布为商家提出仓储、发货灵活解决方案。目前菜鸟已在全国建立了七大仓配枢纽,当某区域受影响时,菜鸟可将订单转至其他可正常发货的仓库。

唯品会定位“强确定性的特卖供应链”,认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供应链的确定性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根基,也是未来业务增量的保障。唯品会试图在商品流通中构建更多确定性,来帮助商家、消费者快速走出疫情“后遗症”。

从更长远来看,供应链是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仅是传统电商如此,近两年异军突起的直播电商、兴趣电商也是如此。后者胜在流量,但与深耕多年的传统电商相比,供应链仍然较为薄弱,商家、品控、物流等各方面都还未能打造出一定的竞争优势,“带货容易,卖货难”,未来需要将更多目光聚焦在保障“源头好货”的供应链打造之上。年中大促前夕,快手悄然在四川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今年年初,抖音也开始测试电商物流平台“音尊达”,中通、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纷纷接入。

更重要的是,保障供应链稳定,除了是电商平台自身出于商业价值的考虑,也是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

因为供应链的另一面是生活。

对于像林琳一样的无数普通人来说,供应链牵扯到他们衣食所安的方方面面。5月下旬的时候,林琳终于看到了在楼下排列开的快递,京东、淘宝、唯品会各种颜色参差在一起,那一刻,她感到“快递回来了,生活也就回来了。”

在这次疫情中,电商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线下消费下降更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明显上升,1—5月达到24.9%,占到全社会消费额的四分之一。

对电商供应链的认知也要从商业价值进一步延伸至社会价值。例如上海封城期间,电商企业组织人力物力为居民提供日常必需品,从微观来讲,是在特殊时期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从社会层面来看,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配合政府保供稳价工作。经过过去几个月的扰动,整个行业都在提升思想认识,致力于提供一个更高效、完善、服务更好的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