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山东省」首届山东省技术转移十佳机构、十佳个人事迹介绍

互联网 2015-02-25 18:23:20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技术山东省」首届山东省技术转移十佳机构、十佳个人事迹介绍。

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与山东科技信息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山东省技术转移十佳机构、十佳个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踊跃参与。通过单位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确定了首届山东省技术转移十佳机构、十佳个人公示名单。现将他们的事迹摘要予以刊登介绍。

首届山东省技术转移十佳机构

山东大学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签订横向技术合同714项,合同额2.75 亿元;横向科研到账经费1.92亿元。共申请专利1093件,其中发明专利 912件,授权专利802 件,其中发明专利521件。修订了《山东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山东大学科研外协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山东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网站,组织产学研对接会30余次;与济南历城区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组织参加了“深圳高交会”、“上海工博会”等大型展会;加强技术转移队伍建设,借助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等形式,共派出挂职科技人员 13人;积极与济南市政府、山东省科技厅筹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

济南大学 建有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28个,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或省部级产业技术联盟16个,建有校企产学研基地13个,校企研究机构74个,在省内外建有技术转移中心3个。围绕先进建筑材料等特色方向形成了高水平科研团队20多个,2013、2014两年度共促成技术转移合同405项,贸易额10817万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与40余地市、县区政府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协议;联合举行大型技术贸易活动20余次及百余次专题成果发布与洽谈会;联合举行培训活动30余次,直接帮扶创业创新企业200余家。2009年及2013年均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2011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

齐鲁工业大学 2014年度,与92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128份科技合同,技术经费3560万元。学校与菏泽市人民政府、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签署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2014年度,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230余人次,参加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入滇”及省科协、山东工商联、淄博市政府、荣成市政府、淄川区政府等组织的多次科技服务企业创新活动,还组织专家与驻烟台经济开发中心、滨州经济开发区、潍坊经济开发区、菏泽市等企业开展了洽谈合作。“齐鲁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 (简称山东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4年,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经信委合作开展院地协同创新,从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积极推进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的全面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共承办大型科技对接活动7次,参与省内外成果洽谈活动32次;全院共有122家次院属单位、278人次到山东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其中山东中心直接邀请的有59家次、150 人次来山东考察、调研、实施技术转移转化;全年组织考察调研山东企事业单位近130家;收集整理的企业技术需求 600项;分院、研究所与地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7个,建立10个研发平台和转化基地;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16项,达成合作意向近30项。据院地合作成效统计结果,2014年山东企业与中科院共开展合作400余项,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91亿元、利税25亿元。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先后完成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110余项科技成果奖励。为进一步促进成果的转移转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类别,分别设立了5个不同的转移转化小组,并对其设立了严格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成果的转移转化。自2011年以来,转化4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转化企业获得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主要从事抗肿瘤新药、防治心脑血管病新药、抗病毒新药、抗衰老药物及治疗其它常见病、多发病新药的基础和开发研究工作,承担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为临床应用及机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并面向社会承担有关业务指导、实验研究、咨询服务等工作。新药研发平台从事国际药物抢防、大品种开发、原料药改造、新剂型研究。在药物合成工艺关键技术、药物制剂新技术、质量标准建立等方面优势明显,得到广泛认可。近10年来累计与国内72家医药企业签署合同146项,总金额6601.9万元。

青岛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青岛技术交易市场)青岛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管委联合共建,青岛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负责运营。自2013年10月建成以来,不断完善“政府、行业、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青岛体系,不断探索“一网一厅一校一基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青岛模式,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科技成果拍卖”、“技术经纪人主协调人(TMC)模式”等技术转移青岛规则,已经受到各级领导和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计开展各类技术转移促进活动601场,参加机构11341家次,人数18532人次。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运营态势。

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是济宁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批准成立的技术产权交易服务机构。2014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792项,实现技术交易额8.15亿元,分别是2013年全年的3.9倍和3.1倍。荣获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被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评为“科技中介服务诚信机构”。2014年,中心承担了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二项平台建设项目,信息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各类数据库已建立并正常运行,技术转移服务的功能在较浅层面开始进行。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IT咨询、软件测试、培训等。通过与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清华大学、上海荣正咨询公司等国内外机构密切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管理体系,成为国际项目管理协会中国试点单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创软件统一软件开发过程;建立中国首个基于Rational的跨区域协同开发平台;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起有效的软件信用管理机制,公司被评为首批“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建设了以武汉ETC城市自由流为代表的诸多车联网成功项目;承建了金税三期工程,完成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济南百诺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0年,专业从事于医药新产品的开发,是全国新药研发企业中唯一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几年来公司已成功开发了330多个新产品,210余项产品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并获得专利授权及注册商标60余项。目前公司在研项目120余个,其中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抗肿瘤类、神经系统类、抗艾滋病类、老年用药、妇科用药的研发水平居同行业领先地位。2015年,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迄今,公司已实现项目转化200余个,与180余家优秀的国内外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占行业前100位的企业40余家,上市企业50余家。

首届山东省技术转移十佳个人

朱波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10余项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多项成果成功实施产业化,与近20家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和服务合同。作为课题负责人,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线芯棒及其应用,先后在邯郸市硅谷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实施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推广,累计挂网线路超过6000公里,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防弹产品,所开发的防弹头盔、防弹板、防弹衣、防弹装甲板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北京勤达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卫士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广应用;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线芯棒智能拉挤生产线,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线芯棒的制备提供装备基础,已应用于中国能建建团电缆厂、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公司。

薛长湖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岗位特聘教授。薛长湖教授长期从事海洋水产品加工方面的开发工作,自1997年为山东洁晶集团建立国内首条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生产线以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累计为山东省内海洋水产品加工企业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2010年以来,先后与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立了四家校企合作海洋食品研发中心,四家企业将累计向合作中心投入700万元开发经费;2013年,成功将开发的南极磷虾综合利用工业化生产技术成果转让至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转让费200万元;2012年,成功将海参全营养酒及其制作方法专利技术转让至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转让费36万元;2014年底,与中国水产有限公司签订了“南极磷虾加工技术与装备”合作研发协议,技术合作费200万元。

赵东风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环保与节能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与安全工程系主任,CCPS中国分部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海外项目7项。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被EI、SCI收录近30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9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国家专利8项。近3年以来,作为第一负责人与各企事业单位共签订技术合同46项,涉及合同金额4671万元。

姚玉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医疗装备研发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数字化医疗检测装备、医疗微系统及医疗机器人。代表性成果: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液成分分离及制备系列装备;人工胰岛素泵及基于组织液的血糖检测微系统。姚玉峰教授团队的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部分科研成果在威高集团等企业已经产业化,几年来为威高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红细胞洗涤机、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等成果均已经达到批量生产,投产后企业新增产值已超过2亿元/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刘统玉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近年来所带领的光纤传感器课题组在光纤瓦斯、微震、顶板、发火等灾害监测传感器方面形成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有知识产权,90%以上的科技成果通过省科学院投资企业——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济宁安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转化成10 余项新产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新一代全光纤煤矿瓦斯、火灾、水害、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微震、及矿山应急通信、应急信息系统,与兖矿集团、山能集团合作,构建了国际领先的煤矿安全光纤物联网技术体系。该成果在近百个煤矿和100 多个非煤矿山尾矿库坝进行示范性推广应用,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网络在矿山安全综合监测预警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该团队为矿山安全物联网所研发的光纤传感技术,已成功地拓展到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油气管道安全监测,铁路、水坝、环保、海洋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并已在国家电网进行多项新产品标准编制,该成果广泛推广后,将产生数十亿元以上的直接效益,拉动数百亿元以上的物联网产业链。

姚庆强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姚庆强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研发,承担药品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等技术咨询服务,先后承担国家课题4项,省级课题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中国分析测试学会三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开发新药30余项,获临床批件15项,新药证书5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在铂类系列抗癌药物、3类新药替吉奥胶囊药物研发和成果转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刘玉梅 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公司常务经理,三年来共组织技术推广活动33次,参与技术市场活动17次;共签约四个网络交易平台,实现了校科技成果在网络交易平台推广、挂牌。通过“TMC”和网络大力推广青岛科技大学的科技成果,近三年来共促成技术转移与服务项目792项,合同额共计3.66亿元。2014年组织青岛科技大学参加青岛科技成果转让拍卖,四个项目拍卖成功,成交额共计1095万元。2009年荣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个人,2014年被蓝海技术交易市场评为“金牌技术经纪人”。

沈志强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通过技术转让、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近三年中开发的鸭病毒性肝炎冻干蛋黄抗体、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耐热保护剂活疫苗(La Sota+H52株)、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RM48 株)、新支减流四联灭活疫苗等四个疫苗产品均获得三类新兽药证书;并相继研发鸡新支流三联灭活疫苗、鸡痘活疫苗等 12 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在各地建立科研推广示范基地 20 余个。主持完成了《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及其标准化防治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项目、“多胎多羔洼地绵羊选育利用研究与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郝振刚 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完成了4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他开发出的30余项新产品中,有3项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20余项。针对目前供热公司、政府主管部门作为热计量改革和大型公建能耗监测实施主体,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的现状,公司研发和市场团队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从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到平台运行全方位的的交钥匙工程服务,真正构建从热源、热网、换热站,到终端用户的全网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节能降耗和提升用户满意度的目标。目前已经为济南热电、泰安热电、潍坊热电、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单位提供技术转移服务,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王瑞国 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先后参与起草制定GB/T18838.3-2008《高碳铸钢丸、铸钢砂》、GB/T18838.4-2008《低碳铸钢丸》等十项国家标准,参加了十余项科研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9项,其中“QG系列钢管内壁高效抛丸清理成套装备研制开发”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承担山东省星火计划一项、山东省成果转化专项和自主创新专项各1项。近年来,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及技术产品,公司与国外艾欧史密斯公司、卡特彼勒公司和国内军工公司重庆建工、沈阳飞机等3500余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