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精准」山东发挥科技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互联网 2017-11-01 09:56:15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科技精准」山东发挥科技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幸亏有专家来给我们现场指导,让我们有办法提前预防下一季金银花再次出现类似病害问题。”10月17日-19日,山东省科技厅开展了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基层行活动,组织15位农业领域专家赴菏泽9个重点县(区)进行精准扶贫。活动期间,东明县山东麦古银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陈屯金银花种植园负责人对记者说,专家基层扶贫活动对农业企业发展及贫困户脱贫非常及时。
以科技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全省科技系统的重要任务。而针对脱贫攻坚关键区域进行点对点扶贫正是省科技厅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以贫困地区科技需求为导向,省科技厅不断扎实推进科技下乡助推脱贫行动,聚集创新资源和技术成果向重点区域精准发力,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示范作用效果明显。

依托园区,龙头企业带动

特色产业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幸亏当初加入了合作社种植富硒小麦,一亩地可以多赚900元。”菏泽东明县马头镇郭屯村村民杨长根家里有十亩地,两年前一亩地只能收入两三百元,一年最多收入3000元,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通过加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组建的农业合作社——麦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富硒小麦,家里的收入增加到了12000元,在脱贫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东明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龙头企业。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该园区成立了精准扶贫办公室,通过打造“东明县富硒产业扶贫基地”发展富硒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期间,益康源公司通过与山东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引进了富硒小麦良种及种植技术,通过农业合作社服务推广,带动周边多个村发展起了富硒小麦种植。
去年7月,该企业在马头镇建设了1万亩富硒小麦标准化种植基地及年产1万吨富硒挂面加工销售基地,按照“标准化种植基地+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农企联结经营”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社会效益 38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个,对项目区贫困村的邵庄村、李龙庄村110户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优先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安置就业人数58人,使贫困户年均增收2600元。
据悉,去年以来,利用我省构建起的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省科技厅在扶贫重点区域布局建设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个、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25个,在给予每个园区100万元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帮扶结对共带动周边68个贫困村和1000余贫困户实现脱贫。

人才支撑,农科驿站助力

服务脱贫水平不断提升

菏泽曹县班庄是毛木耳种植专业村。但近年来,由于村民种植技术水平有限,规模不大,产能上不去,种植户收入一直不高。
2016年,省科技厅选派鄄城县首佳毛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技师霍道宪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班庄进行科技帮扶。通过指导改进大棚建设及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不仅提高了种植水平,降低了成本,还大大增加了产量。
“现在我们村的毛木耳平均每万袋能增产300-500元。”班庄一村民说。
培养乡土科技人才,发挥关键人才支撑作用,是省科技厅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充分发挥高层次农业科技专家的作用,全面建立长效扶贫机制,省科技厅还组织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组建了由226名专家组成的省级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定期为各地科技指导人员提供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以提高科技扶贫服务水平,助力脱贫攻坚。此次15位专家菏泽行就是该服务团系列扶贫活动之一。目前我省多数市县科技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组建了当地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动、上下配合、各有侧重、信息共享的专家扶贫工作体系。
据了解,去年以来,省科技厅联合省委组织部从全省高校院所、国有骨干企业等单位中选派了268名高层次人才到西部经济隆起带及重点扶贫区域担任科技副职,落实精准扶贫。目前,全省通过“一人一村”“一人多村”“一团多村”和网上指导等多种形式,共向3565个扶贫重点村选派科技人员定点帮扶,完成了科技指导人员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任务。此外,为全面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基层、带动脱贫的作用,积极探索巩固科技脱贫成效的有效模式,建立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省科技厅还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了“农科驿站”建设工程。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手段加快科技进村入户,建设了科技扶贫云服务平台,开通了科技扶贫微信公众号,通过互联网优势丰富科技指导人员服务渠道。
“今年是科技扶贫工作的关键一年,也是突出帮扶成效、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一年。”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和全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落实“八个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省科技厅下一步将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示范作用,以农业科技园区为纽带,实施“园区+科技扶贫”计划,促进贫困村整村脱贫示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实施“企业+科技扶贫”计划,促进帮扶村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实施“人才+科技扶贫”计划,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以农科驿站为载体,实施“互联网+科技扶贫”计划,提升服务脱贫水平。(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