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国家」我国高新区企业已设立境外研发机构994家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高新区国家」我国高新区企业已设立境外研发机构994家。
“今年是国家高新区发展30周年,高新区总数已达168家,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也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曹国英在国家高新区发展30周年新闻通气会上透露,截至2017年底,国家高新区企业共设立境外研发机构994家。中关村在硅谷、以色列,上海张江在波士顿等地均建立了创新中心,深圳高新区规划建设10个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已有4家实际挂牌运行。
各项数据表明,无论是从规模总量方面,还是从发展质量方面,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据统计,截至2017年,国家高新区集聚企业技术中心1.1万多家、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110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50多个。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达到7.10%,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3.3倍。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20.8%;每万名从业人员授权发明专利、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2017年,国家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78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家高新区获得国际或国内认证机构评定认可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纳入统计的156家国家高新区2017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国的11.5%;营业总收入达到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0%;企业实际上缴税费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2.0%。
曹国英说,国家高新区集聚全国近40%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96家诞生于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以中关村、深圳、杭州等为代表的全球创新高地,诞生了一批以小米、华为、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大公司。中关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杭州的网络信息产业、武汉东湖的光电子信息、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等若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虚拟现实、网络安全、增材制造等新业态飞跃式发展。在关键前沿技术开发、重大产品与装备制造、国际技术标准创制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高端技术和产品,带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国家高新区在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同时,还呈现出新的趋势。”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分析认为。
国家高新区目前正由“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如杭州高新区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仅0.5%,GDP年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长17.4%,充分体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国家高新区还由以“硬投入”为主向更加注重打造“软环境”转变,在持续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商贸、医疗、交通、教育等城市配套功能不断改进,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的多元化、高效率投入体系,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技术、资本、研发机构等创新要素在高新区内聚集。
同时,国家高新区由以土地出让、优惠政策为主向更加注重改革和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转变。以济南为代表的一批高新区,近几年依托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新注册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1542家增长到目前的2576家,独角兽企业从2016年的104家增长到目前的125家,占全国76.2%。(据《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