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故事和传说「如皋如宝的故事」
最近很多人关注如皋故事和传说「如皋如宝的故事」,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如皋故事和传说「如皋如宝的故事」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朱永华,一名普通的送水师傅,每天驾着电动三轮车,穿行于市区的各单位、学校、商铺、居民楼,给有需要的人送上一桶桶纯净水。
“22、23、24……刚刚好,我走了!”水厂仓库前,58岁的朱永华把仓库里的桶装水逐一拎起放入门口的电动三轮里,水桶渐渐被他摆成了小山形。清点好总数,朱永华在三轮车的前后杠扎上了绳子,结了扣后还不忘紧上一紧,他告诉记者:“水桶在半路掉下来可就麻烦了,一定要绑牢靠了。”说完便一踩踏板,载着超过一吨的桶装水,开始了一天的“征程”。
记者跟随朱永华首先来到一家小商铺,他将三轮车稳稳停在门口,迅速拎出两个重达20公斤的水桶快步走进店内,将空水桶取下,又迅速摘下桶盖抱起桶放入饮水机,整个换水过程不过几秒钟的时间。
在紫竹园的一个单元楼门口,朱永华娴熟地扛起一桶水,但是门禁紧闭,按门铃无人应答。朱师傅说:“这家人昨天晚上打电话要水,那时我们下班了,所以只能今天一早送,现在可能都去上班了。”朱永华表示,大多数人打了电话还是会在家里等着,如果家中无人,顾客一般会将空水桶放在家门口,他来了将空水桶置换成新水桶就行,起码不会白跑一趟。
一车装24桶,一桶重20公斤,一天最少送80桶,多则100桶,朱永华一直在刷新自己的送水纪录。还没说上几句话,他就将三轮车开进了一所学校,提上两桶水就一路小跑到三楼,等记者缓过神来,他已经双手拎着4个空桶朝三轮车走来。此刻,记者发现在车厢水桶上放着两个绿色塑料卡带,朱永华边说边向记者演示:“将卡带上的圆形洞口套在水桶出水口处,再拿着卡带另一侧的把手就可以把20公斤的水桶轻松提起来,这个简单的工具帮着省了不少力气呢。”
在朱永华的三轮车车把上挂着一本工作簿,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天的送水地点和数量。每次送完水回到车上,朱永华都会认真地做个记号,再挂起工作簿,朝下一个目的地驶进。一路上,不断有要水电话打进朱永华的手机,挂断电话后,他没有马上拿笔记录下具体门牌号,而是先把正要去的这家单位的水送完回到车上后,才在工作簿上记下刚才的电话内容。记者感到诧异:这么多门牌号,即使刚挂断电话都有可能混淆,他怎能在送完其他地方的水之后还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朱永华笑着说:“干送水工作18年了,市区这些地方几乎都送遍了,而且基本上都是老主顾,只要对方一说,我基本上都能记住。”
如今,市区虽然有多个新建小区,但朱永华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每栋楼的具体位置,这样就能节省很大一部分时间。“顾客打电话要水了,就不能耽误人家,我得尽快给送去。”朱永华用衣袖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接着上路送水。
说起干这行的辛苦,朱永华表示:“最初开始满城转着肩扛手拎送水时,每天都感到浑身酸疼,这么多年下来早就习惯了,回家睡一觉就好。”随后的时间里,记者跟随朱永华继续穿行在市区的各个地方送水,而每到达一个送水地点,他总是迅速地拎起水桶,平稳地向目的地走去……□记者徐雅珺
记者感言:每一份艰辛的工作背后,都是一种坚持,随着年龄渐长,朱永华既要忍受刮风下雨时的一身湿,还要忍受每天重复爬楼后的浑身疼。一路的采访,没有听到朱永华说一句抱怨,看到的只是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还有一种乐观和坦然的态度,坦然面对工作,积极面对生活,相信一切会变得更美好,幸福也会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