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再生资源「青海收废品可以吗」

互联网 2023-01-31 17:51:59

最近很多人关注青海再生资源「青海收废品可以吗」,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青海再生资源「青海收废品可以吗」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本报记者 谭 梅

12月6日,家住西宁市南川西路的市民许老太把自己店铺里整理收集的纸箱纸盒送到位于城北区青藏高原集散中心南门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网点,并按要求把它们放到了可利用回收区域。“这个垃圾分类回收点真不错,既处理了垃圾,还能将‘可回收垃圾’变现。”将垃圾变废为宝,许老太的感慨得益于西宁市积极构建的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回收=资源!

在西宁市城北区朝阳钢材市场紧邻高速公路处,一座24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回收智能网点呈现在记者眼前。据介绍,该智能网点服务范围覆盖方圆3公里的朝阳路多个小区,主要回收金属、塑料、纸类、织物等类物品。智能网点内智能秤、打包分拣等一应俱全,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规范实施运作。

回收就是资源,分类越细致才能越有价值。如今,西宁的再生资源回收不再是传统的“收废品”行业,而逐渐成为了实现经济生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

“智能回收网点自9月底‘开张’以来,很受附近老百姓的欢迎。现在我们每天回收废旧物将近2吨左右,到了一定量,就会通过‘移动回收’专用车将纸盒、塑料瓶、废玻璃、废织物等进行交售。最终运往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鲍家寨村西北侧的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中心。”网点工作人员石天峰告诉记者。近两年,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结合再生资源体系建设、“两网融合”、“无废城市”建设及“垃圾分类”等工作,在省市区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下,开展前端回收网点建设,现西宁市城北区已有10个网点建成使用。实现了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废塑料、废纸、废纺织、废金属等)的前端分类回收集中收运处置,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跟随“移动回收”专用车,记者来到鲍家寨村27000多平方米的分拣中心,里面机器轰鸣,废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矿物油,废旧铅酸电瓶……所有回收物按类堆放,呈现一定规模。

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总经理谷小俊介绍,“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等电器电子产品需要有资质的专门公司拆解,我们收回来会进行移交。其他物品会在这里进行精细化分拣。”

在废纸打包区,几名工人和一辆装载机正在不停地往打包机的履带上装箱板纸。一片片分散的箱板纸被机器“吃”进去再“吐”出来后,便被压缩成块。“不同材料会用不同机器进行处理,成千上万个铝制饮料罐会被压缩成1吨多重的铝块;成堆的泡沫也会被压缩成不到1立方米、坚如石块的泡沫压块。”企业运维负责人说,这些物品会当作工业原料送到相关加工企业。

“拿饮料瓶来说,目前公司废塑料年回收分拣设计能力10000吨,现达到西宁市产生量的60%。切割成片的塑料碎片会送到陕西、宁夏等地被切割成塑料颗粒变成工业原料。”企业运维负责人说,“这种原料在加工厂将被制作成工业用的塑料桶、塑料工艺品等,或者送往化纤厂,在高温下拉丝后二次利用。”

“通过废品回收再利用,循环再生还可以减少大量的资源以及生产过程中气体排放、水电损耗等环境成本。”谷小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废纸为例,1吨的原纸被生产出来需要消耗17棵大树,造纸过程中用水量达100吨。回收再利用不仅大量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而且还减缓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好处不可估量。”

行业发展逐步规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产生量日益增长,目前,我省再生资源年回收量已突破200万吨。对此,我省在西宁市积极建起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网点,采取定时定点回收、上门回收、线上预约等方式,既为可回收物找到归宿,也给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想做到西宁市区全覆盖,每个街道至少设立1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网点,方便居民和单位交投出售,继续完善建设前端回收体系,并建立数据信息统计体系,对再生资源的来源、去向、数量等基础信息实行台账管理。并不断提升改造现有生产工艺,逐步实现前端智能回收现代化、数字化、一体化的回收、分拣、处置服务体系。”谷小俊说。

和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一样,青海新顺达新型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积极投入1.2亿元,将回收的废玻璃加工成为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年产量达20万吨,目前正计划出口白俄罗斯;青海云海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在年拆解10万台废旧家电的基础上,投入3.6亿元开展智能回收体系和电子废弃物、废塑料、废旧金属、废旧衣物的循环利用流水线建设。同时,积极联合浙江华鼎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新型生态修复环保材料。该环保材料主要以废旧纺织品、秸秆为原料,固水率高,保水期长,可降解,能有效修复贫瘠土壤,改善河道水体质量,扩大湿地面积,绿化治理废弃矿山,将对“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沙漠化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我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先天条件差,但经过几年的发展,行业整体开始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记者从青海省商务厅了解到,2009年,我省从西宁市开始,系统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2016年至今,安排省级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970万元,扶持15个再生资源建设项目,带动社会投资近9000万元。通过针对性扶持,鼓励回收利用企业积极开展“互联网 再生”模式的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企业回收范围和规模正逐步扩大。截至目前,全省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702个、分拣加工中心16个、集散交易市场6个,再生资源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回收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十三五”期间,我省商务部门委托相关企业开发建设全省再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再生资源政策法规、企业信息、供求信息等查询服务,为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目前,该平台已整合再生资源企业230余家,会员企业达到1077家,发布各类信息近9000条。

近年来,我省各州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扎实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基本建立,垃圾分类已成为民众高度认同的新时尚。

为进一步规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精细化程度,西宁市也在切实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快速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使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逐步形成了较科学、完整的再利用体系。

目前,西宁城区已建成数座不同类型“两网融合点”,其数量仍在增加中。并依托覆盖城区范围的“两网融合”的线下回收点、回收站及线上再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废旧物质循环利用体系,完成垃圾变废为宝的转换,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规范、智慧双通道信息化管理平台监管数据,城区可回收物与再生资源数量品类可追溯。

如今,在西宁,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点”不仅是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平台、市民实践体验平台,也用绿色环保方式打通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最后一米”,最大限度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最大价值,也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双重促进作用。

《青海日报》(2021年12月16日 第8版:经 济)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