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创新的认识」
最近很多人关注财产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创新的认识」,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财产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创新的认识」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创新,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近些年,保险行业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产品创新一度热火朝天。财险行业更是因为保险标的范围覆盖广、类型种类多,不断有新的产品进入大众视野。
在互联网加持下,一些财险产品短期内迅速走红,成为爆款。
其中,退货险、碎屏险、隔离险、一年期百万医疗险、首月一元保险等“网红”产品,令人瞩目。
这些新兴的财险产品:以之保费低、赔付比例高、设有一定免赔额、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有高超的性价比等特点,以看上去很不错的眼缘,成功地吸引了民众的注意,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让财险行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更让不少财险公司畅想财险行业“美好的未来”。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红产品出现条款不清、赔付困难、经营亏损等问题,加之监管对于保险产品的创新趋于严格,许多产品回头再看,俨然已经沦为行业的“笑话”。
整个财险行业的发展,也伴随着这些创新产品带来的阵痛与争议,进入创新 “低谷”。
回望21世纪走过的二十多年里,财险产品创新从盛到衰一路走来, 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什么?
噱头与苦头,大概是产品创新“血泪史”写下的最多的答案。
如何创新,也已经成为困扰财险行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1 车险:从花样百出,到回归统颁条款进入21世纪以来,车险作为财险行业的第一大险种,对财险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车险产品的创新发展也格外引人瞩目。
广东试点 车险产品创新大幕拉开
2001年,中国加入WTO。
车险改革同年在广东开始试点,拉开了车险产品创新的序幕。车险条款不再由行业统一制定,各色车险条款伴随着车险改革的实施,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产品和条款
彼时的车险,基本险有3个,分别是车辆损失险、第三者综合责任险和第三者人身伤亡责任险。
车损险的附加险7个:全车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车辆停驶损失险、自燃损失险、新增设备损失险、代步车费用保险、他人恶意行为损失险。
三者险的附加险4个:车上人员责任险、车上货物责任险、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无过错损失补偿险。
附加险中的附加险2个: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全车盗抢附加高尔夫球具盗窃险。
特约条款1个:机动车辆保险指定驾驶员特约条款。
各家保险公司创新花样频出,逐渐诞生一些新的险别条款,如:
车身划痕损失险条款、 车轮单独损坏险条款、车辆意外事故污染责任险条款、租车人失踪险条款、教练车扩展责任条款、车辆出境责任险条款、随车行李物品损失险条款、零配件更换特约条款、涉水发动机损害保险条款、免税车辆关税责任险条款、更换轮胎服务特约条款、拖车服务特约条款、异地出险住宿费特约条款、更换新车特约条款、法律服务特约条款、节假日行驶区域扩展特约条款、起重、装卸、挖掘车辆损失特约保险条款、特种车固定设备、仪器损坏特约保险条款、使用安全带特约条款、多次事故免赔率特约条款、指定专修厂特约条款、车辆重置特约险条款A、车辆重置特约险条款B、不计免赔险等。
偏离市场真正需求 从“噱头”到“苦头”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第一次车险改革中所出现的车险产品创新,却逐渐偏离了市场的真正需求。许多创新条款根本不具有实用性,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完完全全成了“噱头”产品。
加之自定的费率与市场偏离,不少保险公司车险经营陷入亏损,吃尽了“苦头”。迫于行业性亏损的压力,监管部门2006年再次制定行业车险统颁条款,并配合着交强险的出台,结束了我国第一次车险条款与费率的市场化改革。
回归行业统颁条款,责任大幅合并
而在随后的车险发展与改革过程中,车险条款也进一步从A、B、C三类条款(及天平专属条款),回归到了行业统颁条款时代,保险责任大幅合并,险别数量也明显缩水。
如今,综改后行业车险示范条款的主险仅剩下3个: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
附加险大幅减少,仅保留11个:
新增设备损失险、车身划痕险、车上货物责任险、修理期间费用补偿险、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绝对免赔率特约条款、车轮单独损失险、发动机涉水损坏除外特约条款、医保外用药责任险、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险、机动车增值服务特约条款。
虽然行业针对新能源汽车也专门出台了专属条款,但该条款目前仍属于行业示范条款范畴。
新的创新 方向不明
时至今日,车险产品的创新,如今尚未看到清晰的市场化的方向。
而有些时而消失、时而再现的险别,如“车轮单独损失险”、“修理期间费用补偿险”、“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又是否具有真实的市场需求?抑或是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无人问津吗?
2 信保:从异军突起,到 “暴雷”重灾区近年来,信保业务在财险行业异军突起,并在2019年成为产险第二大险种。
然而信保业务来的快,去的也快,“暴雷”事件频发之下,信保业务在近两年大幅缩水。
信用保证保险是两种不同的保险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信用保证保险,虽是以信用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但其又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信用保险是指由权利人发起,就义务人的信用向保险人投保,如义务人不能偿还权利人损失时,由保险人代为赔偿的保险。
保证保险则是指由义务人发起,就义务人自身的信用向保险人投保,如不能补偿权利人损失时,由保险人代为偿还的保险。
涉外保险的衍生品
两者均是从改革开放之后由涉外保险所产生的出口信保、出口货物运输保证保险、远洋船舶保险的刚性需求衍生而来的。后随着保险场景和险种的不断丰富,以及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两者发展才出现了分叉。
先说信用保险:从独家经营到多家竞争的出口信用保险:
我国信用保险发展初期主要以出口信用保险为主,在2001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便开启了由中信保独家经营的模式。
这一时期内,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基本高于同期国际平均水平10%以上;
到了2013年以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才开始向商业保险公司开放,行业发展进入多家竞争阶段。
国内贸易信用险:从无到有遍地开花
2003年,而国内贸易信用险的发展则始于2003年10月,平安保险集团开发了国内贸易短期信用保险产品。
2005年,安邦财险成立信用险事业部,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内贸信用险产品。随后几年,大地、中银等公司,也都相继推出了国内短期信用保险产品。
2011年,中国人保成立了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同年,太平洋财险公司与裕利安怡签订协议,在信用保险产品开发、运营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并于2016年联合成立了国内首家信用险销售公司——太平洋裕利安怡保险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1月,我国国内首家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阳光渝融信用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掀起了我国信用保证保险发展的高潮。
再说恶意骗保的牺牲品——保证保险
最让财险公司吃尽苦头的,当属保证保险。如今,“暴雷”几乎已成了保证保险的第一联想。
平安首推 各家跟进
事实上,国内保证保险业务早期发展可追溯到199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平安保险公司试办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保证保险业务,拉开了保证保险支持融资信贷的序幕。
随后,各家保险公司纷纷跟进,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分期付款购车合同履约保险”,天安保险公司推出“天安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推出“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2001年之后,在保险业汽车贷款保险产品的加持下,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得到了迅猛扩张。
骗保严重 监管叫停
奈何“信用缺失”,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附骨之蛆,成了横亘在财险行业面前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其表现形式即为保险公司不堪其累,大量恶意骗保导致保险公司亏损严重,保险公司开始以各种形式试图退出,从而致使原本完整的循环圈面临分解。
2004年,因为车贷险业务风险过大,车贷险条款与费率被监管全面叫停。由监管部门下文废止某一保险产品条款,在改革开放保险复业后还是第一次。
融资性保证保险发展迅猛
随后,保证保险的创新开始转向,行业也推出了如“个人购置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住宅质量保证保险”、“学生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一系列产品,保证保险产品体系极大丰富。
但在这其中,仍以融资性保证保险发展最为迅猛,成为信保业务中的绝对主力。
保费爆发增长 “暴雷”接踵而至
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保证保险也进入到保费增长的爆发期,暴雷事件也接踵而来。
2016年在浙商保险踩雷“侨兴债”之后,多家产险公司前赴后继,相继暴雷,甚至行业大哥也深陷其中。这涉及消费贷、房抵贷、供应链金融、黄金诈骗案……当然,车贷险再一次把财险业给“骗”了。
监管再次出手
2020年,银保监会正式下发《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才算是给我国二十年来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3 非车险:从“奇葩险”野蛮生长,到小众产品脱颖成功非车险,因涵盖了财产险、责任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险别种类多样,创新场景也就相对较多。人称“奇葩险”的出现的概率,也就更大。
那些曾经噱头十足的“奇葩险”
在《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出台前,那些年保险公司卖过的“奇葩险”就包括:
股票跌停险、彩票不中险、中秋赏月险、车辆贴条险、摇号险、扶老人险、失眠险、雾霾险、世界杯遗憾险、足球流氓险、爱情险、防小三险、绿帽子险……
这些噱头重重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利用监管空白大打“擦边球”,并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量,一度野蛮生长。
但是,过度宣传、脱离保险本质、有赌博嫌疑、扩大收益,这些因素都成了非车险创新的绊脚石,也引发了社会的诟病。
监管规范促生细分市场的小众产品
随着《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的落地,“奇葩险”开始在市场中消失,随后也促生出了一些“小众”产品,可以算是保险细分市场的特色产品,如:
吃货无忧险——保障急性肠胃炎住院和门诊,食物中毒身故。
宠物保险——保宠物的意外及疾病。
宠物饲养人员险——俗称“铲屎官险”,保宠物对他人的人身伤害和诉讼费用。
儿童走失险——保找寻费用、意外身故和伤残。
熊孩子险——保意外身故和伤残、第三者责任等
孕妇险——对孕妇和新生儿提供意外及疾病保障
疫苗无忧险——保接种意外身故、残疾、异常反应或偶合症医疗、住院伙食津贴等
还有一个不知道是否能算是成功的“隔离险”……
确有成功范例 但试错风险巨大
当然,从非车险创新成功的案例来讲,也确有一些成功的产品。
如航意险、退货险、手机碎屏险、百万医疗险,这些产品都算是互联网时代红利下的非车险创新成功的产物。
但这些产品,往往又严重依赖于场景和销售渠道,且试错阶段往往也需要保险公司能够抗拒可能的巨大亏损。
故而要想再在市场中再创新出成功的非车险产品,也需要时间、勇气和努力。
后记事实上,除了在车险、信用保证保险及上述常见的非车险领域,还有一些特殊领域也出现过险种的创新,如农险、科技险等。
但是这类险种,又往往受政策性和专业性的影响,无法在商业保险市场中得以全面快速发展。
从大方向讲,如何把曾经认为的不可保风险,通过科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逐步变为可保风险,这是整个行业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产品创新的“血泪”史,印证着财险的成长,曾经的噱头和苦头,是探索的代价,也蕴含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