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法务怎样晋升「法务升职前景」

互联网 2023-01-31 18:06:35

最近很多人关注公司的法务怎样晋升「法务升职前景」,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公司的法务怎样晋升「法务升职前景」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德和衡商事争议解决 原创集 72

作者:许惠茹、曾强

一、认清公司法务的本质

作为一名公司法务,首先要对自己的定位及职能有着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本职工作并对有助于加速晋升。公司法务本质上是公司的职能部门之一,是公司的中后台,需要记住的是公司法务是成本中心而不是收入中心,所以公司法务除了帮公司控制风险外,更重要的功能是帮公司实现盈利。可能很多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了,法务部门又不是前端业务部门怎么可能帮公司盈利,但这其实就是法务工作的核心,法务做到高阶,最终的发展往往都是跟随公司的发展,在公司盈利与风险控制之间做到动态平衡,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法务的价值。

二、公司法务的内部晋升路径

公司法务的晋升路径一般为:法务专员——法务主管——经理助理——法务经理——法务总监。法务总监一般是公司中层,不比财务总监一般是高层。因此也有不少法务晋升到一定职位后会内部转岗。总体来说,除了大型科技公司、互联网头部公司、国企等,公司法务部里职位有限,因此晋升速度往往不快。更常见的情况往往是执业几年的律师直接跳槽到公司法务任主管,或者是律所合伙人直接跳法务经理或法务总监,因为公司更欢迎有自带执业经验及项目经验的人直接开展工作。但这并不是说从基层做起的法务没有晋升的空间,很多公司为了培养后备储备军,建立稳固的人员体系也还是会支持内部晋升,只能说这是一个比例问题,随着职位的升高,顶层的位置竞争依然是激烈的,无论是内部晋升还是外部空降,公司需要的始终只是满足岗位需求的人。从根本上来说,好的法务需要商业、专业、职业合一。

三、公司法务晋升需要的素质及能力

(一)具备基本专业技能的能力

专业技能不是法务开展工作最重要的技能,但却是最基本的技能。基层法务的工作往往都是围绕者合同、邮件、开会、汇报等内容展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赢得其他部门尊重,加强有效沟通的前提。一般而言,法务的专业技能公司属性极强,比如房地产项目的公司与零售业的公司其日常的合同类型及风险要点就相差巨大,但总有一些内容是大多数法务都需要掌握的内容,在与多位法务沟通探讨过后,发现劳动人事相关的知识、董监高责任及限制相关的知识、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公司股权相关的知识、基本的税务知识以及公司特定行业领域的流程知识是绝大多数公司法务都需要共同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全面了解公司及行业情况的能力

很多资深法务对这一点都深有感触,法务做得好,必须要全面了解公司以及行业的业务情况。和各个业务部门摸底情况,知道公司的业务范围、业务流程,了解企业如何运转,各部门如何分工,知道公司全部的法律风险点。以制造行业为例,前期了解企业的生产范围、人员组成、销售渠道及销售方式,业务流程,以及企业的整体构架,然后从后端把风险倒推过来,提出建议。这一要求对于法务内部职能划分不太细的公司更容易做到,有些知名企业,法务内部分工实际非常细致,公司合规、风控、知产、数据化等部门都有各自负责的内容,这种公司的法务如果想要更快速的成长需要想办法从内部轮岗开始,不可否认这样的公司法务整体的综合素质是极强的,但对其个人而言可能会局限于某一细小领域,长远来看并不是最优选择。

(三)内部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笔者认为法务可以看成是一个管理岗,法务50%的精力应该用于处理上下级关系,各部门关系,对接资源。可能很多人会有误解,认为法务一定是专业最重要,一门心思的只关注专业,完成任务或者将活派给外部律师,认为只要“不背锅”就可以高枕无忧。但实际情况是,法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各业务部门的配合,各部门配合程度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法务的工作成果,并且更重要的是法务转型的自带资源靠的就是这日积月累的铺垫。具体而言,所谓内部沟通和协调能力,其实也是有章法的。

首先,普遍反映法务最难的沟通是和业务部门的沟通,法务需要明白沟通的过程是把一个事情搞明白的过程,年轻法务和资深法务的区别在表达方式上就能窥见一斑,法务需要用简单、明了、易懂的方式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不要用晦涩难懂的法律语言以及长篇大论的专业论述去沟通,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邮件沟通,都需要注意表达的精简和易懂,这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多数法务需要改进的地方。法务执业初期的机械、固执以及和业务部门的争执扯皮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最终要明白,法务虽然是风控部门,但也是业务支持部门,学会有效沟通能解决不少问题。其次,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指的是和各业务部门搞好关系,知道某件事情需要找具体某个部门去对接,并且能够将资源整合的复合能力,所有事情都要追着业务部门。比如建设工程的案件,自己闷头看材料,远不如找工程部门、策划部门直接带着你去现场讲图纸来的有效。又比如一件事情多个部门有不同意见,法务能有能力将各部门集中在一起协调的能力。法务岗到最后一定是综合能力岗,不要觉得将日常工作的50%精力都花在这上面是浪费,懂得资源的调度远比自己闷头苦干要有用的多。

(四)具有商务意识和管理能力

具有商务意识本质上说的是直面法务行业普遍存在的合规难问题。商务意识的第一层次是需要弄懂公司的运转逻辑,通俗来说是赚钱逻辑。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明白公司大多数交易以及运作模式的风险点,然后才能在保证基本底线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实现公司利益。商务意识的第二层次是如何坚持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商务意识。这本质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法务是公司的风控部门,但没有业务是零风险的,经常会有法务与业务部门就某一项业务是否可以继续推进意见不一,法务认为按照现有模式推进风险极大,而业务却认为法务在阻止公司赚钱。如果领导作出有合规风险的工作安排如何应对,很多公司赚钱的业务并不能用法律非黑即白的角度考虑,并且现实是往往这部分业务才是最赚钱的业务。其实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帮领导实现这种商业目的,这也是极其考验法务能力的时候,如果在法律层面不能实现领导的目的,那也只需做到风险提示详尽并保留记录即可,并能保证自己不参与其中则是最佳的解决之道,如果以上都做不到,那只能明确的提出反对意见并尽量说服领导以替代方案进行。

至于管理能力是法务做到高层必不可少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对法务人员的管理、分工的调整、架构的设置、团队内部培训及晋升的设置等。比如法务部门的合规部门和风控部门要分开,上市板块要分开,如果没有专门的法务部门可以和行政部门合并在一起。再比如房地产项目的法务部,总部法务对各项目法务一定要有管控权,不能只靠文件汇报,最好是安排人员轮岗,实地与各项目其他部门对接,掌握一手情况。这些科学的管理都是从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好的管理安排有助于整个法务部门内部的运转,也是体现法总能力的重要指标。

四、法务的转型的必要性及选择方向

(一)法务转型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法务行业有其客观的职业瓶颈在。一般来讲,30-40岁是做法务最好的年纪,既有扎实的实务经验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很受猎头欢迎,市场行情较火。但职业年龄以及职位的天花板摆在那里,过了45岁,除了银行及央企法务外,很少有能做到退休的,多数民企和外企的法务都不能算作长期职业,只能作为职业生涯的阶段性履历和历练。很多做的好的法务都会内部转岗去做行政岗或业务岗,职业年龄天花板一下就高了10岁。还有更多的法务选择转型做律师,基本前期基础打得好的,最后发展都不错。

(二)法务转型的选择

法务转型基本分为内部转岗和外部转型。内部转岗又可以分为转业务岗和行政岗,最常见的是法务转行政岗,管人力资源和财务,或者分管投资,可以做到公司行政副总。再比如房地产企业法务总经理可以转区域总裁,这就是典型的转业务岗,其职别基本也相当于总公司副总,当然,也有从法务逐步转型做CEO的,但这些转岗情况都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并且提前布局,需要掌握除法务之外的更多综合技能,这些人甚至到了退休还有被返聘回去做顾问的,其职业生涯基本也算圆满了。而法务的外部转型指的是去律所做律师,区别仅在于去了不同的律所或团队并有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而已,并且这种转型模式最为普遍且具有可操作性。

五、法务如何成功转型做律师

(一)执业方向选择——以终为始

实话说,很多法务选择出来做律师更多的是机缘巧合,或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有备而来。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劝大家从法务出来做律师,而是想说任何职业有准备的发展一定会比无准备的盲从其效果要好的多。而法务转律师的职业方向可以从结果倒推过程,即首先你需要问一下自己,将来如果转行做律师,你是想做诉讼律师还是非诉律师。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后就可以调整自己在法务工作中的重心。如果是对非诉感兴趣的,在公司做法务时要更注重接触业务流程,了解财务知识,熟悉投融资,这里说的投融资是指偏商业角度的能力,要会看表、会尽调、懂相关基础的法律文书起草能力,除此之外要能和外部公司对接,如果是上市公司法务的话还要非常注重公司年报,要对是否计提成本、计提利润等一清二楚。如果是对诉讼感兴趣的,则要抓住与外部律师对接的机会。很多情况下,法务自身的工作也非常繁杂,所以对于外包给律师做的案件往往并不会花精力参与,最多只是把控流程。但如果以后是想出来做律师的,这是最佳的学习机会。一般而言,公司内部保密的案件以及争议比较简单的案件都会由法务亲自办理,但比较疑难复杂的案件基本都会外包给律师办理,外部律师对于案件流程的把握,对疑难案件的诉讼策略以及专业敏感度,甚至是目前的司法动态、司法环境、法官的裁判倾向,这些都是可以交流和学习的。公司法务如果以后想要做律师的,专业一定不能丢,现在法律变化日新月异,有外部律师的加持可以省去自己摸索的成本,并且有助于早日从对老板思维转化为解决问题思维,多参与模拟庭审多练习,可以减少律所实习时的职业壁垒。

(二)专业技能培养——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

律师与法务需要的技能与职业晋升的方向及侧重点并不一样,但总有共通之处,法务如何在工作期间,既然做好本职工作升职加薪,又能为以后但发展铺路。主要需要以下这些共通能力。

(1)文书写作的能力

法务转律师,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不是改合同、看合同的能力,而是文书写作的能力。简洁清晰的表达,逻辑顺畅的思维是法律人必备的底层技能,无论是非诉律师还是诉讼律师,文书写作的能力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并且律师本质上还是属于独立自主挣钱的个体或团体,良好的文书写作能力对于业务开拓,业绩宣传也是必备的优质技能。早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该项能力,日后转型必会受益良多。

(2)总结归纳的能力

总结归纳的能力可以说是法务与律师共通的能力,法务给领导汇报或者与业务部门沟通时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总结归纳的能力。而作为一名优质律师,不论是见客户还是开庭都需要能在短时间内清晰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的庭审已经不比当年,即时语音录话系统要求律师有更强的归纳总结能力,不仅要临场反应快还要表达顺畅,清晰易懂。长篇大论的赘述不仅影响庭审效率,还导致法官接收不到有效信息,对于案件代理有弊无利。这不仅是对律师更新、更急迫的要求,也是对准备转型做律师的更高要求。

(3)纵横沟通的能力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在法律行业重要,在各行各业中都重要,这是一项不受行业或平台限制的可迁移能力。如果掌握了有效沟通的能力,无疑会为法务将来的业务转型提供不少助力。最为典型的是法务在公司期间运用沟通能力与外部律师有效配合,不仅能为公司有所助益,还能与外部律师维持良好关系,为将来的转型做好铺垫。外部律师对于律师市场、律所情况、律师行业的了解度是法务远不能及的,借助外部律师的信息资源及人脉资源,能帮助自己走不少弯路。

(4)知识管理的能力

法务转型做律师,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成功的法务会做到对某一行业领域非常了解,非常专业,有很多一手信息与经历,这些是很多外部律师达不到的深度。比如笔者目前所在的律所有不少都是法务转型而来,其中有一位是知名供应链金融公司转业而来的,其经历过很多供应链项目,对于很多行业内的操作或具体情况非常清楚,懂得如何识别风险,而这些经历是很多律师所没有的,这就属于他的核心竞争力。但这种核心竞争力要什么维持呢,如果没有系统的整理和梳理,紧靠经验和记忆是走不长远的。记得以前有名法务和我交流过,法务的日常台账其实非常重要,并不是每周每月走流程汇报这么简单,如果一个法务能够把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问题都进行梳理总结并记录下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背锅”难题,还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识库,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案例的积累起来,专业水平就上去了,并且日后分享的时候也能快速拿出,这对于日后转型做律师进行业务开拓具有极大好处。

(三)人脉资源的积累——律师执业的重要根基

掌握资源,才是长远的立身之本。法务转律师如何挣钱,这是最现实也是最直接的问题,该问题相信每个法务都思考过。律所做业务,案源和能力缺一不可,很多律所欢迎资深法务正是因为他们两者兼备,自带资源。一般优秀的法务或是有所准备的法务,在公司时即能做好本职工作,帮领导排忧解难,又能为自己积累相应的资源。转型做律师后不仅可以做到原公司的法律顾问,还能和现有律所律师进行内部合作,解决前期创收难题。而资源的积累就自身经历并观察同行经历而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和公司内部沟通顺畅,即使转型后依然能保持良好合作,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前文强调要花50%精力去维护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另一种是和外部律师维持良好关系,在公司时就有意识的接触行业内口碑良好的大所或精品所或者优秀的团队,加强沟通合作,保持良好关系,不过于表现甲方姿态,这些昔日的基础都为后来的转型提供了不少助益。

(四)选择合适的团队加入——法务成功转型律师的加速器

法务转型律师首先是对自身专业方向的选择,其次是对加入团队的选择,好的团队可以让自己的转型之路事半功倍,效率倍增。加入一个合适的团队不仅可以近距离的学习优秀团队的现有工作经验,还能促进合作,加速创收。笔者目前所在的团队便是因为其独特的团队文化、高效优质的办案经验打动了笔者。也是笔者多方考察后审慎决定的结果。笔者本身对诉讼比较感兴趣,目前笔者加入的德和衡争议解决团队坚持不懈的模拟庭审制度笔者尤为欣赏,并且合办过几次案件,对其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都很满意,现在加入该团队不仅能为自己赋能,也能敦促自己不断成长,目前团队的中台建设也和自己此前在法务工作时一直想做的事情不谋而合。要想成功转型律师,加入一个好的团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位昔日同行业可以对优秀的团队保持持续关注,找到合适的机会加入,助力自己早日腾飞。

结 语

本文作者均曾有公司法务经验,一位曾为某上市公司法务,另一位在知名房地产公司工作,有幸加入同一团队——德和衡商事争议解决团队。在总结自身经验并与多名法务人士沟通交流后有感而发,目的是帮助更多在职法务人士找到职业方向,并希望借此机会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