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力智能总经理刘扬珍:从生产滚筒线“白手起家”的行业领路人

互联网 2023-01-31 18:11:19

最近很多人关注友力智能总经理刘扬珍:从生产滚筒线“白手起家”的行业领路人,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友力智能总经理刘扬珍:从生产滚筒线“白手起家”的行业领路人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作为友力的创始人之一,友力智能总经理刘扬珍可谓“胆大包天”,出身农民家庭的他,20岁出头便只身闯荡浙江,从家具厂基层人员,一步步拼到副总;他眼光独到,从输送设备领域“白手起家”,与好友合伙创立“友力帮”机械,旨在帮助家居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

“降本增效”是他创业的初心,“摸着良心做事”是他反复强调的关键,这样一位掌舵者,究竟如何赢得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我乐、顶固等超过3350家客户的“芳心”?又将如何破解行业分拣和仓储难题,实现工厂利用率最大化?

友力智能总经理 刘扬珍

江西小伙只身闯荡浙江

与家具行业初结缘

1977年,刘扬珍出生在江西一个农民家庭,家中还有一位姐姐,当时不太富裕的家庭,造就了刘扬珍独立自主的性格。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扬珍也不例外,年仅17岁的他,就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承担起生活的一份重任。这期间,他砍过木头,捕过鱼,挖过钨矿,这些“上过山,下过河”的工作,也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能力。

在江西老家的矿山上,刘扬珍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日复一日的工作,略显枯燥,看不到未来的发展空间,并且由于长时间呆在矿井下工作,人身安全更令人担忧。出于安全问题及发展空间的考虑,刘扬珍意识到必须走出去做出改变,在1999年4月份,他只身一人前往浙江。

为什么是浙江?刘扬珍表示,一次偶尔的机会瞥见一张废报纸上“胆大包天”四个大字,一言惊醒梦中人,既然还年轻,为什么要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为什么不外出闯一番事业?

在改革开放后,浙江省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1999年浙江省GDP达到5443.92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另一方面,浙江浓厚的经商气息,处处都是浙商,这样的氛围让刘扬珍所向往。

新环境、新氛围,也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来到浙江的刘扬珍,在一家家具厂从基层人员一步步做起,工作也涉及到检验、生产、管理等各个类别,这份工作锻炼了刘扬珍在生产、品质把控、业务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份工作,让刘扬珍结识了一位人生好友,更是今后一起闯天下的“战友”,他就是友力智能副总经理杨厚德。

之后刘扬珍升任另一家工厂的副总经理,主管生产运营的工作。在家居行业多年的沉淀,让刘扬珍对生产方面的工作了如指掌,也为日后创业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资源。

结识好友合伙创业

从输送设备领域“白手起家”

在21世纪初,家具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当时技术尚不发达,机械设备价格昂贵,自动化程度低。

因此,家具厂内几乎所有的材料都依靠人工搬运,员工的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效率较低,这类工作属于“苦力活”,家具厂“招工难”的现象逐渐显现,因此,如何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成为所有工厂必须解决的难题。

由于刘扬珍主管生产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扬珍看到了国外工程师为家居企业设计的输送系统,一个简单的设备,竟可以提升如此高的效率,这让刘扬珍心里意识到生产输送系统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当时做输送系统的企业较为零散,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并且他们也不是主要服务于家居企业,对于家居企业生产物流、输送装备的了解和专业度还不足。而我和杨厚德之前都在家具厂共事,因此发挥我们各自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经过两个人的思想碰撞,2007年我和他一合伙便创立了友力帮。友力帮的创立初心旨在帮助家居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即降本增效。”刘扬珍回忆道。

2007年5月,友力帮机械在深圳松岗塘下涌正式成立,厂房面积200平方米,主要从事研发、制造无动力滚筒、游移车等无动力输送设备;同年12月,友力帮搬迁至佛山。2008年2月,佛山市顺德友力帮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同时从事研发、制造动力输送设备、升降台等动力输送装备。

谈及“友力帮”品牌名的深意,刘扬珍直言,“友力帮”即得力于友人的帮助。

除了杨厚德,还有一位刘扬珍的好友,在创立初期鼎力相助,借给刘扬珍200平米的生产车间,在资源、资金方面不计成本的帮助和支持着。“友力帮”也意为不忘友人之恩,传承友谊之力,同时希望其不断成长壮大,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成就梦想。

于是在这位友人的帮助下,刘扬珍和杨厚德正式开启了创业生涯。从2000年相识至今,刘扬珍和杨厚德已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也完全不同,都作为友力的创始人,是如何融洽相处20年?

刘扬珍在采访中表示,一句话总结他们之间的关系:即求大同存小异。虽然各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拥有相同的背景——都是穷人的孩子,因此各自都形成了相似的性格,会摸着良心做事。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两人的共同理念,即坚持严苛的品质要求;第二,坚持对技术的创新;第三,双方对利益方面不会计较。

对于两人各自在公司中承担的角色,刘扬珍表示自己是一个司机,引领发展的方向,而杨厚德则是一个专家,专业攻克技术难关,两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所长,这正是两人能够长期稳定合作下去的原因。

与索菲亚合作12年

秘诀是什么?

回顾这10多年的创业历程,刘扬珍直言:“做装备产品,如同做食品一样,要有良心”。他表示友力成功的关键在于三点:一是品质,二是性价比,三是技术创新。友力的品质一直在“做加法”,产品越来越完善,功能性越来越强。

“友力的品质没得说的。”这是客户对友力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友力凭借着过硬产品和优质服务口碑,成为众多知名品牌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定制家居行业龙头品牌——索菲亚,便是友力最早合作的客户。

“2008年,索菲亚在挑选供应商,当时的家居行业还处于鱼龙混杂时期,行业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五家竞争对手要如何判断哪家的品质最好?索菲亚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鉴定质量好坏,即对产品进行称重,谁的产品最重,用料也就最足。之后再通过全面的鉴定考核,最终索菲亚选择了友力。”刘扬珍回忆道。

彼时的索菲亚,由于场地受限,必须扩充产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求,而工厂通过内部改造,改变传统的输送和搬运方式,则能大大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扩充产能。

通过合作,友力为索菲亚量身定制了整厂规划解决方案,并提供专业输送设备,专业的规划 高效的输送设备,显著提高当年索菲亚的生产效率,据刘扬珍透露,当年索菲亚的产能提升了30%,成效明显。

当时,友力专为客户提供物流输送装备,解决工厂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凭借着刘扬珍与杨厚德深厚的经验和技术沉淀,以及对品质的严苛要求,友力以过硬品质,显著的合作成效及业内优秀的口碑,口口相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居品牌与之合作。

自2008年以来,索菲亚就与友力合作至今,另外,还有欧派、尚品宅配、我乐、顶固、箭牌卫浴、诗尼曼、科凡、卡诺亚等家居品牌都与友力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有覆盖全屋定制、板式家具等众多领域,超过3350家客户与友力达成合作。

突破行业分拣、码垛瓶颈

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在2013年,为了适应更多客户的需求,友力进行了品牌升级,成立广东友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友力智能品牌。

从友力帮到友力智能,友力从物流输送设备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工艺分析、流程设计、整厂规划、资源整合和智能制造控制系统于一身的企业,产品涵盖智能输送系统、智能仓储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智能包装系统、机器人应用系统、板式开料优化系统、板件包装优化系统等。

针对目前家居行业在分拣、仓储方面的难题,刘扬珍分析道,“如何打通整体的生产产业链环节,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瓶颈。由于定制家居产品是非标产品,大小不一,不通过一个完善的系统进行指挥,对搬运、分拣、码垛、包装、仓储等流程,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分拣和仓储的难题,现在行业多是从电子产品、烟草等其他行业借鉴和引进,应用的效率确实低,而真正专注于家居行业分拣和仓储应用的企业屈指可数,它的难点在于工件、码垛的算法,也是关键的突破口,友力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实践,着重在软件上做工作,目前已经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生产中的分拣,仓储与物流运行效率紧密相关,要想对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必须借助软件及智能化设备进行转型升级,而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便能高效管理生产流程,以此实现“降本增效”。

刘扬珍指出:“我们在家居行业沉淀了20多年时间,定制家居企业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成本,首先要对整厂做规划,并优化输送系统、生产系统、包装分拣等。通过我们以往的历史经验总结,友力能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总体来说可提升20%-33%左右的综合效益。”

【后记】

谈及未来友力的发展愿景,刘扬珍表示,“友力旨在成为‘世界自动化输送设备,智能化装备品牌企业’,针对于此,友力会分步实行这个目标。

第一,把友力的输送系列逐步提升至智能输送、无人化运输,实现智能输送系统;

第二,在搬运、码垛方面也逐步升级至无人化搬运;

第三,在仓储方面,将逐步采用无人化仓储、智能仓储,今年将重点推广智能仓储,这是友力发展的侧重点;

第四,升级拓展智能分拣、智能包装系统,破除定制家居行业分拣和包装的瓶颈,每天几万块,甚至几十万块板件的分拣、包装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管理?这也是制约行业品质和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之一。”

一直以来,友力致力于为工业发展减少劳动成本,实现工厂利用率最大化,提升效益降低用工成本,推动企业工业改革,实现企业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制造。对刘扬珍和杨厚德而言,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行,并真正落实到位。

品质为王,效率为先,品质和效率始终是友力帮助客户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而今后,友力将继续朝着为家居企业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坚守创立之初的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