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脱贫攻坚先进「文山州商务局」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文山脱贫攻坚先进「文山州商务局」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文山脱贫攻坚先进「文山州商务局」,希望能帮助到您。
运不出、卖不了是以前农产品外销的“痛点”。特别是一些生鲜“山货”,要想走出大山卖上好价钱更是不易。自2015年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以来,文山市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起“市、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让全市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飞”出大山,点亮了特别贫困群众的“脱贫梦”。
打造“三级”服务体系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冬日大地,万木萧瑟。然而,红甸乡漫山遍野的山药开始迎来了丰收,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采挖山药的身影,一堆堆带着泥土芬芳的山药,随即被运往红甸山药种植销售协会销售。
在协会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偌大的场地摆满了一筐筐卖相好的山药。山药种植销售协会会长马自然介绍,按照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订单”,这批山药将及时发往上海、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剩下的山药加工成干片销售给相关企业。“最多的时候,一天发12000单,总量30吨左右,最少的也有几十单,现在销售一点都不愁了。”会长马自然说。
山药是红甸乡的特色产业,至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之前由于销售渠道单一,丰产的“金称坨”却变成“烫手山芋”。如今,随着电商的助力,红甸山药已走出了“滞销”困境,让曾经的“烫手山芋”变成了“香饽饽”。今年,全乡共种植山药1万余亩,预计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涉及1200多户农户,其中档卡户329户。
红甸山药依托“电商”畅通销售渠道、助农增收致富,只是文山市实施电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文山市抢抓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历史机遇,通过出台政策、制定方案、加强扶持、狠抓培训和搭建平台,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促进了全市电子商务和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培训89期15848人次(残疾人301人次,档卡户6669人次),储备了200余人的电商扶贫草根人才队伍;全市已建成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个市级农村物流分拨中心、140个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形成了乡村覆盖率超过95%的市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有效带动了全市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打造农特产品品牌 助力“文品”走出深山
走进文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各种包装精美的农特产品摆满货架,而在其运营的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也挂满了这些包装精美的农特产品。中心负责人马丽玲介绍,通过产品品牌的培育,如今很多曾经籍籍无名的产品成了“网红”:随着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现在我们每个月的销售额在110万元左右。
文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全市电商运营服务的核心,聚集了阿里、闻远科技等一大批电商运营服务团队,专门负责全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产品包装设计、网络销售平台搭建、品牌培育以及物流配送等一整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为全市电商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截至目前,淘宝网、苏宁易购和当当网3个特色文山馆共入驻电商企业74户,网络销售额达2800万元;一亩田、优帮帮、彩云优品等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2000多吨,助农增收670余万元。
品牌就是效益。文山市按照网销要求对产品进行全新包装设计,拓展产品文化内涵,精心培育出他批梨、香脆李、山药、小黄姜、荞酥、蜂蜜等农特产品品牌,依托邮政优帮帮、微店等网络平台,采取网络订单、线下批发的方式进行销售。截至目前,共销售小黄姜613万斤,土豆3.6万斤,香椿3764斤,薏仁米3623斤,山药1.24万斤,香脆李5000吨,助农增收270余万元,涉及农户43户,其中档卡户18户。
打造平台“升级版” 实现多方共同受益
近日,由云南点赞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马塘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来自马塘镇以及文山市北部六个乡镇的农特产品集中展示销售,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抢购。
当天,来自马塘镇荣华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王永清,也带着他们养殖的牛蛙来到现场展示。王永清介绍,他们投资110万元养殖1000多万只牛蛙,目前已有80吨至100吨左右的牛蛙正值上市销售,想借助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为他们谋求更为宽广的销售渠道: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我们牛蛙有更好销路,卖得更好的价钱。
电商并非“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间铺面”就能做起来的,如果不呈规模化发展,就很难形成气候。为此,文山市通过建立产业基地,推动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围绕电商全产业链,招引和培育一批平台类、销售类、服务类电商企业入驻文山交易中心;发动电商企业参与合作社组建,采取“大户带小户、社员互相帮”和“基地委托农户代管”等模式,成片推进种植基地建设;构建“电商 基地(合作社) 贫困村(户)”“电商 扶贫车间 贫困户”“电商 基层党建 贫困户”的模式,实现多方共同受益;引进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与中国电信、邮政等企业合作,多渠道、多方式让各类农特产品走出文山、走向全国。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 提升产品交易额
在平坝镇互联网超市服务站的电商平台上,挂满了当地的荞酥、小黄姜、香脆李、蜂蜜等农特产品,每月的销售量数字惊人。“每个月卖出去约70到80吨,主要销往四川、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销售额约20万元左右。”站长杨正跃说。
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多,杨正跃乘机增加了产品类型和网络店铺,“线上”通过一亩田、微店、一村一店等平台引流,“线下”通过多方助力,于2017年11月注册了文山市沃野商贸有限公司以及独立商标“云沃野”主要从事农产品网上批发及零售,并联合平坝、新街、小街三个乡镇20余家电子商务服务站建立了电商联盟。2016以来,超市卖出的农产品销售额达800余万元,直接帮助和间接带动的档卡户130余户,户均增收近9000元。
打通消费扶贫线上线下渠道,是架起产品与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文山市根据线下线上市场需求,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制定各农产品生产标准,线下销售产品,以产品检测报告和种养殖信息录入溯源系统,形成一个销售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线上销售产品,以统一的商标、统一的设计进行产品包装,将优质的农产品送达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引导苗乡三七、华信三七、高田三七等企业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了全市三七网销上亿元的台阶,以“企业 合作社 档卡户”的形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增收。
如今,文山市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培育出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还依托市、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务服务平台的建立,打通了广大农村群众网购产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以来,全市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带动农村电商创业就业4534人次,新增各类网店2546个,服务贫困村群众8万余人次,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累计53.47亿元,年均增长13.2%,网络零售交易额累计6.14亿元,年均增长27.66%。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黄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