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里 我为什么不看好京东物流呢「京东物流好用吗」

互联网 2023-02-17 15:29:1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在资本市场里 我为什么不看好京东物流呢「京东物流好用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在资本市场里 我为什么不看好京东物流呢「京东物流好用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京东物流自2021年5月28日于港股上市,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向A股市场新股上市一样,连续N个一字涨停板(参考2021年5月27日上市的东鹏特饮,连续12个一字涨停板)的表现,而是自28日至今的11个交易日里,呈现出三涨八跌,在上一个交易日开45.5港元,收42.75港元,当日累积下跌6个点有余,并一度毕竟40.36港元发行价,差点破发的局面(最低价40.4港元)。

京东物流分时图与日K图(截止时间20210611)

那么资本市场为何不看好京东物流呢,有十余年物流从业经验的我带着满脸的疑问翻阅了很多资料,包括长达536页的京东物流IPO招股书来尽可能的了解这家企业。

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2007年以京东内部物流部门的形式建立,2017年独立(就这块而言,当时跟朋友在闲聊的时候,猜测过京东此举的目的可能是让京东商城的业务转正,通过以固定的费率将业务外包给京东物流以削减京东商城的物流成本,在商城内部将原先巨大亏损部分转换为可控范围内,而将亏损面转至京东物流处。当然,这个只是几个朋友饭后闲聊,没有真实地去查证)。2017年年底开始大量的招聘其他企业的物流人员,并听闻对于销售板块给予远高于行业提成,其业务开拓板块不限于任何行业、任何物流形态。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整个京东物流物流的营业收入开始高速增长,从379亿到498亿再到734亿元,其内部关联交易的数字从266亿元、308亿元到394亿元,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即从70.1%、61.9%下降到53.8%。整个形态可以说是朝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为何笔者或者资本市场目前会看衰京东物流呢?

营业收入与关联交易比例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龙头对标。

从目前快递物流的龙头是顺丰,其对应的市值为3236亿人民币,京东物流当前的市值为2604亿港元,折合成人民币为2146亿人民币。看上去两者相差1000亿元,但在资产总额上,顺丰的资产总额为1241亿元,京东的资产总额为547亿元,差距近乎一倍,再加上目前顺丰已经处于盈利状态(抛开2021年1季度的亏损),且已经对投资者有分红回报的状态,而京东物流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在二级市场上,顺丰较京东物流更受欢迎,且京东处于被高估的状态。

二、京东的高关联交易比例限制。

如前文所言,京东商城占京东物流的应收比例在下降,从之前的70.1%下降到53.8%,并且称2020年京东物流为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但是就事论事而言,这19万家企业客户的计算标准是什么?众所周知,在京东购物是有非常好的物流体验的,其主要模式是基于通过提供云仓服务,将挂靠在京东上的商家的货集中在京东分布在国内的大仓当中,然后根据订单下达后就近配送的原则,故有“211”的快速收货服务。那么相对应的,从发票联可以看出,京东自营的板块为京东自行开具发票,我们可以理解这部分为京东物流向京东商城提供服务,而对于非自营,但是我们向商城标注为京东物流商家购买时,获得的发票是商家自身,换句话来说,这部分商家也是基于京东体系里。在没有这部分具体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这里笔者也不敢随意乱猜测相关的字数,只能推算出其属于京东体系的应收比例绝对高于53.8%这一数字,换句话来说,其关联交易比例依然很高。

这点,在京东物流的IPO招股书长达近60页的风险里也有提到,

京东物流分拣线

三、京东的物流模式的解读

前文也说到,京东211的物流服务非常的让人惊艳,让很多非物流行业内的人士认为京东的快递很快,甚至比龙头顺丰更快。但捋清楚京东物流基于京东商城的模式之后,就会发现两者其实差不多。依托于京东商城,京东物流在全国建立的超过2000万平米的仓库体系,使得可以将商家的商品前置化,将发货的起点前置化,就该部分而言和淘宝天猫拼多多的商家自行发货相比,在距离上占了先手,因此我们可以享受到高效的购物体验。但在某些本地仓没有的商品,依然会要从其中心仓转运,时效上与传统模式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从图书上就很明显地看出,笔者所在的城市为重庆,笔者之前购买图书,基本上都是从成都仓发货下来)。因此在剖开这层外壳后,笔者发现其京东物流在快递速度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异,该部分就笔者认为是处于被高估的状态。

四、杀敌一百自损八百的价格刺刀战

基于京东内部的关联交易,其营业收入太受京东商城的销售影响,淘宝系是京东长期以往的竞争对手这毫无疑问,现阶段杀出一个拼多多也抢占了京东的市场份额,鬼知道后面还会出现什么让人感到惊艳的电商大厂近一步来划分抢占。如果继续高度依赖京东商城带来的订单,其对自身的发展太过于限制。因此自2018年开始,京东物流就开始对外进行了杀敌一百自损八百的价格刺刀战,来抢占市场。

这里的市场不仅仅只是快递市场,其触角延伸到了笔者所在的第三方物流领域。那么在这块领域,京东是怎么玩的呢?首先是聘请大量的销售人员,给予高额的提成,听说最高的时候是按照客户业务规模的一定百分比来进行提成。注意,这里说的是按照客户业务规模的一定百分比,而不是按照客户业务毛利率或者净利率来提成,那么这里随时有做该客户亏损的可能。其次,大量参与各种客户的招投标,不惜利润的方式低价介入,然后再转包给小微物流企业(采用此法可能会有略微的利润),如果没有小微物流企业接招,则自主运作(即自己通过在市场里找车的方式完成,可能带来的亏损点)。而通过杀价进入万亿级的三方物流市场,实际上是走不通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实际上是不存在很高的使用忠诚度的,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成本领先,谁给的价格低,我就给谁做。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low,相对应的工作就是将货物从A点发到B点,中间间杂着一些跟单、签单返回等的特殊工作要求。我曾经也幻想过通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来换取这些客户的续约,但发现都是白扯,谁的价格低就给谁(笔者所在的公司曾服务过一家国内大型的快消品企业,其每年招一次标就可以节省几千万的物流费用)。所以京东在这块的消耗基本上是没有多大意义,能够有5%的恢复到正常市场水平的留存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五、人工成本高

从了解到的数据(2021年),京东物流的员工数高达25万人,按照2020年的营业收入734亿元进行计算,其人均劳效为29.36万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我说说我们公司的一个情况吧,去年我们公司做了一个2000万规模的业务,常驻现场2人,项目经理兼调度1人,核算0.5人,总数为3.5人,如果加上其他管理人员分摊,按照4.5人来计算,我们这个项目的人均劳效为400多万,是京东物流人均劳效的20倍。另一个业务年规模稍微小一点的,大概有800万的业务,其现场加搬运共6人,调度0.5人,结算0.5人,也加上1个人其他管理人员分摊,总共8人,这个项目的人均劳效为100万/人,是京东物流人均劳3倍。因此通过这点可以看出京东物流在人均劳效上是相当低的。再加上25万的员工,大部分是处于仓库、配送环节,这部分环节的工伤风险是非常大的。

原本还想写第六点,但想了一想,点到即止即可,毕竟笔者只是凭爱好写出此文,不想因为写太多最后招来律师信,以上内容,我是根据IPO招股书,自己的行业运作经验以及与其他同行闲聊得到的信息,毕竟在行业里混了这么久,京东物流的大名和相关事迹还是略有耳闻的。如果有不适之处,请联系,本人进行删除。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目前的股价我并不看好,个人感觉其水平应该在1500亿至2200亿港元市值之间,目前的股价水平仍然是处于被高估的状态。注意,这不作为投资的建议或者什么,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此文为原创,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包含署名和非署名。

最后整理一下京东物流在IPO招股书上对风险点的总结,供大家参考。(因京东物流是在H股上市,所以其招股书为繁体字,这里为原文引用)

我們的業務及增長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及全球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以及影響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需求的宏觀經濟及其他因素影響。

我們面臨激烈的競爭,這可能會對我們的經營業績及市場份額產生不利影響。

於往績記錄期間,我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與京東集團有關,且我們預計我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於可預見未來將繼續與京東集團有關。我們的發展前景可能與京東集團不同或存在利益衝突,且由於京東集團擁有本公司的控制性權益,可能無法以有利於我們的優惠條款解決此類衝突。

我們與京東集團關係的任何負面發展或關於京東集團的負面報道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及品牌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過去曾蒙受重大虧損淨額,且我們於未來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

我們處於發展上升階段且獨立經營歷史相對有限,且我們的過往經營業績及財務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

我們的業務運營高度倚賴我們的技術基礎設施及平台,未能持續改進及有效利用我們的技術基礎設施及平台或成功開發新技術可能會損害我們的業務運營、聲譽及前景。

倘若我們未能成功管理物流基礎設施的擴張,我們的業務前景及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如果我們在倉庫和設備上的支出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或者缺乏資金進行該等投資,我們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或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或其他促進我們物流服務的第三方運輸公司及快遞公司經營的倉儲及物流設施運營中斷或新倉儲及物流設施的開發中斷,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如果我們的客戶減少其對第三方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的支出,或增加對其內部解決方案的利用,我們的業務及經營業績或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倘若我們未能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吸引新客戶使用我們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或維持與現有客戶的關係,我們的業務和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未能成功實施我們的業務策略、有效應對市場動態的變化及滿足客戶需求令其滿意,將導致我們的未來財務業績受到影響。

由於我們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經營,勞動力市場總體緊縮、人力成本增加或任何勞資爭議(包括罷工)均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業務。

我們聘請外包公司為我們的部分運營提供外包人員。我們對該等人員的控制有限,並可能因違反適用中國勞動法律法規而承擔責任。

我們就經營的若干環節使用第三方,倘未能與彼等保持良好的關係,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可能會面臨與擴大或豐富我們的解決方案及服務範圍以及開拓新業務相關的挑戰。

我們的業務面臨與國際擴張計劃相關的風險。

我們可能無法成功進行所需的或理想的戰略聯盟或作出收購或投資,且我們可能無法自我們作出的聯盟、收購或投資實現預期收益。

為支持我們的未來發展或適應業務狀況的變化,我們可能需要額外融資,然而我們可能無法以優惠條款獲得額外融資或根本無法獲得額外融資。

我們的經營業績面臨季節性波動的影響。

燃料價格或供應的波動,可能會對我們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缺少適用於我們業務運營的必要批准、執照或許可證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某些租賃物業的使用可能會受到第三方或政府部門的質疑,從而可能導致我們的業務營運中斷。未能續訂現有租約或為設施覓得理想的替代場所或會對我們的業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面臨與我們交付的物品及通過我們的物流網絡處理的運輸及庫存內容相關的風險,包括通過我們的物流網絡處理的產品的真實存在或被認為存在的質量或健康問題,以及物流行業固有的風險,包括人身傷害、產品損壞及運輸相關事故。

我們面臨與我們的冷鏈物流服務相關的風險及挑戰,包括環境、健康及安全問題以及業務發展中不斷增加的成本。

我們任何未能維持技術系統的良好性能及由此造成的我們的網站、應用程序或服務中斷的情形,均可能對我們的業務、經營業績及前景產生不利影響。

安全漏洞和針對我們系統和網絡的攻擊,以及可能導致的任何漏洞或未能以其他方式保護機密和專有信息,均可能損害我們的聲譽,並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或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可能會不時成為索賠、訴訟、法律或行政糾紛及其他程序的其中各方,這可能會對我們的聲譽、業務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我們的聲譽及品牌認可度一旦受損(包括有關我們、我們的解決方案及服務、運營及我們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業務合作夥伴的負面報道),則可能對我們的業務經營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的業務可能會受到與中國物流行業相關的負面新聞、醜聞或其他事件的重大不利影響。

第三方或會對我們實施反競爭、騷擾、不道德的或其他有損害的行為,包括向監管部門投訴、發佈負面博文及公開散佈對我們業務的惡意評估,該等行為或會有損我們的聲譽,導致我們市場份額、客戶及收入流失並對我們的股價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須遵守與企業治理和公開披露有關且不斷變化的法律法規,這增加了我們的成本和不合規風險。

任何我們或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未能遵守中國法律法規的情形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聲譽、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可能無法防止他人未經授權使用我們的知識產權,進而可能會損害我們的業務及競爭地位。

我們或會面臨侵犯知識產權索賠,而相關辯護費用昂貴且可能擾亂我們的業務及營運。

倘若我們未能招募、培訓及留任合格人才,或者未能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業務或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倘若我們、我們的員工、聯屬人士及業務合作夥伴(如供應商及第三方快遞公司)未能遵守反腐敗法律法規以及我們的反腐敗政策及程序,可能會嚴重損害我們的聲譽,並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前景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倘若我們的風險管理系統不充分或無效,及倘若其不能按照預期發現我們業務中的潛在風險,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或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倘若我們不能維持有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系統,我們可能無法準確報告我們的財務業績、履行我們的呈報義務或防止欺詐。

我們的投保範圍可能有限,這可能使我們面臨巨額成本和業務中斷。

我們面臨與惡劣天氣狀況和其他自然災害、流行病及其他疫症爆發(如COVID-19爆發)有關的風險,可能造成我們營運嚴重中斷。

中國的固定電信網絡及互聯網基礎設施以及移動操作系統及網絡的任何缺陷,均會損害我們的技術系統的功能以及我們的業務運營。

倘若中國政府認定與我們關聯併表實體有關的合同安排不符合中國對相關行業外商投資的監管限制,或該等規定或現有規定的解釋未來發生變化,我們可能遭受嚴重處罰或被迫放棄我們於該等業務中的權益。

我們的部分業務營運依賴與關聯併表實體及其股東的合同安排,未必能實現與直接持股同樣有效的營運控制。

關聯併表實體或其股東任何不履行其在我們與其訂立之合同安排下義務的行為可能對我們的業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關聯併表實體的股東可能與我們存在潛在利益衝突,或會對我們的業務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我們可能須依賴中國子公司就股權支付的股息及其他分派滿足現金及融資需求,倘若中國子公司向我們付款的能力受到任何限制,則可能對我們開展業務的能力有重大不利影響。

有關境外控股公司對中國實體提供貸款及直接投資的中國法規以及政府對外匯匯兌的管制可能會延誤或阻礙我們向中國子公司及關聯併表實體提供貸款或向在中國的外商獨資子公司追加出資,這可能對我們的流動性及籌資和擴展業務的能力有重大不利影響。

與我們的關聯併表實體有關的合同安排可能會受到中國稅務機關的審查,彼等可能決定我們或我們的關聯併表實體須繳納額外稅款,這或會對我們的財務狀況及閣下的投資價值有負面影響。

我們目前的公司架構及業務營運可能會受到《外商投資法》的影響。

中國或全球經濟、政治或社會狀況或政府政策的變化,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及營運有重大不利影響。

中國法律制度的不確定性可能對我們有不利影響。

我們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而該等法律法規可能要求我們更改當前的業務慣例,導致成本增加。

未能按中國法規的規定對各項員工福利計劃足額繳款可能導致我們受到處罰。

根據中國法律,我們可能會被要求將所在地址以外的經營辦事處註冊為分支機構。

匯率波動可能對我們的經營業績及閣下的投資價值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政府對外匯匯兌的管控可能限制我們有效利用收入的能力並影響閣下的投資價值。

中國法規針對外國投資者收購中國公司的部分情況制定了複雜程序,這可能使我們在中國更難以通過收購實現增長。

有關中國居民成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的中國法規,可能會導致我們的中國居民實益擁有人或在中國的外商獨資子公司承擔責任或處罰、限制我們向該等子公司注資的能力、限制該等子公司增加註冊資本或向我們分派利潤的能力,或對我們有其他不利影響。

未能遵守有關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登記規定的中國法規,可能使中國計劃參與者或我們面臨罰款及其他法律或行政制裁。

我們的業務受益於地方政府授予的若干財務激勵及酌情性政策。該等激勵或政策到期或變更可能將對我們的經營業績有不利影響。

倘若我們在繳納中國所得稅方面被歸類為中國居民企業,該分類可能引致不利於我們及我們的非中國股東的稅務結果。

我們面臨中國居民企業的非中國控股公司間接轉讓中國居民企業股權的不確定性,中國稅務機關對收購交易實施更為嚴格的審查可能對我們日後可能尋求的潛在收購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大量股份的實際或被認為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大量股份,特別是由我們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主要股東進行的出售,可能對我們股份的產生不利影響。

閣下的投資將被立即及大幅稀釋,並可能在未來進一步被稀釋。

我們無法向閣下保證我們將在未來宣派及分派任何數額的股息,閣下可能不得不依靠我們股價上漲來獲得回報。

我們不保證從各種政府出版物、市場數據提供商和其他獨立第三方來源(包括行業專家報告)獲得且載於本文件的某些事實、預測和其他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或完整性。

控股股東對本公司有重大影響力,其利益可能與其他股東的利益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