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们 到底在怕什么东西「宜家如何」

互联网 2023-02-24 17:45:52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宜家们 到底在怕什么东西「宜家如何」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宜家们 到底在怕什么东西「宜家如何」,希望能帮助到您。

3月10日,宜家终于登陆天猫,这是宜家全球首个第三方平台的线上官方旗舰店。其火爆程度可以想象,首日进店人数超过155万,多款热销产品被卖断货,一天之内斩获五十几万的店铺粉丝,也再次凸显了宜家的品牌号召力。

此外,宜家同步推出了官方购物的APP,再次丰富其线上渠道,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使用习惯与消费诉求。

宜家中国区总裁 Anna Pawlak-Kuliga 女士表示:“2018 年底,宜家中国开始转型,以渠道拓展和数字化为支撑,以家居灵感、解决方案和服务作为重点。加入天猫这个平台是宜家中国战略所取得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在渠道拓展方面的又一突破。”

宜家上天猫,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或许很多人在这个时间节点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在中国家居电商发展近十年之后,宜家才开始登陆天猫旗舰店?宜家的电商之路是否走的太慢了?

漫漫电商路

宜家做电商这个话题,据说其内部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讨论了,但被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否决了,否决的原因很简单,“电商买卖会减少来店的客人,导致宜家失去一些额外生意”,82岁的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驳回电商业务的回复中写道。

的确,对于家居产品而言,线下体验非常重要,宜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与其线下良好的体验感密切相关,其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粘性与品牌忠诚度,这也是宜家跟中国传统的家居卖场截然不同之处。

然而,宜家中国门店的建设与扩张速度远远满足不了中国旺盛的消费需求。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宜家中国共计有28家门店,预计2020年,宜家中国门店总数将达到34家。

以青岛市为例,作为山东省重要的经济城市,今年年末才会迎来第一家宜家商城,在青岛当地的论坛上,关于青岛什么时候能开宜家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快十年了。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已经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重要购物渠道。对于宜家而言,光看看淘宝上这些年成百上千的代购店铺,就知道消费者对于宜家电商需求的迫切程度了。

或许要不是宜家业绩增速下滑,宜家电商的推进速度仍将遥遥无期。

2018年底,宜家官网推出网上商城,宜家在披露的财报中指出,“在2019财年,1.29亿人次的消费者访问了我们的官网。自从宜家中国官网开展电商服务以来,我们线上销售额稳步增长。2019财年,中国线上销售额占到了中国总销售额的5%。”

2019财年,宜家中国共计销售157.7亿元,同比例折算一下,则线上销售额约为人民币7.89亿元。尝到了甜头的宜家这才开始稳步推进电商业务。

然而在这几年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居电商迎来的爆发式增长,前有林氏木业的快速崛起,后有像顾家家居、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等传统家居企业的线上发展,电商已经不仅仅是品牌商的一个简单的销售通路,它反而代表着与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紧密接触的一步重要战略布局。电商业务的战略地位凸显,在很多家居企业的战略决策或者上市企业的年报中,电商已经不可获取。

从整体市场角度而言,一方面热火朝天,一方面缓慢推进,那么宜家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物流真是迈不过去的坎吗?

宜家做电商到底在怕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评论性文章的一致观点是,阻碍宜家做电商的核心问题是物流。

的确,对于任何一家家居企业而言,物流是其非常头疼的问题。

家居/家具多属于大件商品,并且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损坏等问题。对于传统家居企业而言,有的是从工厂发货给当地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配送至终端客户,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可以由当地经销商负责维修等,如果情况严重的,再进行返厂维修或退还等。

一般情况下,家具产品的出厂价大概在终端零售价的三四折左右,所以相对而言,传统家具企业及经销商有相对比较大的利润空间,来覆盖物流、维修及售后产生的各项费用。

中国一些大型的家居上市企业,毛利率能达到40%以上,而宜家的毛利率仅仅在18%左右。

对于宜家而言,物流的确是一等一的大问题。一方面,其现有的门店数量,不足以支撑全国范围内市场的服务需求,这也是此次宜家天猫旗舰店只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的核心原因。

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也必将再次削减其毛利率,以宜家现有的定价策略及价格体系而言,如果包邮的话,门槛必将很高。

虽然现在30公斤以内,江浙沪区域只需要9.9元运费,但对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宁愿买40元包邮的商品,也不喜欢买30元 10元运费的商品。

再试想一下,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买一个500元的餐桌,需要支付一百多的运费的话,或许宜家电商的吸引力将会小很多。

此外,电商的退换货以及售后维修服务等逆向物流的成本费用,哪哪都是钱,这笔账宜家也不得不算清楚。

自建物流所需的费用量级,宜家必定很清楚,但如果依托第三方物流,暂且不说成本费用问题,仅仅终端服务能否让消费者满意,是否会影响品牌口碑,都是宜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宜家做电商,物流不是核心问题,而是物流背后的供应链及运营服务能力才是核心,这也是宜家定调的中国市场未来战略有三个关键词:电商、物流配送和新建市中心小型商场。其实换句话说,就是电商、物流和服务站。

老外们在怕什么?

其实对于电商而言,宜家算是蛮典型的一家外资企业。笔者之前因为工作的关系,在中国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的那些年,接触了很多外资企业,也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差异点。

2014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互联网 ”推动了众多中国传统企业一拥而风的开始做电商。无论是自己建团队,还是找代运营公司,基本上一两个之内,线上业务就做起来了。

而对于大多数的外资企业而言,本土团队会先向总部提案,需要附上非常完整的市场数据调研与研究分析。他们要经历漫长的决策分析周期,不仅要考虑全球化的战略布局,而且连非常多的运营细节,如产品组合、价格体系、促销、竞品、团队、财务、系统、物流等等都研究的非常详细。

基本上越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外资品牌,决策周期越长,笔者接触的一家德国企业,在咨询服务合作结束后,又过了三年的时间,总部才批准了中国电商业务。

一项新业务的开展,面临各项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中国电商业务而言,总结来看,外资企业犹豫不决,踟蹰不前的核心原因无非有以下几个:

首先,相对中国企业而言,外国品牌企业比较保守,他们更多的是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在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每年50%以上的增长并不是他们特别愿意看到的数字结果,甚至有的CEO直接会否决高速增长的方案,即使面对中国电商的疯狂与火热,他们宁愿保持5%-8%的低速增长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正是这种稳定的发展思路,他们基于多年的传统经销渠道,是否会受到冲击,也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老牌外资品牌,他们跟经销商是几十年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像家人与朋友一样,他们清楚的知道,公司能从小到大,是离不开这些合作伙伴的支持,所以他们不愿意用电商来做损害朋友关系的事情。

再次,网上的低价策略,能否影响其整体的品牌定位,尤其是一些中高端的品牌,常常会有这个担心。随之带来的就是价格体系的一致性问题,虽然不同渠道会有不同渠道的定价策略,但是维持基本价格体系的则是第一要素。

最后,话语权的问题,这是一些老牌外资企业尤为看重的。有一些外资企业在国外也尝试过做电商,他们跟亚马逊合作,他们亲身经历了随着亚马逊的壮大,品牌商的话语权逐步被削弱,加之亚马逊日渐苛刻的合作条款,最后放弃电商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他们害怕此类事情会在中国重新上演。

伴随中国市场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步提升,加之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领先全球,也倒逼外资品牌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点与重心。

未来宜家的电商之路仍然会很漫长,但总归是迈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贺。

作者:Ninety

本文为久势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谢谢!

关注久势智库公众号,开启数智时代,获取更多的深度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