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带来的商机「传承手艺人」

互联网 2023-03-02 22:51:25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短视频带来的商机「传承手艺人」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短视频带来的商机「传承手艺人」,希望能帮助到您。

乔雪,非遗乔家手工皮艺传承人,通过直播,她一年在抖音电商卖出了2300多只皮包,吸引了69.8万粉丝;丁志刚从没见过笛箫的贫苦孩子,到远近闻名的非遗传承人,用了30多年。但是从加入抖音,到获赞百万、月入万余,他只用了1年多;闻士善,油纸伞非遗传承人,现在有80多万粉丝

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正成为电商中的生力军。从少人问津到粉丝众多,非遗的创新性传承遇到了短视频和直播时代,重新焕发活力,绽放芳华。

非遗是撒落在民间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多年以来,业界对其都有着“只能活在博物馆中”的担忧。

对于“非遗”来说,“传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非遗饱含着深厚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更是联结着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然而,不少非遗面临着的,却是无人问津、即将失传的尴尬现实。细究下来,未能融入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受众越来越少,导致技艺难以为继,恐怕是主要原因。因当地竹笛企业不景气,丁志刚曾转行报考当地广播电视站;核雕传承人须培金也曾因为雕刻厂效益不好解散,遭遇了下岗;京西皮影戏,也曾经历过一场戏只有两位观众的困境知音难觅,缺少市场,没“钱途”吸引不来年轻人,于是,这瓶“好酒”就这样被遗忘在“深巷”中。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对非遗的创新性传承,遇到了短视频和直播时代。依托产品和技术特色,近年来,抖音电商发起“看见手艺计划”,为非遗传承人、手艺人提供扶持。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短视频和直播技能;专项活动形成聚集和放大效应,让他们被看见;资源扶持,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传承机遇。于是,一切就这样发生了改变。

须培金创新核雕主题,从中国传统故事里寻找新灵感,创作《孔子讲学》《司马光砸缸》《千里走单骑》等一系列新作品,现在她在抖音上展示核雕手艺人日常,并认证店铺;丁志刚坚持免费做直播教学,想拜师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其中不乏留学归来的大学毕业生;王熙创新了皮影戏剧目,让孩子们在皮影戏中能看见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以短视频来展示皮影戏的片段、练习花絮。不仅如此,王熙与抖音电商合作推出了皮影戏印花T恤,十天卖出了上万件

短视频平台让非遗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有了更大的舞台,找到了更多的知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接触到非遗,寻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款“非遗”,非遗又重新在民间“活”了起来。

2021年6月发布的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总成交额较去年增长15倍。截至2021年10月,来自黄河流域9省(区)的手艺人中,有4950人获得了收入,其中262位月入10万元以上,527位月入过万。

以前有“一部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例子,短视频平台救活了多少非遗项目尚有待统计,但非遗与短视频和直播的相遇,让这瓶好酒走出“深巷”的效果应该是有目共睹。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我们可以了解汝窑天青色的由来,可以聆听汝瓷开片的空灵之音;知道了一把油纸伞的制成要96道工序、一把伞的伞骨必须选同一根竹子,不仅要结实,还要防霉防腐;也清楚了一件手工皮艺制品的打造,绘图72个小时,雕刻10万刀,敲击60万次,上色3360分钟,共计126项工艺流程短视频和直播让非遗传播从静态记录走向动态展演,让观众不仅直观感受到了传承人的高超技艺,还体味到每一项非遗背后的匠心传承和深厚文化底蕴。

“我这一生没什么别的爱好,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就是把汝瓷做好。”这是非遗传承人、汝瓷大师李廷怀说的话。实际上,这也是很多非遗传承人的心声。64岁的陈巧生,15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制炉技艺,经过近千次试验,学习探索十多年,完整地恢复了宣德炉失蜡法工艺的10多道工序,还有安徽人杨行吉扎根云南临沧边陲小城,三十年如一日,用自己所学的茶叶知识理论,规划茶园发展,教茶农科学种茶、制茶

那些一辈子做一件事的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应该被看见。正是有了他们一代代的默默的坚守与传承,才有让我们为之自豪的、如此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短视频和直播让我们了解这份匠心与坚守,心甘情愿给与“值得”的回报。而这回报可以让非遗从业者解决生存危机,从而安心于自己热爱的手艺,实现非遗的传承。这是良性的循环、正向的传导。

再小众的非遗项目,当它面对数亿的短视频用户,都能找到大量的知音。让曾经的潮流文化在Z世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波信息红利,非遗传承人们算是找对了。

来源: 中国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