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骗局「坑人的问题套路」

互联网 2023-03-16 20:01:1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二手交易骗局「坑人的问题套路」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二手交易骗局「坑人的问题套路」,希望能帮助到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然而,看似双赢的交易方式背后却隐藏了不少“坑”:卖家故意引导买家脱离平台交易实施诈骗,买家收货之后找借口向卖家恶意砍价……究竟是买卖双方诚意不够、还是平台本身存有漏洞?二手交易平台又有哪些陷阱需要警惕?记者进行了调查。

陷阱:买家卖家都被坑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已达0.76亿人,增长率为55.1%。

然而,不少人却在二手交易中有着不愉快的经历,快速增长的网上二手交易也问题多多。

汕头大学学生小余在赶集网上看到,原价2000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车只卖400多元,卖家还是“发烧友”,小余兴奋不已。

“发烧友卖的货肯定没错。”小余说,他确认了照片中车架上的品牌名后就果断地买了下来。可高兴没几天,自行车脚蹬就坏了。修车店的老板告诉小余:“这个车只有车架是这个品牌的,其他配件都被换成了不值钱的。”

不仅买家可能被坑,卖家也有被骗的风险。西安某高校学生小九将一条码数偏大的裙子挂在闲鱼上售卖,一名买家看到后提出了“用同款小一码的裙子换”的建议,约定同时发货。几天后,对方收到了裙子并签收,但小九却发现对方一直“按兵不动”,迟迟不发货。最后小九找到买家电话,将相关法律法规告诉对方,对方这才同意将裙子寄回。

骗术:巧立名目 移花接木

记者调查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交易套路颇多:

———以次充好,偷换配件。厦门工学院学生小刘曾在闲鱼上购买了一个充电宝,商品描述和充电宝机身上写的都是2万毫安。但使用后小刘发现,这个充电宝给手机仅充一次电就会“筋疲力尽”,还不如舍友5000毫安的充电宝电量足。小刘总结认为,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手机、单车、充电宝等产品具有“外观迷惑性”,很多都是“看上去很美,一用就上当”。

———到手“刀”,货物到手再砍价。广东的石先生就有被买家恶意砍价的经历,他曾在转转上以150元的价格售卖一部手机,一位买家很快就下单,并付钱到交易平台。但买家收到货后,却以手机内部防水标签变红为由,要求石先生退还80元。石先生很不满意,因为他的手机根本就没有进过水,便向客服申请仲裁,客服回复称要两人自行协商解决。苦于没有留存证据,石先生和买家僵持一周后,无奈同意了买家的请求。“我查了他的买卖记录,发现买家是个手机贩子,挑毛病把我150元的手机砍到70元,又转手以200多元卖了出去。”石先生说。

声音

二手交易“陷阱”多 平台亦应承担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赖明明认为,二手市场具有“柠檬市场”特点,即信息不对称,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这导致交易中容易出现欺诈行为。

“二手交易平台对商品的真假负有相应审查义务及法律责任。”

赖明明认为,真正合理可行的做法是,交易平台与二手商品售卖方共同担责,当出现贩卖假货等情况时,交易售卖方担主要责任、平台担次要责任。

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颖认为,二手交易平台应完善对买卖双方的相互评价机制。平台应当及时准确地将交易数量、交易纠纷及纠纷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并公布买卖双方的诚信度、信誉值,为其他交易对象提供参考。(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