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农业电商近三年交易额每年增长40%以上是多少?「跨境电商交易量」

互联网 2023-03-18 19:27:2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潍坊农业电商近三年交易额每年增长40%以上是多少?「跨境电商交易量」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潍坊农业电商近三年交易额每年增长40%以上是多少?「跨境电商交易量」,希望能帮助到您。

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种植户乐开花

潍坊农业电商发展迅速,近三年交易额每年增长40%以上

随着“双11”来临,农业电商也开始发力,让众多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在销售方式上脱胎换骨,拓展商机。11月6日,记者采访发现,农产品电商从业者们从农田中来,又通过网络将产品销售出去,如山东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昌邑大姜等都已经通过互联网走向了全国各地。虽然我市农业电商发展迅速,但在物流、服务等方面上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任海龙的寿光蔬菜

退伍后干起蔬菜生意

顺应潮流做起了电商

11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寿光市稻田镇任海龙的蔬菜基地看到,今年47岁的任海龙正在包装车间里给网上的客户包装蔬菜,准备寄过去。

任海龙以前当过海军,1993年退役后回到寿光老家,开始卖过一段时间的种子、种苗,后来又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管理,做的事一直和蔬菜有关。2005年,任海龙在潍坊市区开了两家社区超市卖菜,但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成本压力大,最终被迫关门。

“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把新鲜的蔬菜从寿光运到潍坊市区,等着客户上门购买,这种经营模式的成本太高。虽然当时没有成功,但我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任海龙说。

虽然实体店的生意不理想,但任海龙蔬菜基地的规模却越来越大。由于当过兵,他对军队比较了解,专门向一些军事基地供应蔬菜,生意越做越红火。

“我从2009年开始做出口生意,通过阿里巴巴把蔬菜卖到了国外,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到电商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任海龙告诉记者,不过由于蔬菜对保鲜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当时的快递业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他的电商生意还不是很好。

随着这几年生意范围越做越大,电商逐渐成为潮流,任海龙感觉自己做电商的时机到了。经过细致地研究,任海龙最终决定把自己的电商客服中心设置在北京,直接把单下到蔬菜基地里来,然后从蔬菜基地向外发货,送往全国各地。

任海龙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蔬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客户的家里,他直接和顺丰快递北京总部达成了合作协议。“顺丰快递都是通过航空运输,一般情况下,今天发出去的货物,明天客户在家里就能收到。”任海龙说。

研究保鲜技术有成果

保证客户收到新鲜货

这几年,任海龙一直在不停做着实验,希望能够解决蔬菜通过电商销售难以保鲜保质的问题。“蔬菜在通过快递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而且长时间密封在盒子里,怎么保证鲜度,这都是必须得解决的难题。”任海龙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即便做了电商,也难以把生意做大。

任海龙向记者展示了一下他最新的研究发明。任海龙挑了几个西红柿,拿出一个包装袋,里面有专门盛放西红柿的空间,可以盛6个西红柿。装好后,他用一个小打气筒往包装袋里打气,很快包装袋就膨胀了起来,将这几个西红柿牢牢固定住。

任海龙告诉记者,这个包装袋是他特殊研制的,里面添加了一些特殊材料,他把这项技术叫做物理活性保鲜。“这种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透气不透水,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任海龙说,他经过多次试验,才验证了这种保鲜技术的成效,并真正投入了使用。

经过这么一包装,这些蔬菜就稳稳妥妥地被保护了起来,在运输过程中绝对不会受到损伤,保证到了客户家里的时候还跟刚出发时一样,让客户吃到最新鲜的蔬菜。

目前任海龙的电商销售已成为他整个销售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可以发件接近500件,按照一个件30斤计算,就是将近一万五千斤的销量,非常可观。

如今,任海龙不光做着电商销售,还做起了微信销售。任海龙告诉记者,很多平台现在已经联系到他,想跟他合作,什么都不需要他操心,只需要按照订单收钱发货就可以了。

任海龙的生意还逐渐扩展到了国外,目前往俄罗斯出口西红柿。“希望我的电商能够越做越大,将来把我的蔬菜卖到世界各地去。”任海龙笑着说。

宋晓玲的潍坊萝卜

回家创业建起萝卜网

如今形成完整产业链

11月6日,记者在威尼斯数码广场25楼见到了宋晓玲。今年35岁的她正在电脑前忙着和客户进行沟通。10年前,宋晓玲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面对青岛企业高薪抛出的橄榄枝,她没有接受,而是选择回家创业。

由于在大学学习的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专业,回乡以后,宋晓玲不由地把目光转向了电子商务。位于寒亭区的老家里种植着十几亩萝卜,而且村里的乡亲们也大都种着萝卜,所以她决定把萝卜作为主要经营产品,想做一个专业的网站,把潍坊萝卜品牌打出去。

她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宋晓玲和网库合作建设了潍坊萝卜网,通过潍坊萝卜电子商务平台,不但销售自己家种的萝卜,而且把本地萝卜的信息都汇总到了网站上,这样农户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萝卜种植的技术交流。

后来,宋晓玲又开了自己的淘宝店,专门销售潍坊萝卜。宋晓玲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客户向她打听购买萝卜,但她都建议客户再等等,因为现在的萝卜还没到最爽口的时候,她宁愿自己少做几单生意,也要把实情和顾客说清楚。

最近几年,宋晓玲不断探索销售模式,将在线咨询、网上交易等功能逐渐完善,这样可以给客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如今她已经积攒了大量的客户群,而且老客户不断给她介绍新客户加入。

宋晓玲告诉记者,随着做电商的时间越来越长,她开始逐渐拓宽自己的经营范围,不光做萝卜销售,还有萝卜种子批发,萝卜种植有机肥料销售等,逐渐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不断扩大潍坊萝卜的品牌影响力。

“希望能够把潍坊萝卜经营得越来越好,通过电商的不断发展,真正让潍坊萝卜走到全国各地,让大家都吃上咱们潍坊萝卜。”宋晓玲说。

王成林的潍坊大姜

地头上销售得看年景

网上售姜掌握主动权

家住安丘市兴安街道的王成林是一名大姜种植户。以前他的姜都是在地头直接卖给收货商,这样的销售方式遇到好的年头还可以,但如果遇到比较差的年头,甚至可能卖不出去。

后来,随着电商的兴起,王成林开始逐渐转变销售思路,专门划出一块地,种植精品大姜放到网上销售。王成林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面临的困难确实比较多,销量也不是很理想,但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他的网店口碑越来越好,销量逐渐提了上去。如今地里的姜通过互联网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

“和以前相比,网上售姜的主动权能够握在自己手里,即便年头差的时候,网上的销量也不会太受影响,而且价格比在地头卖要贵一些。”王成林说,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姜农开始探索到网上销售大姜。

记者了解到,安丘、昌邑都是全国重要的生姜产地,其中昌邑宏大生姜市场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昌邑产的生姜都是通过商贩运到各地市场上进行销售,后来他们市场开通了电子商务交易,在网上销售生姜,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只要点点鼠标,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昌邑生姜。

据了解,2014年12月29日,“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网”正式运行,这个网站上及时更新的生姜价格日指数、月指数等信息为姜农和商家等了解市场行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成为了全国的生姜销售晴雨表,这也充分显示了潍坊大姜在全国占据的重要地位。

我市情况

已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记者从潍坊市质监局了解到,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和农产品生产流通大市,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今年2月,商务部、国家标准委批准潍坊创建全国“国家农商互联标准化示范市”,支持潍坊先行先试,探索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农商互联“潍坊模式”。

然而,农产品标准体系的不健全,尤其是缺乏适应电商需求的标准,是制约农产品上行的一大瓶颈。为此,我市参照国际标准,已制定480多项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今年2月份,商务部、国家标准委批准潍坊建设国家农商互联标准化示范市后,潍坊安排专项资金,遴选20家企业开展试点,组织制定和推广国家、行业、地方不同层级标准规范,着手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分级、包装、冷链、电商等各环节标准体系,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重点农产品基本实现全链条标准化。

在推进生产端与消费端良性互动的同时,我市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无缝连接,推进“互联网 农业”“互联网 流通”计划,为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我市已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5个县市设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专业运营团队,50多个乡镇(街道)、600多个行政村设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站;已建成涉农特色电商园区25处,吸引了1000多家农产品电商企业聚集发展。近三年,我市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每年增长40%以上。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了持续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让广大农民搭乘电商惠农的“快车经济”,我市将构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将投资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农业”信息管理平台,打造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服务体系。设立县、乡、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站、点,2019年覆盖12个行政县市区、120个乡镇(街道)、9000个行政村。

我市将倾力打造阿里巴巴潍坊实力产业群、产业带和雅购诸城生态群,铺设大型线下体验店、仓储中心和营销网店,2019年上线企业1000家以上。扩大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工程,实现8个涉农县市全覆盖,建成淘宝站点1200个以上。

在完善农产品开发、品质管理和追溯体系上,我市成立了农产品品牌服务中心、中国农产品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包装推荐一批地理标志产品。打造潍坊城市品牌电商平台,推动300家以上涉农品牌企业上线运营。构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健全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常态化机制,每年培训涉农电商人才2万人次以上。

存在问题

竞争越发激烈,从业者需要提升服务

在过去,一提到电子商务,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而如今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农业搭上电商快车迅速发展,给广大农产品种植户带来了实惠。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商的普及,农业电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这就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品质上赢得更多客户,农业电商之路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每年四五月份是大棚樱桃上市的季节,近年来樱桃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销售之路,开拓了网上销售。”临朐县城关街道月庄村的电商王俊梅对记者说,她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农产品网络交易,将当地的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

最初的时候,樱桃电商比较少,市场行情比较好,可是从去年开始,众多樱桃产地也开展了网售业务。“慢慢在网上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市场,谁家的樱桃好吃、价格低、服务好,顾客就会买谁的。”王俊梅告诉记者,农业电商的发展,倒逼电商从业者们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在选择农产品中也会更加慎重。

配送成本较高,最后一公里仍是难题

虽然我市各县市区农业领域的电商发展迅猛,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另外,农村电商的发展难度要高于城市。

在临朐东关街道从事电商服务的李金凤告诉记者,起初有些社区或村落虽然设立了电商服务站,但很多村民对电商服务站功能不了解,不会使用。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和尝试,不少农村居民已经开始尝试电商,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多名农业电商表示,目前我市多数农产品电商企业处于小范围合作或各自为战的零散状态,产品供应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从而导致物流成本和营销成本过高等问题。“农村电子商务距离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汇集一体发展还有较大差距,难以有效发挥产业的聚集示范作用和对消费群的引流作用。”李金凤说。

让众多农业电商从业者最感到头疼的是,农产品物流环节依然存在瓶颈。物流配送成本较高,一般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本身价值的25%到40%,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至30%。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途径,下伸到终点的物流企业仍然处于成本倒挂经营状态。

任海龙告诉记者,物流制约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存在季节性强、易腐烂、品种多、级差大、保鲜难等问题,如果运输中保鲜得不到保障,顾客就无法收到品质好的农产品,那么农业电商就无法发展起来。如何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如何让农产品保鲜,这是一个需要彻底解决的问题。

记者 赵春晖 邓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