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农业「菌和菇的区别」

互联网 2023-03-21 21:10:1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重庆永川农业「菌和菇的区别」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重庆永川农业「菌和菇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到您。

农民家庭农场种植的食用菌可使农户年入十万。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李珣

小小的一株食用菌也蕴藏着一部致富经。

在重庆主城区以西55公里的重庆市永川区,田间大棚种上了水稻。一种利用大棚设施进行水旱轮作以减少病虫害的种植方式使当地的食用菌产品广受欢迎。

而生态循环种植之外,当地食用菌种植企业还通过统一提供技术和打包销售的方式,由企业带动农民家庭农场种植秀珍菇,仅此一项农民年入便超十万。

大棚种水稻水旱轮作减少食用菌病虫害

6月30日在永川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五间镇,一片掩映在大棚中的绿油油稻田即将抽穗,而大棚膜却早已揭下,站在田埂之上的永川区绿益苑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副理事长沈勇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神秘。

重庆永川通过大棚种水稻的方式进行水旱轮作以减少病虫害。

“你见过大棚里种植水稻的吗?这是个创新之举。重庆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大棚蔬菜年年种造成大量的病菌的问题。”沈勇满面笑意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以往由于多年连续种植大棚蔬菜,导致土壤病虫害连连,而传统的做法通常是不断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但这一做法显然不符合绿色产品的要求。

为此,沈勇等人开动脑筋,近年来开始利用大棚设施进行水旱轮作,实施水稻、食用菌、蔬菜、花卉的循环种植。

“水稻8月收成,与食用菌的种植周期正好契合,病菌经过自然修复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到时膜一盖在同一片土地上就接着种食用菌。”沈勇笑道,采用这种循环种植的方式后,每亩土地的产值可超万元,而水稻收割后粉碎过的稻草还可作为食用菌种植的原料。

沈勇告诉澎湃新闻,多年来重庆的食用菌缺口达百分之七十,而政府财政给予水旱轮作种植大棚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补助,短短三年间该合作社便从20户种植户发展到200多户,而重庆的食用菌消费也自此走上自给自足之路。

农民办家庭农场年入十万元

炎炎夏日中,何埂镇狮子村的食用菌种植仓房的大门打开后,一阵凉意袭来,一位村民正在食用菌生长的木架前忙碌着。

在生态循环种植方式之外,股权化改革和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也在永川区悄然而生。

标识有村民姓名和种植规模的家庭农场种植库房。

走在狮子村中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田园间,一栋栋食用菌种植仓房上标识有农场主姓名和生产规模的红色标牌让人眼前一亮,5万袋秀珍菇寄托着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希望。

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继岗站在一间种植仓房中语带快意地告诉澎湃新闻,2013年,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在狮子村、石狮子村流转土地105亩,投资76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建设标准化出菇房20个,其中涉及土地流转的村民共同持股150万元,按5%的标准进行分红,每年分红7.5万元。

此外,公司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经营机制,采用家庭农场分散管理。通过企业带动一个家庭农场,种植5万袋秀珍菇,每年实现收入10万元。村民还可以在公司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如此多项收入相加,让当地流转土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在重庆永川绿益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职工正在清理田土以便循环使用。

对此,永川区农委副主任张超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10万亩,核心区3万亩,主导产业为食用菌、瓜菜、特色水产,规划年产食用菌袋栽2亿袋,已引进食用菌生产企业15家,年产食用菌5万袋,产值达5.2亿元,已成为重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占重庆销售市场的六成多。

“重庆的食用菌由过去找外地买到现在吃我们自己生产的,农民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张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