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石榴产业发展「云南蒙自石榴的发展与现状」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蒙自石榴产业发展「云南蒙自石榴的发展与现状」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蒙自石榴产业发展「云南蒙自石榴的发展与现状」,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刘婷 谢彦明 唐金朝 杨志
摘 要:基于农业产业融合视角,以云南蒙自市石榴产业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石榴产业融合模型的基础上,明确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分析蒙自石榴产业融合的五种模式及典型案例,发现蒙自石榴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产业融合要素瓶颈制约突出、产业融合广度深度不足、产业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强化产业融合高级要素投入、拓展石榴产业融合广度深度、健全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而产业融合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完善供应链、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建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维的价值,在微观层次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宏观层次,有利于加快美丽农村的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产业融合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Negrouponte[1]提出“圆圈交叉说”来讨论产业融合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今村奈良臣提出“六次产业”,通过培育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旅游等本土化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曹庆穗和金雯[2]以江苏省为例,探讨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提出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马宝霞[3]从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村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现状、瓶颈,试图探讨二者融合的新路径。周蕾等[4]以四川省为例,分析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并构建二者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三大产业融合的研究较丰富,特别是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大产业融合的研究较多。但是,对诸如农业内部种植业等农业细分产业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典型的案例分析,导致既有理论研究结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强,更缺乏对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及其典型案例的深入比较与分析。鉴于此,论文以蒙自市石榴产业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石榴产业融合模型的基础上,梳理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采用典型案例方法分析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明确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瓶颈,提出了促进蒙自石市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蒙自石榴产业融合的发展以及产业融合实践提供理论启示与路径借鉴。
2 石榴产业三产融合模型的构建产业融合最早起源于各产业间技术的联系,随着各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渐衍生出了产业、技术、市场的融合[5]。农业产业融合则是产业融合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应用,它以传统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拓展农业内部产业循环、农业与工业产业延伸、农业与旅游业产业交叉、农业与互联网产业渗透等融合模式,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不断拓展农业边界,而石榴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多功能性,挖掘石榴的多功能性成为石榴产业融合的重要性路径。石榴的生态功能表现为石榴生态化种植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以“石榴 农牧业”内部循环融合模式为代表。石榴的经济功能表现为石榴及其加工品的提供,以“石榴 加工业”产业延伸融合模式为代表。石榴的文化景观功能表现为保护石榴文化的多样性和提供教育、审美、休闲等价值,以“石榴 旅游业”产业交叉融合模式为代表。石榴的社会功能表现在石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以“石榴 电商业”的互联网渗透融合模式为代表。按照农业多功能性、产业融合和产业外跨界融合的思路,研究构建了“石榴产业三产融合体系模型”(见图1)。石榴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的发挥了石榴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的多功能性,促进资源整合再生和产业结构提升,实现了石榴产业与加工业、服务业高度交织,形成了以“石榴 加工业 旅游业”为中心的石榴产业三产融合模型[6]。该模型全面系统的勾勒出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全貌,明确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也揭示了石榴产业融合可能的典型模式。
图1 石榴产业三产融合模型
2 云南蒙自市石榴产业融合模式及案例分析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云南省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和六大坝区之一,区位、土地和气候资源独特,水果产业发展优势显著。蒙自石榴种植久负盛名,石榴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且集中,是全国最大的优质石榴连片种植生产区,石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素有“中国石榴之乡”美誉之称。2019年蒙自石榴种植面积0.833万hm2,产量30.6万t,占林果总产量的64.7%,产值10.71亿元,超过10万农民通过种植石榴直接获益,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蒙自高原特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蒙自深入推进“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推动石榴产业与二三产业升级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榴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石榴产业融合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石榴产业融合模式表
2.1 农业内部种养循环型的“石榴 农牧业”模式农业产业内部种养循环是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农业优势产业为主导,在农林牧渔等子产业之间形成投入产出关系,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的一个有机良性循环系统,“猪—沼—果”便是农业产业内部融合的典型模式[7]。新安所镇是蒙自市石榴的主产区,石榴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户将长期积累下来的传统自然农法应用于石榴种植,农户沈某采用的“石榴-黑麦草/蔬菜-畜/禽-沼”的农业内部融合模式便是典型的代表,三十年来石榴种植规模从几十棵到二十多亩,他在石榴种植基地上套种黑麦草和蔬菜,用牧草、蔬菜喂养畜禽,畜禽所产生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后用作石榴树的有机肥。“石榴 农牧业”产业内部融合模式,促进了石榴、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对土地空间、畜禽粪便等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减少了农户石榴种植农家肥等农业资源的投入成本,提升了石榴的产量和品质,不仅提高了石榴种植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改良土壤墒情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良好生态效益。
2.2 农工延伸型的“石榴 加工业”模式农工产业延伸是经营主体通过农业与工业的融合,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形成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运输等多环节有效对接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层次和经济附加值,促进了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实现了价值链留在农村、利益留给农民的目标[8]。蒙自为做大做强石榴产业,促进石榴产业链发展,引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陕西海升集团,成立蒙自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产业链上游,建设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石榴分解加工园,通过革新石榴单主干Y字型搁架技术、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石榴种植、灌溉、施肥的全机械化作业。在产业链下游,联合省级科研单位、专家工作站等建立研发中心,研发石榴汁、酒等初级加工品及石榴酵素、保健品、化妆品等石榴精深加工品,提高了石榴产品附加值。“石榴 加工业”产业延伸模式,推进了石榴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的转变,提高了石榴加工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了石榴原材料的浪费,实现了石榴加工品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升,提高了石榴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2.3 农旅交叉型的“石榴 旅游业”模式农旅产业交叉是以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功能性,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型农业产业形态,促进了旅游经营理念与农业自然资源、农村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的有机融合发展[9]。蒙自新安所镇万亩石榴园以大规模连片种植石榴和石榴生态观光旅游而著称,2006年被授予“中国十大知名农业旅游示范点”,小红寨村便是新安所石榴生态观光旅游的代表之一。小红寨村是蒙自最早种植石榴的村子,环境优越,甜石榴资源丰富,依托石榴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业,将石榴特色产业与苗族、壮族文化风情有机结合,并依托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打造13.333 hm2“小红寨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小红寨古树石榴村”。“石榴 旅游业”产业交叉模式,加快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进程,推动了石榴产业与旅游业生产生活空间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石榴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成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新产业。
2.4 互联网渗透型的“石榴 电商业”模式互联网渗透是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跨越农业产业边界连接各产业技术要素,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渗透和电商平台的应用形成的农业新业态[10]。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渗透模式的重要表现,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抓住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契机,推进石榴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信息、技术、购销服务助农的经济活动,推进“互联网 合作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在京东、淘宝、天猫开设地方特色馆,积极探索和推行直销直供、订单农业、“网上交易,线下配送”等石榴产品产销对接模式,着力打造具有蒙自石榴特色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019年,合作社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销售实现收入3 000多万元,带动农户1 000余户,辐射周边农户5 000多户。“石榴 电商业”产业渗透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流沟通,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效率,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有序化、高效化、精准化转型升级。
2.5 六次产业融合型的“石榴 加工业 旅游业”模式六次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源头,将农产品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农资流通服务、农产品信息服务以及休闲农业各环节的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多功能与多价值,是一二三产业多元深度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农业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田园综合体成为六次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蒙自新安所镇打造的石榴田园综合体便是“石榴 加工业 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依托千年古镇文化资源和石榴资源,围绕石榴体验园和石榴观光园打造三大功能旅游园区。一是以古树资源和乡村文化为基础,在石榴公园内打造石榴博物馆、石榴盆景、根雕培育展示区为一体的观光游览园区。二是依托万亩连片石榴园、诸子楼等特色景观,建设品种培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打造集石榴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田园体验区。三是鼓励周边农户依托石榴古树园、蒙自米线小镇,发展“石榴文化一条街”,通过“石榴文化节”“过桥米线节”的举办宣传,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的休闲娱乐区。“石榴 加工业 旅游业”的融合模式,充分挖掘了蒙自石榴的文化底蕴、生态景观和品牌价值,促进了石榴产业“接二连三”的发展,成为蒙自市石榴产业融合发展高端模式。
3 蒙自市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3.1 产业融合要素瓶颈制约突出跨行业的产业融合属于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阶段,其跨行业、多领域的特征需要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支撑。但是,蒙自市石榴产业融合发展中的要素支撑仍然不足。建设性基础用地指标严重稀缺,难以满足石榴加工业、旅游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石榴产业融合仍然存在用地难的瓶颈。石榴向二三产业领域的拓展,具有显著的资本密集型倾向,但是大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有限,且缺乏抵押物而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存在较为突出的信贷抑制与约束问题,发展产业融合心有余而力不足,石榴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研发、文化创意等严重稀缺。截至2019年,蒙自的城镇化率达到75.19%。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转移到城镇,留守中老年成为发展石榴产业的主力军,对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知之甚少,难以担起石榴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
3.2 产业融合广度深度不足石榴产业融合依然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融合广度不足。蒙自石榴产业内部融合局限于“石榴-沼-畜”单一生态循环农业,且主要集中在新安所镇。这种循环农业以沼气为纽带,修建沼气池需要大量资金周转和其他设备的支持,种植石榴、喂养牲畜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土地,但是囿于多数农户因资金缺乏,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营,导致以沼气为纽带的石榴产业内部融合难以广泛开展,未能形成集中连片的循环农业区,“石榴 农牧业”产业内部循环模式也很难推广。“石榴 加工业”融合深度不足,石榴加工厂大多“小、散、弱”,且石榴多以初加工为主,缺乏精深加工设备,难以提升石榴加工附加值。蒙自市依托石榴产业发展农业旅游的创意不足,尽管观赏、采摘、文化节等旅游产品已普遍存在,但各项目相互模仿、内容趋同,活动形式缺乏创意,产品粘性严重不足,存在“留不住”游客的现象。
3.3 产业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松散农户仍然是蒙自石榴种植经营的主体,由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只能作为市场的接受者,无法成为推动产业融合的主力军。龙头企业、合作社本应成为石榴产业融合的核心和关键。但是,本应作为牵引、连接农户与市场纽带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却不愿承担石榴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难以兼顾农户等其他主体的利益需求。在“龙头企业 农户”“合作社 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中,由于农副产品市场的多变性,各主体处于个人利益的考量,协调合约各方所产生的的交易成本等问题,造成合同约束的脆弱性,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间尚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 促进蒙自市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4.1 强化产业融合高级要素投入强化石榴产业融合发展中的要素支撑。对初加工、旅游等石榴产业融合项目,实行用地指标单列,将闲置宅基地、地适当划分用于石榴产业融合发展。对于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及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建设用地,建立批报绿色通道,实行优先供地和审批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补贴覆盖范围,把石榴初加工、精加工、旅游发展等设备的购置纳入财政补贴目录,拓展贷款抵押物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榴产业融合,拓宽石榴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蒙自发展石榴产业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为载体,建立石榴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实现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培育、输送掌握石榴生产经营全链条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引导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推动当地石榴产业融合提供人才支撑。
4.2 拓展石榴产业融合广度深度挖掘石榴多功能价值,积极发展石榴产新业态新产业。蒙自石榴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鼓励石榴经营主体探索种养型生态循环模式,增加沼气池等生产有机肥的设施,鼓励发展畜禽粪便沼气化,促进农业资源节约、循环、可持续利用。鼓励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产业价值,加速推进石榴基地、加工厂、冷链仓储物流一体化发展,推进石榴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石榴的“多籽多福”“团结”等文化与教育价值,以乡村旅游为统领,提升石榴园区景观塑造,推进石榴产业与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石榴产业融合新业态,积极开发“赏石榴花、喝石榴醋、品石榴宴”等体验型高端石榴旅游产品,发展石榴产业融合新产品。
4.3 健全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产业融合的发展涉及到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非常关键。构建“龙头企业 石榴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石榴融合的组织框架,生产经营模式,以保障农户权益为核心,促进企业、合作社与农户间形成“互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持续经营”的利益共同体。推进石榴专业合作社规范的发展,搭建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的桥梁,切实维护农户话语权,让农户充分分享产业融合发展收益。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通过双向入股实现利益联结,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务等入股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合作社,建立股份合作型石榴产业融合联合体,消除农户发展石榴产业后顾之忧的同时,稳定加工企业的生产运行。建立石榴产业融合企业责任报告制度,将相关政策支持与利益联结机制直接挂钩,增强企业联系农户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农户、合作社的利益诉求,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体。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婷 谢彦明 唐金朝 杨志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刘婷(1994-),女,云南昭通人,硕士研究生。;*谢彦明(1979-),男,吉林蛟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农业多功能性视阈下云南乡村振兴的逻辑、路径与策略研究”(YB2018083);2019年西南林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农业多功能视域下云南家庭农场多维绩效评价与政策创新”(87111931);
来源:《中国林业经济》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