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每日优鲜是不是瘫痪了」

互联网 2023-05-06 09:50:2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每日优鲜\\「每日优鲜是不是瘫痪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每日优鲜\\「每日优鲜是不是瘫痪了」,希望能帮助到您。

7月28日晚,每日优鲜融资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要“解散”的消息四散开来。

尽管每日优鲜在深夜回应媒体,表示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且承认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但在媒体纷纷曝光这一消息过后,相关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的回复,似乎揭开了每日优鲜最真实的生存现状:“我就是每日优鲜小时达配送员,今天失业了。”“我APP上还有钱,却下不了单。”“欠了我们供应商的钱不付,耍赖跑路了。”

据了解,7月底,有大批每日优鲜员工爆料公司在5月份就停缴社保,并且HR以口头告知的方式辞退员工,没有任何补偿。

另外,每日优鲜的供货商也有大量的欠款未能结清,当他们想要找公司进行商议时,发现了新的情况。其位于北京顺义区的总部大楼基本上空无一人,只留下了几位值守的保安,而他们也向来访者告知明天不用上班了。

原本每日优鲜的这座总部大楼有2000多名员工,但如今都被遣散,这恐怕进一步验证了每日优鲜员工爆料的消息基本属实。不过对于网上的爆料,每日优鲜公关并没有完全承认,仅表示公司对业务和组织进行调整,因为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

到这一步每日优鲜是什么情况都能看得出来,每日优鲜说部分员工离职,可是已经有超过900名员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了。

在7月29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每日优鲜的员工在进行资料登记。据现场每日优鲜员工表示,申请维权的员工达到了900人以上。

每日优鲜股价暴跌50%

对每日优鲜“暴雷”最直观的反馈,莫过于其“飞流直下”的股价和市值——截止7月28日盘中,每日优鲜股价暴跌50%,仅剩下0.12美元/股。以2021年6月25日上市的发行价13美元/股计算,市值蒸发了99%。

每日优鲜市值大幅度下跌就每日优鲜在二级市场的整体表现而言,可以说其从来都没有被看好过。

而从相关财报数据之中,也能找到投资人并不看好它的原因:从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的亏损额度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和30.17亿元,三年零9个月里,亏损总额高达98.07亿元。虽然在之前的融资历程中可以看到,每日优鲜得到了很多一级投资者的青睐,这也使得在疫情后的线上生鲜市场极速扩张期,为其“烧钱换市场”打法提供了海量的资金支持,并成功在2021年走向上市。但受到大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却不得不理智看待,对被投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加看重。

试问,一个长期难以实现盈利的投资项目,又怎么能得到投资人的瞩目?

正如分析师刘彬所言,“每日优鲜持续亏损,过于激进的前置仓模式和资本盲目助力,让其处于拔苗助长状态,隐疾已经埋入骨髓。疫情冲击、消费疲软让每日优鲜的隐疾被放大,最终病入膏肓。”

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每日优鲜是在一个错误的时期做了一件可能超前的事,前置仓为基础的生鲜电商从模式上并没有问题,但当前这样一个经济下行、消费收缩的周期,它的模式、特别是物流成本是难以改变的瓶颈,最终也导致经营逻辑出现坍塌。”

单一的业务线顶不住系统性风险

毫无疑问,经济下行是任何单一企业无法也无力改变的系统性风险。

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细分领域平台本身天花板就比较低,难以形成大规模变现的模式,也缺乏面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分散机制。而综合电商平台发展上限较高,且如果增设生鲜业务,还可以与其他电商业务进行成本分摊,降低经营风险。

而且更关键的是,每日优鲜们所选择的细分领域是存在天然的高损耗率、非标化的生鲜产品。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院陈虎东认为,生鲜本质上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上现在竞争激烈,但是基本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确定了生鲜电商履约成本高、毛利率低的发展基调。再叠加末端配送的成本、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客单价提升有流量瓶颈等因素,可以说以生鲜商品为主的生鲜电商们,瞄准的本来就是一门不太容易赚到钱的生意。

“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于是,就像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经的判断,那些“烧钱换市场”的玩家们,费心费力地拉投资搞补贴,本想用低廉的价格俘获人心,因为无法实现自我造血,最后往往难以为继,等到钱烧完了也就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只是没想到,这一次轮到了每日优鲜自己。

尤其是,资本的离弃还让情况变得更糟。针对生鲜电商行业的投融资,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2020年的投融资金额高达418.57亿元。到了2021年,融资规模直接腰斩为199.01亿元。到了2022年,资本市场则彻底没了动静。原本随着媒体披露的好消息,每日优鲜在7月中旬融资2亿元,让外界以为其能拿到这一笔至关重要的“救命钱”,可惜半个月过后被证实融资未能交割成功。

实际上,此前每日优鲜也想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比如此前其就进行过多元化布局的尝试。如持续开拓线下实体业务,包括完善折扣便利店“惠宜选”的区域布局;加速智慧菜场的渗透,将每日优鲜的数字化能力赋能传统菜场,实现商家的高效运营;联合某头部短视频平台试水直播带货......但显而易见,这些举措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更改变不了每日优鲜下行的危局。

前置仓模式还有没有前途?

在国内生鲜电商市场,每日优鲜还是有一定名气和影响力的,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业务部门。这家公司开创了独有的前置仓模式,给很多的消费者带来便利。

这一模式之下,可以将较远地区的仓库商品建立在社区附近,当居民用户下单的时候,最快能在30分钟内送达,这也是每日优鲜30分钟极速达的业务特色之一。

除此之外,每日优鲜还开辟了多种业务模式,包括次日达,零售云以及智慧菜场等等。但是有人发现,每日优鲜已经关闭了30分钟极速达的服务。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只是每日优鲜的常规业务调整时,公司却暴雷了。

但是每日优鲜频造困局,也让它在电商领域推出的前置仓模式饱受争议。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将前置仓业务拓展到中国17个城市。

然而,今年6月30日到7月1日三天内,每日优鲜被曝连续关闭9城业务,只剩下了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据央视新闻报道称,每日优鲜对此解释称,以上9个城市只是关停极速达业务,次日达业务还在正常运行。

7月28日,每日优鲜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每日优鲜官方客服向记者表示,因业务调整,暂无极速达业务。

据平安证券研报显示,前置仓电商前置仓密集构建在社区周边(一般为3公里内),将生鲜、快消品直接存储其中,由骑手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到消费者家中,主要满足中高线城市消费者对便利(快)、健康(好)的生鲜食杂需求。优势在于网点更密集,配送速度更快,而劣势在于盈利能力弱。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表示,每日优鲜的市场业务下降非常严重,其在北京和部分地区关停极速达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是没业务,第二是要控成本。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王良则认为,每日优鲜发展至今并不能完全“赖”前置仓模式,尽管前置仓模式的成本高,但企业可以通过深耕生鲜供应链来优化盈利模型,例如向上游延伸进行更好的选品、发展预制菜等更高毛利自有商品、优化供应链布局和运作来实现履约的降本增效等。“前置仓模式的最大争议点在于重资产,所以这个模式必须有很高的坪效比,即开源(增加营收和盈利)和节流(降本增效)才能够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据报道,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否认“跑路传闻”,称自己一直在国内。每日优鲜有关负责人表示,徐正现在一直在北京。“现在公司所有的高管都在北京。”该负责人透露,徐正一直在跟投资人接触,找新的融资,也在试图寻找买家。(来源:环球网、钛媒体、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