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电商陨落「电商大量倒闭」

互联网 2023-05-23 14:21:1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又一电商陨落「电商大量倒闭」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又一电商陨落「电商大量倒闭」,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张逸

来源:电商零售头条

一个人的创业激情可以持续多久?十年?还是二十年?

这个答案没有定义,对于马云来说,创业可能就是阿里巴巴的成功,对于刘强东来说,创业可能就是京东的崛起。

但是对于1号店的创始人于刚来说,1号店的结束,象征着他的创业才刚刚开始。

1号店,相信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对它很陌生。因为它早在2016年,就被京东并入。到了2018年,就已经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1号店的创始人于刚,在售出1号店的股份之后,向他的母校武汉大学捐赠200万,便销声匿迹。

一直到2018年,他带领着111集团在美国成功上市,这个时候人们才看到,这位年近古稀的企业家,可能要用一辈子,来完成创业这两个字!

七年之痒抱憾出局

于刚是在2008年的时候创立了1号店。

因为在2006年,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就在这一年,淘宝网第一次在中国实现了一个可能——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应用工具存在,它将最终构成生活的基本要素。

调查数据显示,在2006年,每天有近900万人上淘宝网"逛街"。

在这个时候,于刚就看到了商机。立刻在网上开创了“网上超市”1号店,他这一举动可谓是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网上超市”的先河,第一次在网上提出了超市的概念!更是不久之后就融到了2000万元的资金。

但是紧接着,危机随着而来,2009年,就在1号店成立的后一年时间里,金融危机爆发了!

风投在这个时候纷纷收手,不再投资电商。要知道,在当时,1号店的平均客单价100块,一个订单中物流成本就要占到20%,每一单都亏损。

截至2009年10月,1号店已经无钱可烧。困境中的1号店开始接到了平安集团抛来的橄榄枝,这也是1号店迈向深渊的第一步!

在2010年,平安出资8000万,收购1号店80%股权。据说最早平安董事长要求全资收购,讨价还价后创始人团队才留下了20%的股权。

而平安在当时看中的,是1号店的医药资源,希望通过互联网来推动其健康险的发展。

为了融资,创始人团队完全丧失公司的控制权,这本不该发生的事竟发生了。

紧接着,平安将投资创建的平安药网和平安医网划入1号店以实现三网合一。不过,随着整合的进行,平安发现1号店对主营业务拓展并没有起到预期效应。

这个时候的平安,已经有离开的念头。这个时候恰好,沃尔玛愿意来做平安的接盘侠。

在2011年,沃尔玛正式入股1号店。并且沃尔玛从平安集团手中接手50%股权。这个时候的沃尔玛,一跃取代平安成为1号店最大股东。

在沃尔玛的带领下,1号店开始飞速发展。2013年以115亿的业绩完胜天猫,这也是曾经的国内第一电商平台1号店最后的辉煌。

辉煌之后,迎来的就是下坡路。

2014年,在巨额资本的推动下,结束了电商行业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划定了行业格局。

在国内的电商大战中,1号店已处于下风,不仅难赶京东、阿里巴巴,甚至已被苏宁易购、唯品会等品牌反超。

这个时候的于刚,对他来说,出局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2015年,随着大股东沃尔玛全资并购1号店,于刚作为1号店的创始人,清退所有股份,确认离职去开创他们下一个事业。

到了2016年,京东和沃尔玛合作,从沃尔玛手中买下1号店,此时的1号店更像是两家企业合作的添头。自此,1号店淡出大家的视线!

资本博弈,

1号店背后股权的心酸!

可以看出,平安和与沃尔玛,一开始就是奔着控制权来的!有句话说得好,资本不相信眼泪!

1号店于刚团队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中启动融资。投资方平安集团投资的目的,是想利用1号店的医药资源促进其健康险的发展,1号店顺利成为平安集团产业布局下的一颗棋子。

于刚团队将80%的股权转让给平安集团,实质是将公司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与之相同的,是于刚团队的身份也由公司的合伙人变成了职业经理人。

但是资本一切是以利益为主,平安集团发现产业链整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将其控制权转让给沃尔玛退出变现,也就是必然结果。

1号店的控制权变成平安集团和沃尔玛之间的博弈游戏。起点已经决定了终点。

而事实上,于刚即便不控股,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公司。

比如,通过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有限合伙或AB股计划等。但是,技术手段可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双方的预期是一致的。比如,平安集团与沃尔玛作为战略投资人,人家一开始就是奔着控制权来的,预期开始就不是一致的,步入深渊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最后被京东买下,其实始终都难逃被京东消化的命运,而这可能也是它们最好的出路了。

而反倒是像达达这样,与京东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被京东收购47%股份,并与京东到家整合的项目,成为了京东生态体系内重要的一环,承载起了如今为京东连接线上与线下的任务。

对于京东而言,1号店更像是一种思路的转变,构建有协同效应的生态才是收购的最终目的,而收购后如果不能够实现有效地整合,或者带去更多的资源支持,那么收购的意义便也不复存在了。

而于刚,在离开1号店之后,便开始投资壹药网,不可否认,在1号店交了学费之后,于刚学到了对企业的控制权是非常重要的。

于刚对111集团通过AB股设计来保障控制权。并且,还让111集团走出了一条新路。

终于,在2018年,111集团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赴美上市第一股,于刚也终于在第三次创业迎来上市。

巨头加码医药

111集团成绩虽好路难走

但是在目前的风口下,于刚还能走多远?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居民对健康理念关注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医药电商行业发展空间仍较大。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1020亿元;预测在2023年将增长至1660亿元左右。

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的医药格局总体呈现积极鼓励的态势。

随着监管日趋规范化,医药行业将走出无序竞争,以“两票制”、带量采购为代表的政策将促进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同时,推进线上医保支付打通、电子处方流转、网售处方药解禁等将带来下一步红利,促进医药电商渠道进一步打开。

医药电商模式最近几年也不断创新:尝试“药 医”模式,包括与互联网医院合作、收购医院、上线移动医疗APP等;B2B、B2C、O2O多种业态混合经营,打造业务闭环;向小众市场拓展、做深服务,并尝试与保险、健康管理相结合等。

目前,我国医药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B2B、B2C、O2O三种,其中B2B和B2C模式占据主流市场。

而B2C作为医药电商行业中最为活跃的市场,增速快,潜力大。在产品结构中,B2C市场分成非处方药品、处方药品、保健品和其他四大类。

现阶段医药线上销售市场以保健品、计生用品、医疗器械以及个人护理用品销售为主,2019年该类药品市场份额占比为69%,非处方药品和处方药品占比分别为15%和3%,其他类产品的占比为13%。

而111集团则选择通过B2B2C,实现B端和C端、线上和线下、自营和平台、医和药的融合发展,为医生、药店、医院、药企、药品流通商赋能。但这条路能走多远,目前还有待市场检验。

目前来看,现在医药电商的模式基本趋同,只是各有侧重,所以行业未来比拼的是各企业的运营效率、营销优劣和资金的厚度等等。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助跑到终点,必然会在这场布局竞赛中掉队。

于刚能在这场比赛中跑多远,谁也不知道。但是他曾经说过:“我希望做事情是寻找我的激情,乔布斯也说过,唯一让我走到今天的,就是我钟爱的事业,如果我还没有找到的话,继续寻找,当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告诉你的。我认为,我们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梦想与现实可能只存在一层隔膜,当这个隔膜消失了,梦想就会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