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靠什么服务大客户 「做好客服的关键」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钉钉靠什么服务大客户 「做好客服的关键」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钉钉靠什么服务大客户 「做好客服的关键」,希望能帮助到您。
1 今天想聊聊钉钉做大客户这件事。
过去坊间对钉钉诟病最多的,是钉钉向来是靠「IM」和「打卡」两个杀手级功能打入了众多中小企业,对于真正的所谓企业服务,可能连边儿都没摸到。友商讲先进企业的理念来对抗,想要把钉钉置于不先进的位置。
不过钉钉自己当然也清楚,日活月活里大量的还是基础功能。对于更层次的企业服务,并非不知道,只是需要探索。像钉钉文档、项目管理这些,在陆续覆盖更多的场景。
对大企业来说,打卡是最基础的功能,文档、会议协作也是基础工具,属于有则更好,但也不是不可替代的。要进入除了日常沟通、打卡、基础工具之外的需求深水区,势必要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是,如果面向业务流程定制,是否就变相外包了?
几年前 SaaS 服务兴盛的年代,很多中小企业就是以能深度定制为主要卖点的。接了各种银行、国企的活儿,任务出色,出价划算。但一到经济衰退,都很难接单。
更主要的问题,还是边际成本根本降不下来。招行的系统,建行就用不了;健康码到现在别说全国打通,省内打通都困难。这都是定制化的锅,用的都是写死的逻辑。如果钉钉也走这条路,吃力不讨好。
第二是,如果是大型企业,会有数据安全的考虑。
钉钉倒不会存在有些中小 SaaS 平台面临的「你们万一哪天跑路怎么办?」的质问。但也同样会存在另个问题,一旦数据存储是在钉钉的云服务,而不是私有部署的存储,那数据部门可就天天睡不踏实了。
对于大多上规模的企业,干脆就自己成立 IT 部门,用一些或开源或便宜的组件,自己硬着头皮做了,哪怕难用到员工天天骂街。
在面临大客户服务时,这两个问题是绕不开的。
2
有朋友跟我讨论钉钉做大客户的事情。做了一些了解,发现有两个关键词:底座、开放。
了解的过程中,跟钉钉团队的朋友聊,发现很有意思,他们自己在意识到上述的两个问题后,也慢慢探索出来了可能走得通的路径。
先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是相对好解决的——提供用自建存储服务的能力。钉钉团队做了一个叫钉钉专属版的大企业专用的产品,可以支持功能层面的计算在云端,而数据存储在客户本地/跨云存储的架构。这样数据可以全部放在自己的地方,钉钉只提供功能层的支持。能很大程度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第一个问题,朋友说的解决方案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也很有可能是对方的讲故事能力一流),用官方的说法,叫「钉钉底座」。就是钉钉是一个底座,底座提供接口,提供数据,提供基本能力,在这之上,搭建企业个性化的服务模块。
这就还是回到前面说的,怎么解决边际成本的问题。抽象出通用的部分,提供给企业,这样就能让模块复用了,有点像软件工程里造轮子的意思。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与 IM 的结合,例如各种流程的管理、审批、预警等等,业务场景不同,但都可以在 IM 流里完成。
像绿城集团,就可以在物业的场景里,把充电桩、电梯运行、智能停车、空调、消防等等的异常提醒,在钉钉里自动推送。像波司登,则可以根据销售数据,推送缺货、滞销的分析预警;还可以通过钉钉完成开店审批、进度查询、质检流程等等。
轮子对应的就是第二层的基础协同产品,比如 IM,会议,文档,项目(阿里收购的 Teambition),以及考勤、打卡所在的人事、审批等钉钉起家一直做到现在的功能。这些轮子都可以像 IM 一样,把公司的各种流程、系统集成过来。
有点像是一堆积木,积木怎么排列组合,怎么涂色和改装,交给企业自己。别看只是积木,钉钉通用层的体验,还是吊打企业自己招程序员能做出来的水平的。
3
在钉钉底座这种积木产品能力的基础上,钉钉也在逐步调整战略方向,关键词就是「开放」。
开放不仅仅是提供 API,剩下的都交给企业。他们说的开放,还夹了一层,就是第三方(或者有投资关系的叫第二方也可以)的加入。钉钉在讲的新故事是「低代码」「酷应用」,低代码,是底座之上如何低门槛开发应用;酷应用,是解决应用和群聊这些熟悉的功能结合的问题。
也就是,连积木都尽可能交给更擅长的团队做他们熟悉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包。
像氚云,就是提供企业数字化服务的公司,做 CRM、OA、进销存管理以及低代码等等。钉钉会开放生态,让他加入进来,变成应用层。企业用低成本方式拼接功能,连接到自己的数据,就可以运行。
有点像形成这样一个结构:
最后想聊聊钉钉提了一个新的模式,叫 IXM,很有意思。
说到开放,家家户户都在提开放。开放了简单的 API 叫开放,开源也是开放。不过究竟是真开放还是假开放,这点不太好说。IXM 讲的故事是一种新的开放逻辑。
IXM 是很特别的一种模式,跟以往看到的 toB 的企业服务差异很大。OXM,对应的是 OEM、ODM 这样的代工、是贴牌;IXM 是反着来的,让客户或者第三方公司套牌钉钉,用钉钉的底座结合自己开发专业场景解决方案,单独打包 APP 贴上自己的牌再去售卖。
前面提到的绿城集团就是这样。不仅仅是内部使用,他们还推出了独立的品牌,面向楼宇、园区物业服务的「云助钉」,能开放给地产物业使用。再比如东方希望,在钉钉专属版基础上可以做专门服务重工、养殖、饲料、地产行业的「希望钉」。类似的还有合作伙伴蓝凌,在 OA、KMS 的蓝凌钉和制造业云欧软云的「欧软钉」。
相当于解决行业场景的事情交给行业的人自己去做,用开放来获得产品上的能力。钉钉不会在这方面抢品牌的曝光,而是变成能力提供者。生态搭建好,行业问题得到解决,钉钉再从其中得到商业回报。而不是断别人的路,收每条路的过路费,实际上也是不太现实的。对第三方而言,面向客户可以有自己的品牌,也不至于会被大厂蚕食雪藏。
这从逻辑上是说得通的,毕竟企业服务与阿里的主营业务——流量与电商差别很大。后者是需求同质化的、服务可标准化的,而前者是需求极度分散和长尾、很难高举高打去做的。
这在阿里来说,也是较少见的操作。腾讯在 3Q 大战后的开放战略调整,彻底改变了这头巨龙。也期待看到开放后的钉钉,走向何方。
4
上面就是简单说了下钉钉的新策略。总结来说,就是钉钉底座(专属版 基础功能)和开放(低代码/酷应用 IXM)。
最后说几句。正如前面所说,钉钉先找准了大量企业对打卡和 IM 的基础需求,先真正解决这部分;接下来再关注更深层的需求,从满足企业主的需求出发,遇到问题克服问题,且不论钉钉目前的战略是否能快速见效,至少从脚踏实地地「做事情」来说,钉钉团队是颇值得尊敬的。
很期待看到「钉钉底座」「开放生态」的策略在接下来的中国 SaaS 行业会如何发展。
先说这么多。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