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 不想成为下一个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百米鲜」

互联网 2023-06-08 22:17:1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叮咚买菜 不想成为下一个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百米鲜」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叮咚买菜 不想成为下一个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百米鲜」,希望能帮助到您。

下一个,叮咚买菜?

每日优鲜事件的余波仍在继续。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张每日优鲜的公告,称公司“资金断链,无法正常经营与资金监管机构已经协商,为公司组织专项小组,启动资金账户,为广大供应商消费者,清退费用。”

很快,每日优鲜对此进行了辟谣,表示此为虚假信息,公司并没有发布类似的公告。除了暂时关闭极速达业务外,公司目前正在努力保障其他几块业务运营。

虽然每日优鲜否认了“原地解散”和“资金断链”的传闻,但对于数百名员工未拿到离职补偿金和两个月工资的消息,他们却没有给出正面回应。资本市场正在抛弃每日优鲜,也是不争的事实。

况且,极速达业务本就占了每日优鲜营收的大头,关停极速达的每日优鲜,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牌可打了。

就像电影中巨人的跌倒总伴随着建筑物毁坏一样,每日优鲜给生鲜电商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和它同样采用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也正遭受着投资者的审视和质疑。

从发展轨迹上看,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的创立时间接近,都经过了多轮融资,并全国开仓,一城接着一城。甚至,两者的上市时间只差了四天,就像公式对手一般。

也正因为如此,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一样,都曾陷入亏损、撤城的困境。

从2019年到2021年,叮咚买菜一直在亏损泥潭中挣扎,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64.3亿元。三年内,叮咚买菜合计亏损近115亿元。

另外,从5月底开始,叮咚买菜接连关闭了叮咚买菜还陆续关闭了河北廊坊、唐山,广东中山、清远、珠海、天津,以及安徽宣城、滁州等多地的业务。

相似的境遇,不免令人发问:

叮咚买菜,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每日优鲜?

叮咚买菜向左,每日优鲜向右

的确,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都是前置仓模式的代表性企业,但实际上他们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叮咚买菜虽然仍未盈利,但其营收规模、GMV和增速均超每日优鲜。

由于每日优鲜未发布2021年全年财报,我们就以第三季度的业绩做比较。财报显示,三季度每日优鲜净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47.2%。而叮咚买菜三季度叮咚买菜净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111%。

从GMV上看,每日优鲜第三季度GMV为25.7亿元,同比增长41.0%;而三季度叮咚买菜的GMV为70.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7.7%。

另外,叮咚买菜的亏损也在收窄。根据今年6月15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叮咚买菜2022年一季度亏损4.77亿元,2021年同期则是亏损了13.847亿元,同比下降了65.5%。

同时,2021年12月叮咚买菜已经实现了上海区域盈利,彼时的上海尚未有严重的疫情,这个盈利还是相当有含金量的。

种种迹象表明,叮咚买菜的盈利能力要优于每日优鲜,这就意味着叮咚买菜还有更多的容错空间。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钱还能烧更久一点。

那么,为什么同为前置仓模式,两者的经营状况会有这么大差距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不同点:经营战略不同。

从募资的用途来看,叮咚买菜约50%用于提高现有市场的渗透率,并扩展到新的市场;约30%用于投资上游采购能力;约10%用于技术和供应链系统。

每日优鲜的募资用途是:约50%用于需求前置仓的零售业务;约20%用于进一步拓展智能生鲜市场业务和开发技术平台;约20%用于零售云业务开发。

简而言之,每日优鲜的战略是把前置仓模式越做越轻,逐步将其定位更改为“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而叮咚买菜的战略则是越做越重,连前置仓全都是自建自营。

不过,做重的同时,叮咚买菜依旧看重盈利问题。2021年8月叮咚买菜宣布战略调整:从“规模优先”转变为“效率优先”,把商品力作为发展第一推动力,主要发力上游供应链,做深护城河。

为了扩展SKU,叮咚买菜在全国建立了10个食品研发加工工厂,试图用更丰富的商品提高客单价。去年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的券前毛利率高达33.8%,比同期整体商品券前毛利率26%高出不少,足见成效。

在与每日优鲜差异化竞争的同时,叮咚买菜也保留了对手的一些优点,比如服务。

叮咚买菜不仅靠着蔬菜、肉禽蛋等高频刚需的日常食材为平台引流,且包装精致、多数蔬菜以原产地直采保证新鲜与品质,并会赠送葱、辣椒等炒菜必须香辛调味蔬菜,提升用户好感度。

在此基础上,叮咚买菜还推出活鱼宰杀、椰青打开、净菜切好搭配等特色服务,并且实行重量不足退差额的售后服务,广受消费者好评。

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了不成为下一个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使出了浑身解数。

前置仓是一场豪赌

诚然,可以看出叮咚买菜有清晰的盈利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会重走每日优鲜的老路。

从本质上看,叮咚买菜是试图用规模效应弥补重资产模式的高昂成本,就像其CEO梁昌霖所说:

“随着叮咚买菜商品力的进一步发展,客单价会有所提升,随着用户复购率的增长,订单密度加大,分选中心和前置仓的固定费用会被继续摊薄,履单效率也会更大提升,进而能够获得更多净利润。”

在理想条件下,叮咚买菜的战略确实是行得通的,但商业总是伴随着诸多变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才是商业战场的常态。

说到底,从决定走前置仓模式起,叮咚买菜就在进行着一场豪赌。在赌场上,赢到最后的往往是极少数人,不知叮咚买菜是否会像每日优鲜一样,成为衬托他人的炮灰,还是成为经典成功案例,被写入教科书中。

作者: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