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跨境电商坑骗局套路「社交电商所面临的瓶颈」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东南亚跨境电商坑骗局套路「社交电商所面临的瓶颈」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东南亚跨境电商坑骗局套路「社交电商所面临的瓶颈」,希望能帮助到您。
欺诈,是东南亚电商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果不加以重视,也将转变成发展瓶颈。
过去5年,东南亚一直是全球电商发展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然而,作为东南亚吸引全球投资最密集的行业,电商也同时是东南亚欺诈案件发生频率最高的行业。
虽然电商行业的欺诈频发本身并非一件新鲜事(自1993年以来,电商欺诈每年都在增加),但其增长速度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数据来源:AppsFlyer2019年数据
上图罗列了2019年东南亚六国遭遇过电商欺诈的居民人数与总人口数的占比,综合上图数据,结果令人震惊:整体而言,平均约有32%的东南亚居民曾在各类电子商务或相关服务领域遭遇过欺诈——即每3位东南亚人中,就约有1人遭遇过电商欺诈。当东南亚电商市场正在向“2025年产值达到2000亿美元”[1] 的预测目标大步迈进时,风险管理系统在此行业的实施效果并不顺利。
这些不顺利表现在如下领域:一方面,该地区多数公司,包括一些初创公司,管理流程相对老旧,没有部署现代化的工作流程来防范不断变化的欺诈。例如,虽然东南亚网络业务蓬勃发展,但据统计,迄今依旧约有42.2%的东南亚电商企业采用传统人工审核订单的方式以确保订单真实性,然而,人工审核订单的流程容易存在操作误差,因此,人工审核订单的合格率又仅有98.5%。[2]
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各国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国家依旧有半数以上的居民没有信用身份,或从未使用过银行卡,因此,在线交易如何信任交易双方,如何安全处理账款的支付,是当地电商企业面对的主要障碍,也是欺诈分子觊觎的环节,尤其在跨境电商领域。
此外,东南亚电商行业也遭遇了大量因提供电商服务的网站、账号被非法入侵导致数据泄露的欺诈,亦导致了高额损失。
01 东南亚电商面临哪些欺诈风险?
事实上,关注欺诈,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多份研究报告显示,东南亚电商遭遇在线欺诈的频率、欺诈未遂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下是电商行业经常遭遇的欺诈风险类型:
■ 网站非法入侵
在针对大型、中型电商网站的非法入侵中,以账号直接盗用、机器人伪装程序入侵、跨站点脚本攻击形式为主,不法分子常常通过发送包含钓鱼链接、或隐藏有恶意勒索软件的电子邮件开启攻击。
电商网站遭遇非法入侵,后果是严峻的,以一大型零售商网站遭受入侵的事件为例,一次入侵遭遇造成了该零售商的电商网站上大约4500万条信用卡和借记卡的记录丢失,该零售商的最终总损失估约180亿美元,与此同时,该零售商还因为此次数据泄露事故的曝光,导致接下来的几周销售额下降了46%。[3]
■ 账号盗用与支付欺诈
账号盗用是指未经许可恶意接管他人正在使用或注册后未使用的账户;盗用他人账户信息;利用他人账户信息进行未经当事人许可的交易;非法买卖用户账号信息等行为。
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曾经通过分析2019年第三季度内超过13亿笔涵盖账户注册、登录和支付的在线交易发现:高达五分之一的账户创建都是带有欺诈性的。[4]
在这其中,由机器人驱动的账户注册欺诈案件上升了70%;在线电商、零售行业的账号接管攻击相比上一季度增加了30%。[5]
随着时代的变化,身份像一种新型的全球货币,具有了更多可利用、流通的价值。因此,账户攻击、恶意注册在个别领域已成为欺诈者们实施进一步欺诈的一种测试机制:当用户身份信息被泄露,欺诈者就有可能窃取、接管相关账户,访问消费者的行为与支付信息,实施支付欺诈;即使账号攻击失败,欺诈者也可能获得对于该账号或用户的相关洞察,还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引诱或胁迫当事人,登录假冒的购物网站或银行网站进行操作,实施支付或金融诈骗;与此同时,欺诈者还会不断使用已获取的账号信息,测试用户在其他网站的账号,滥用窃取的身份,实施更多其他隐蔽性极强的欺诈行为获取暴利。
在电商行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的购买转化率,大多数电商平台在网站架构上倾向于部署购买路径更短、身份验证形式更简洁的交互结构,鼓励消费者创建帐户并存储支付信息,因此,账号攻击往往伴随着支付欺诈。
■恶意“薅羊毛”与“假客服”欺诈
恶意“薅羊毛”行为是电商欺诈的常见手段,被若干研究机构认定为2020年电商欺诈主要趋势之一的“Friendly Fraud”,其实也是恶意“薅羊毛”行为的一种,Friendly Fraud是故意实施的,意图滥用“货物未收到”索赔政策,请求撤销付款骗取赔偿的行为,这意味着一些部分消费者或许已经养成了不良的购物习惯。
电商是一个有着较长产业链的融合行业,除了交易端,欺诈者早已盯上了电商渠道供应端、购物流程、货物配送过程中的种种漏洞。比如,欺诈者会冒充电商平台客服或物流客服以“订单异常”“支付未成功”“要退款”等理由实施的诈骗;社交电商平台会出现中介商的“拉人头”欺诈。
02 东南亚电商防范欺诈的有效策略
为了解决欺诈,大、中型电商平台都逐渐成立了风控部门进行风险防御,常见的风险防御方式包括:人工审核、设置风控规则、依靠支付通道自有风控工具审核、利用信用卡3DS支付校验进行订单审核。
然而,欺诈分子的手段还在不断演进,这些风控方式在电商发展早期确实有效,但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工审核和单纯利用风控规则执行设定已经应对不了千变万化的欺诈风险,而通过支付通道与银行系统校验,有可能因太过于“严格”,错误地拒绝了合格的电商用户,并且,对于没有使用过传统金融服务的用户来说,他们更没法通过这些系统的效验,也就没法正常使用电商平台。
大量商业实例表明,“被拒绝过的消费者”很难再次成为某一购物平台的用户;而过于复杂的注册、验证、登录、在线操作流程,也会损伤用户体验,造成消费者的流失,商家亦难以挖掘更多其他潜在的商业机会。
这就是电商平台反欺诈特别之处,在做好风控的同时,必须要把消费者的留存和用户体验,放置首位考虑。因此,针对东南亚电商平台反欺诈策略,领创智信建议:在确保平台网站部署了完善的安全设备,开发、使用或合作了合规的支付系统以外,电商行业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精准”的用户身份检测。
03 推荐关注
“精准”,意味着不仅能有效检测欺诈,还能确保消费者体验的友好。实现“精准”反欺诈,既需要多维技术的支持,又需要对行业本地化运营具有深刻的了解。
领创智信自主研发的智能风控系列产品,如数字身份验证解决方案(ADVANCE Digital Identity Verification),视频身份验证解决方案(ADVANCE Video Identification),均结合了具体行业应用场景,使用了精准、有效的算法模型,能够在上亿的数据中找出关联方向,并特别针对东南亚电商企业的痛点与需求进行了模型优化。目前,领创智信各类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中采用的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相关识别模型已经经过了超2亿张东南亚人脸图像的测试,识别准确率领先市场水平,结合领创智信反欺诈数据库,可以精准命中具有欺诈威胁的“人脸”,有效为东南亚电商平台提供实时的、高效率的身份检测决策,并同时保证流畅、高效的用户体验。
领创智信智能风控解决方案高精准度检测的优势已得到全球超1000家客户企业的认可,现也与多家中国出海东南亚的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同时,领创智信的反欺诈数据库还在不断迭代,有足够能力防范变化多端的欺诈威胁,为更多电商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数据来源:
[1] 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咨询2020年联合报告
[2] Aseanpost: Asean E-commerce Hit Fraud
[3] 启明星北斗:网站入侵案例分析
[4][5] Arkose Labs: 2019 Q4 Fraud and Abuse Report
参考文献:
领创智信东南亚反欺诈白皮书:《让人工智能成为商业安全忠实的守护者》
Juniper Research:Online Payment Fraud: Emerging Threats, Segment Analysis & Market Forecasts 2020-2024
行业洞见微信公众号: eCommerce Fraud: What you Need to Know and how to Preven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