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本质「对互联网企业本质的理解」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的本质「对互联网企业本质的理解」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互联网的本质「对互联网企业本质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到您。
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造富浪潮,大多数风投机构,都把赌注压在了这个业绩可以爆发的领域。随着互联网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创业不谈互联网都不好意思来融资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从门户网站、搜索、社交、社区,到电商、视频、自媒体,从非O2O就不投,到只要O2O就不投,泡泡很快就吹破了,“互联网 ”到“ 互联网”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无数造富、暴富之梦都破碎了,羡慕BAT背后的巨富们,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没有停歇,在双创的推动下,更是快马加鞭,眼睁睁看着每一轮浪潮最后的赢家寥寥无几……。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不知疲倦的翻越一个个山丘,坚定相信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精彩商业模式将不断上演、互联网可以颠覆传统业务,传统业务搭上互联网的翅膀就能起死回生……跳到互联网之外,站在更高的地方,一览众行业的之景象时,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互联网的本质依然是传统产业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
本质一:信息通道互联网营收来源主要是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实质上占网络游戏成本很大一部分的推广发行费用也算做是网络广告。
最近这两年,内容变现逐步成型,不少人享受到了内容变现的红利,相信内容变现将是互联网下一个主要变现的方式,换一个角度看,这些内容绝大多数是可以脱离互联网存在的,相当于传统的书籍、杂志、视频、培训、讲座等,只是把这些东西搬上互联网了,互联网实质只是作为一个连接用户的信息通道。
互联网为什么很难通过其他的方式变现?这是互联网的属性本质决定的:信息通道。
不难发现,互联网提供的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产品和服务的描述信息。电商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的获得最后要通过物流来实现;O2O提供的是服务信息,必须去线下消费,通过互联网享受不了按摩真正的服务;社交应用/网站提供的是交流沟通渠道……
发展历程
信息交互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信息由人产生或被人所认知,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通道进行交互。人类诞生以来信息交互的通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面对面时代
文字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依靠近距离的空气传递声音。两个距离较远的人,远到声音不足以传递信息,需要交流的时候,都需要跨越物理距离,路途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另外一方面,无法记录交流的信息,可能交流完了,回去以后又忘了,重要的信息还得再次跨越距离进行信息交互确认。
这时候的交易,我不知道你有什么,你也不知道我有什么,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我们搬着自己有的物品,聚集到一起看看怎么交换,看到了实物,了解了信息(包括实物信息和双方的价值判断信息),满意的话,交易成功,不满意,那还得自己搬回去。
2、信件时代
文字的出现,信息传递通道有了很大的改变,信息无法保存的特性被打破,信息的交互也不一定非要当事人面对面,文字信息可以反复阅读,文字载体在,信息就在,不会改变,解决了遗忘的问题。
在商品交易场景下,通过信件做文字描述,买方有意愿时,再根据情况确定去现场验货或买货的安排。这种交易建立在双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在熟人圈子里运行,但很难在陌生人圈子里拓展。
相比面对面时代的信息通道——空气,构建信件时代的信息传递通道逐渐变得复杂一些,有专门的送信人,书写材料的制作人,有了专门服务的机构:驿站,邮局等。信件也有缺陷,不能满足沟通的即时性。后来还有了电报,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远距离传递的速度,提高了实效性。
3、电话时代
电话的出现,无需再等待信件在途时间,通过语音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解决了远距离空气传播的障碍,也满足了实时交流的需求。很多时候信息光用语言是没有办法做到准确的传达的,传真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简单的图片信息,在商业活动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时效性,移动电话出现了。
在商业交易中,为了触达更多的潜在客户,有了黄页,把相关信息收集到黄页这么厚厚的一本书上。一次收集,印刷出来后可多次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单次使用的成本,提高了商业领域信息交互的效率,这两年才逐渐没有看到黄页的身影。
要构建电话这个信息通道,技术难度和合作伙伴需要的更多,电话制造商、线缆制造商、交换中心制造商等,电话公司投入巨量的资金来统筹构建和维护整个通道,并通过不断的扩大用户来摊薄每次使用的成本,从而实现盈利。
4、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普及,逐渐与电话融合,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的主体,随着4G及WiFi的普及,流量费用的降低,微信语音开始替代部分通话,已经开始并有取代电话之势。电报、邮局运营越来越艰难,电话公司抓住了网络的市场机会,改称自己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信息的传递从文字开始,逐渐覆盖了图片、语音、动画、视频、直播,能够更全面更详细的展示信息。
随着工业标准化和人们对标准的认知理解,加上互联网能够展示信息的量级及精细度,推动了交易信息的线上化,电商、O2O等,更进一步的节约了交易双方在针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信息沟通的时间。
在互联网时代看来,电话时代的信息通道功能太过于简单,互联网的技术逐渐升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强大的通道功能建设成本已经不再是基础设施,而是通道中信息交互的规则建设,软件系统或软硬件一体化系统的开发,进而形成了复杂的平台。平台的功能强大了很多,提供了不同的各种功能和服务,但这些功能和服务基本是信息型的,比如电商平台的支付功能(现金信息流)以及其他服务,都是连接各方完成交易,本质上还是信息通道。
5、未来时代
看过星际迷航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影片中传送机将人和物传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这应该是信息交互的终极目标吧。从传送机的本质来看,依然还是通道功能。
效率与效益
从信息交互通道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每一次通道的变革,都带着巨大的效率提升,当使用新的通道能够提高效率到付出的成本低于原通道时,即使用新通道相对于使用老通道有正效益产生时,人们才会迁移到新的通道上来。
现实生活中,各种通道并存,新的信息通道没有完全取代老的,只是对某些场景的效率进行提升。互联网这么发达了,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是效果最佳的传递方式,信件变成后邮件或快递,电话还是很有生命力,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不同的信息交互方式在不同的场景中成本(包括时间、金钱以及名誉形象等)优势也不相同。 在互联网热潮下,很多企业在热潮中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但大多数都没有了后续维护,成本效益不划算,没有产生预期的收益,也就放弃了。 QQ快速发展,逐步取代短信,在PC时代,短信成本过高,而在电脑旁工作,顺便通过QQ文字沟通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QQ能起来;有了QQ,微信还能蓬勃发展,快速壮大,移动时代的到来,最初手机性能不高,装上复杂功能的QQ流畅度并不高,效率效益不足,而简洁的微信让效率更高。基于这个逻辑,下一个现象级IM产品的出现,可能要等待通讯革命性变化的时候了。连接
作为通道的本质,延伸出来必须是连接的功能,连接供给与需求双方,实现供需信息交互。这里的连接不仅仅是信息简单的传递,更需要筛选分配(通道中建立规则),准确匹配供需信息,降低所需信息的获取成本,给双方提供正效益。而面对巨量的信息和纷繁的个性化需求,当需要覆盖的用户越多,通道的结构就越复杂。
从连接具体供需双方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
用户连接用户:这类主要在社交领域,比如微信、QQ、SNS、Facebook、微博等,都是用户连接用户,平台只提供通道和连接规则。这类连接通道一般只能通过第三方广告来获取收益;
产品/服务连接用户:这类主要在电商、O2O等领域,除了制定连接规则外,平台还会帮助产品/服务提供商完成其他任务,比如推广、支付等,这类连接通道盈利模式较为丰富,目前主要收入是来源于平台上产品/服务提供商的广告费用。
从B2B、B2C、O2O等平台来看,表面是连接了商家和用户/客户,但实际上用户/客户需要的不是商家,而是商家提供的产品/服务,互联网上展示的是产品/服务信息,从这个展示信息这角度来看,本质就是广告,通过这个广告可以立即转化为销售额而已。这也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广告了。
本质二:规模化效应关于长尾效应
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长尾(LongTail)理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就是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要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计会带来明显的长尾效应。
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只看到了长尾效应中的个性化、小利润大市场。认为满足了一个长尾中的细分市场需求,就能够实现长尾理论。但实际是上,长尾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是要覆盖足够多的小市场,而每个小市场的需求的个性化都需要一套不一样的规则,构建通道的不同规则成本不是一个小市场的收益能覆盖的,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死在了构建新规则满足新细分市场需求的高额人力成本上。
二八定律中,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利润,更应该把握利润更高的客户,当发现一个市场利润来源就像是在鸡爪子上面找油的时候,就要警惕了。SAAS行业开始的时候都是想抓住规模庞大的小微企业服务,事实上,目前基本上所有的SAAS企业都在往大型客户上发力开拓。
用户规模化
在传统生产性企业中,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是在下降的,生产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在考察互联网企业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活跃用户数,这个指标代表有效用户的规模,即用户规模化。
再回头来看产品生产企业,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是销售给用户的,如果用户不买单,生产出来的产品积压坏掉,最终企业的成本还是会往上走,所以传统企业表面上是通过产量来实现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实质上也是通过用户的规模化带动产品的规模化来降低企业成本。本质是实现用户群规模化。
从这个角度对比来看,互联网企业的本质跟传统生产企业本质一样,都是追求用户规模化,从而实现平均成本最低。
收入与成本模型
当互联网通道的成本(包括构建、推广、维护等成本)小于对活跃客户总量的效率提升、成本节约和附加值增量的总价值(正效益)时,该通道有可能通过用户价值转化实现盈利。如果提升用户规模,伴随着总成本的同比上升,无法实现成本小于正效益时,这样的通道是不可能有盈利机会的。大都数互联网创业企业倒闭都是这个原因。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仅供分析讨论用:
设,N个活跃用户时成本函数是COST(N),单个用户每年的收入行数为ARPU(N)
当COST(N)> N*ARPU(N)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当COST(N)<= N*ARPU(N) 时,企业可以再没有外来资金注入情况下,可以维持运营
COST(N)起步即大于0,随着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通道产品的精细化,资本壁垒会越来越高,即下图起始COST(N)值越来越高。
Revenue(N)= N*ARPU(N),只有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事,用户才具备变现价值。
阴影部分就是要投入的资金量。
在互联网企业的早期,必须有一个要烧钱的阶段。这与传统生产行业一样,企业运营需要投入资金建设生产设施,较长一段时间企业是没有收入的。
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通道的建设是迭代发展的,可以根据通道建设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投入资金,相对于一次性大规模投入风险要可控一些。
我们可以的出一个简单互联网通道运营阶段:
1、 确定用户,规划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开发出基本功能;
2、 进行初步用户测试,分析用户反馈并逐步完善功能;
3、 小批量用户规模化,尝试用户变现,预测成本和收入;
4、 大规模用户推广,推向收支平衡;
5、 增加服务,实现盈利。
PS: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徐宏玲教授《平台商业模式与定价规则》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