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王 不过如此下一句「大宋帝王」

互联网 2023-07-25 22:17:1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大明帝王 不过如此下一句「大宋帝王」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大明帝王 不过如此下一句「大宋帝王」,希望能帮助到您。

(元朝贵族)

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十月,朱元璋同志出生了。

不过他出生的时机似乎并不是很好,此刻,华夏大地正深陷于元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中。

统治极度黑暗也就算了,那时节天灾频发,今天发洪水,明天闹旱灾,后天龙卷风,大后天地里又闹蝗灾,老百姓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这即将崩溃的千千万万个家庭里,就有朱元璋一家。

他的家乡,是安徽濠州,在蝗灾和旱灾的催逼之下,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大哥相继饿死了。

一夜之间亲人离丧,年幼的朱元璋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他很快意识到,哭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在如今的视角来看,吃饭,或是吃饱饭,已经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

回忆一下,你上一次挨饿是什么时候?你上一次看到别人吃不饱饭是什么时候?

你大概率不会相信,会有人因为吃不饱饭而饿死。

而这样的情况,在封建帝制时代其实是司空见惯的。

中国人对于吃饱饭的执念是巨大的,以至于大家平时打招呼问候时,有时候都会习惯性地捎带上一句“吃了没”。

那时节的元朝,形如一只巨大的,空荡荡的胃。

(古代饥荒)

朱元璋一家,就时常生活在这种过度的饥饿之中。

按理说,地方上有灾情,朝廷是要拨款赈灾的,元政府当然也要拨款,可由于元朝的统治实在太过黑暗,导致用来赈灾的粮食和钱款从中央出发,到了总负责人手里,总要留下一点,到了分管长官的手上,也要留下一点,辗转到各州府道台,理所应当也要自己留下一点,到了负责分粮分钱的官吏手里,当然也要克扣一些,由此,一袋原本百斤重的白花花的大米,到了农民朋友们手里,就只剩下谷壳了。

大家都很满意,官员们满意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皇帝很满意官员们满意的完成的自己的工作,只有已经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忍饥挨饿的受灾群众不满意。

当然了,我想最不满意,就是失去父母亲人的朱元璋了。

不过,他现在必须忍住悲伤,因为朱元璋的家庭成分还是佃户,他们没有土地,而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所以朱元璋总要为父母觅得一块墓地。

于是,朱元璋拖着父母的遗体,找到了地主刘德。

这个年轻的孩子天真地认为,父母为刘德种了一辈子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在这个份上,刘德总会赏给自己一块地来安葬父母。

但他没想到,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能够做到感同身受。

(地主刘德 形象)

朱元璋失去父母的悲伤,在刘德的眼里,只是一种让人心烦的聒噪。

死的是你父母,又不是我父母,我有什么好大发善心的?

你父母给我种地,我也给他们工钱啊,咱们两不相欠,我凭什么还要给你一块地?

刘德的说法实在是合情合理,朱元璋一时语塞,或者说一时失语,他只能继续伏在田垄上哭泣。

他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了一辈子,可为什么最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呢?

望着一片肃杀苍茫的天地间,朱元璋陷入了绝望。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这是后来当了皇帝之后的朱元璋对这一时期的悲惨往事留下的回忆。

相较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开国皇帝,我们对朱元璋似乎更能报以同情之心,这位皇帝布衣出身,童年无师,少年丧父(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四大悲,可以说是经历了个遍。

所谓童年无师,是指朱元璋童年时代出身苦寒,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除了在皇觉寺里当过几年和尚,受过一些东方哲学的影响之外,这位皇帝几乎可以说一个铁杆的文盲。

而少年丧父,则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朱元璋早早地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人伦上的关怀,使得他不得不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屁孩迅速成长为一个乱世中的生存者。

(孝慈高皇后马氏 形象)

中年丧妻,死的是朱元璋的一生挚爱孝慈高皇后,晚年丧子,死的是自己最为疼爱的太子朱标。

所以尽管朱元璋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邪恶的,崇尚暴力的君王,但在亲人陆续病故之后,他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极端。

清洗勋贵,他要杀人,改革制度,他要杀人,严惩贪污,他还要杀人,为子孙铺路,他还是要杀人。

杀吧!杀吧!

杀得人心惶惶,杀得人人自危。

杀得大明皇帝的威仪不再,杀得帝国的体系分崩离析。

到时候你的宝贝孙子朱允炆当了皇帝,我们无非就是陪着建文一死罢了。

人们早就应该意识到,朱元璋曾经所珍重的那些人,如他的妻子,他的儿子,正如小心翼翼地保护剑的剑鞘,而自从他们离去后,天子之剑,便再无剑鞘。

当年家破人亡的朱元璋没有办法,只能到皇觉寺出家,成为一名小和尚,去寺庙里做苦工。

苦工苦工,又苦又要工作。

朱元璋要负责清洗被香客们踩踏过的地板,要负责到深山的古泉中打水挑水,有时候还要负责砍上一院子的柴火,然后生火做饭。

(皇觉寺)

即便是这样繁重的劳动工作,朱元璋也已经十分心满意足了,他小心翼翼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只敢吃寺庙里分给他的食物,而对他每天要看守的糕点和供果不敢有丝毫的觊觎之心。

一次,因为朱元璋的看管不力,皇觉寺伽蓝殿中伽蓝菩萨身前的供果被老鼠偷吃,监寺大发雷霆,狠狠地斥责了朱元璋一顿。

朱元璋十分生气,他生气的不是老鼠偷吃了果品,而是因为他每天都给伽蓝菩萨擦拭金身,要菩萨保佑他不要受到斥责,结果伽蓝菩萨连面前的供果都看不住。

他越想越气,最后干脆拿起朱笔,在伽蓝菩萨的身后歪七扭八地写了五个字:

流放三千里。

佛本无相,即便是有相,朱元璋也不可能真的将伽蓝菩萨流放三千里,但他成为一代帝王之后,倒是时不时的就将文武百官们流放三千里。

诚然,作为一个具有极强民粹主义精神的帝王,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是历代罕见的。

为了保护农民朋友们的切实利益,他曾经定下了贪污白银六十两即斩首的条例,更是研究出了剥皮揎草,绑缚送官等一系列制度。

(衙门)

所谓剥皮揎草,是指将贪官污吏的皮肤完整地剥下来,然后将内部填满稻草,将其放置在衙门口,起到震慑官僚的作用。

而绑缚送官的意思是,如果官员贪污,老百姓大可拿着绳子给他捆了,然后送到朱元璋面前来治罪。

我想,朱见深是恨贪官的。

在南京皇宫只剩下形单影只的他自己之后,他的脑海中总是会不断闪现出当年自己的父母因为贪官污吏的剥削而活活饿死的惨象,这或许是朱元璋一生的梦魇。

不过,当年那个濠州城的苦孩子历经一番风雨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代帝王,但他却并不会因为成为这天下的主人而沾沾自喜。

百官们俯首在地,山呼万岁,但朱元璋却十分清晰地意识到:

什么万岁,都是骗人的。

在很多自媒体营销号中,我时常能看到人们会把他美化成一个千百年不遇的仁主,对农民,对百姓好到无以复加的帝王,然而事实上,这种评价是不客观的。

(赵翼 形象)

清代文学家赵翼曾经评价朱元璋: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我认为,这个评价倒是十分中肯的。

朱元璋在当年做乞丐流亡的过程中,曾经抢过别的乞丐的馒头,他行军打仗,掳掠天下的时候,也曾经数以万计的屠杀过手无寸铁,已经投降的俘虏,当了皇帝之后,他为了在老家凤阳修建皇宫,征调了无数的民工为他无偿劳作,之后又因为修的不如他的心意而将多数工匠全部杀掉,甚至,朱元璋为了追捕一个盗贼,居然把这名盗贼家乡的几百口人全都杀死。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会有人将残酷的历史审美化,但回首太祖皇帝的一生,其实多半是血腥而残酷的。

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复杂的皇帝,多变的皇帝,但我们绝对不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就完全地评价他的一生。

朱元璋,以及包含朱元璋的历史,虽然彼时已经只是故纸上的一段文字,但他们毕竟不只是文字,而是曾经和你我一样真真正正存在过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 画像)

他们也是肉体凡胎,他们也有生老病死,他们也吃五谷杂粮,他们也要和我们一样,在红尘滚滚中历经爱恨情仇,他们在人生失意时,也会留下“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的感叹,所以他们既是特殊的,也是普通的。

是的,皇帝虽然是皇帝,但在这个前提下,我仍然认为皇帝不是神,而是人。

所以“开局一个碗,组排上王者”的朱元璋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也没有什么值得调侃和惊讶的,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