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大气污染」济南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探讨雾霾治理 科技如何发力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济南市大气污染」济南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探讨雾霾治理科技如何发力。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力度愈来愈大,但“烟锁重楼”的雾霾却越来越严重,原因何在?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日前,济南市科技局组织了“治理雾霾,科技如何发力”主题座谈会,与会的专家、企业代表就雾霾的成因、治霾技术发展与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治理雾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节能减排,要充分发挥科技在监控检测、绿色交通、清洁能源、除尘减排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同时,政府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省城空气检测:设备先进 技术领先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科院)承担了省城空气质量检测的重任。
自2009年7月在泉城广场建成第一个PM2.5自动监测系统以来,济南市已建成16个PM2.5监测点,并联网形成自动监测体系。目前,济南市首批优秀创新团队——“济南市大气污染监控预警技术”创新团队,利用先进的激光雷达技术发展而来的三维空间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全面建成了城市空气质量趋势自动监测站、灰霾与光化学污染超级综合观测站和组合式雷达大气探测系统,形成了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能力,足以让灰霾无所遁形。
以此为基础,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主研发了空气质量数值预测预警平台,并建成了“空气质量信息平台”,可实时发布16个空气检测点收集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一氧化碳和PM2.5等项目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最近24小时浓度均值(臭氧为最近8小时均值)及AQI指数(空气质量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通过网路面向公众发布的数据均为实时监测数据,未经任何人工过滤修改。对于因仪器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异常数据,环保部门会及时按照质控程序校准。
对症下药找“病源”:3年前就完成PM2.5成分分析
医生治病要找到病源,治理PM2.5也是同样的道理。
早在1991年,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就开始针对颗粒物来源进行解析研究。2010年完成了济南市“空气污染物精细化源解析” 项目,具体分析了PM2.5成份及来源,目前正继续就“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显示,济南市的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特色,冬季具有明显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大气污染特别是PM2.5的来源主要是采暖用煤和扬尘。综合全年情况来看,可吸入颗粒物为济南市的首要污染物,占比高达90%以上。在形成大气污染的“贡献”比例上,工业燃煤和扬尘总占比接近50%,机动车尾气约为12%,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粒子为20%,周边城市污染源占8%,其它未知源约10%。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常景彩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据她介绍,2012年,济南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分别为11.45万吨、11.27万吨、6.2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55%、6.48%、9.04%,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出环境承载力。
“把1碗脏水倒进10碗清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净化,可能会得到11碗清水。但要是5碗脏水混入6碗清水中,最后得到的则可能是11碗脏水。”常景彩教授认为,尽管,济南市排放的各项污染物总量逐年下降,但已远远超出环境容量,加之济南市特殊地形的影响,污染物聚集易,扩散难,使得人们感觉污染越来越严重。
节能减排:标准提升快 中小企业行动慢
今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消除重污染天气”。日前,国务院与山东省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7年PM2.5浓度下降20%。
这一目标如何完成?
“节能减排是最直接也最主要的手段。”济南乾坤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国表示,在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因此,要减少、降低污染,必须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的节能减排。
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首先在于国家制定、推行严格的排放标准。近年来,火电厂、水泥、工业锅炉等行业的排放标准一再提升,2012年1月1日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之严苛甚至超过不少发达国家:火电厂烟尘排放限值由50毫克/立方米降至30毫克/立方米;2014年7月1日起,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降为100毫克/立方米。
“我国的大型企业,尤其国有大型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完成节能减排方面做的已经比较到位。”常景彩教授表示,一再提升的标准,促使企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只是,相对设备投入和其使用周期,由于需要追随新标准,部分企业在设备改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前些年炼化企业减排主要是脱硫,后来加上脱硝,近年来则是在提升标准的同时增加除尘、除味等项目,这样一来,企业已经安装的环保设备就可能浪费。
“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拿到政府补贴,它们要上新设备就有困难。”孙志国总经理表示,目前中小企业形成的污染,就总量上来说可能比大型企业还要多,还要严重,希望政府能在中小企业排污监管和政策支持上多下功夫。
技术应用:效果明显 推广尚需发力
近几年,每逢夏收、秋收,济南市多个区县都要大力整治秸秆焚烧。不过,10年来,历城区王舍人镇沙三村从来没有出现过焚烧现象,这片土地的秸秆,都被运送到了村里的秸秆气化站。
“目前秸秆气价格只是天然气的三分之一左右,气化后基本没有杆渣,村民做饭再不烟熏火燎了,环保效益明显。”据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平介绍,已稳定运行11年的秸秆气化站是公司于2002年研发建成的,当时由国家、省、市、区、镇、村、户多方投资120万元,设计供气容量达1000立方米,可供全村500多户村民做饭用气。
据了解,这一项目其实是2008年我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济南机场周围烟尘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治理”的主要成果之一。今年,该公司再获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其“十万吨级工业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生物燃气”可将中药材废渣等工业纤维素气化成为无污染的燃气。
“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能源收益也相当可观,但没有地方政府支持,有些企业的确是有心无力。”谈到项目的推广,该公司技术研发人员表示,尽管公司获得201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也得到了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工程量在中国同行业亦名列前茅,但在山东的项目比较少,主要分布在江苏、甘肃、黑龙江等地。
与会的山东达能动力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尽管公司立足省城,技术先进,客户认可,但由于主要服务中小企业,业务开展比较困难,亟需政府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