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潍坊」潍坊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企业潍坊」潍坊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潍坊国家高新区已经进入“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潍坊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研发经费、人才、金融等六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对策研究
一、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技术创新能否源源不断地发生,技术创新的潜力有多大[1]。目前,中国正值要素投入向创新导向的转型阶段,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及创新驱动战略,有利于扭转企业创新能力弱,在若干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不利局面,从而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亦能为高新区“三次创业”的扬帆起航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二、潍坊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一)工业企业创新投入情况
1.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潍坊高新区自2009年至今,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参见表1),截至2013年,企业数量达到34个①,较2012年新增5个,同比增长17.2%,年均增长35.8%。
表1 2009-2013年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数量变化表
2.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②规模呈增长趋势。2012和2013年的科技活动人员数分别为6598、8495③,同比增长分别为74.6%、28.8%。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数量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分别为10.1%、9.9%;高级专家人数占比分别为3.3%、3%。截止到2013年,潍坊高新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20人、省“泰山学者”3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达到400多人④。
3.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较快增长。据统计,2012年潍坊高新区企业技术中心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53843万元,同比增长12.2%;而2013年为193518万元,同比增长25.8%,较2011年而言,年均增长率为18.8%③。
4.产学研合作稳步发展。2011年,潍坊高新区企业技术中心主要合作院校及科研院所数为6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为67个,随着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的扩张以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重视度的提升,截止到2013年,产学研合作机构及项目数分别升至85个、86个,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2%、13.3%③。
(二)创新成果产出及新产品产出情况
1.专利授权数量增长,专利申请质量逐步提高。2013年,潍坊高新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640件,比上年增长28.2%;授权专利1194件,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28.2%提高到29.3%,发明专利授权数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7.3%提高到8.5%。截至2013年底,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18件,比上年底增长53.6%④。
2.企业研发项目数量稳步提升,自主研发占主导地位。据统计,2013年潍坊高新区企业技术中心共开展研发项目320项,基本与2012年保持持平;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69项,同比增长46.8%。从项目来源看,企业依据自身产品技术特点开展的自选项目是主要来源形式。从项目合作形式看,自主研发是主要合作形式,占研发项目总数的73%;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数占比为27%。从成果形式看,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和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是主要成果形式。其中,处于国际先进及领先技术水平比重达到44.9%,同比增长63%③。
3.新产品生产及销售情况良好。从新产品的生产情况看,2013年新产品产值544132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2%。从销售情况看,新产品销售收入3299664万元,比上年增长25.1%③。
三、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研发梯队参差不齐,研发积极性不高。自2009年以来,虽然高新区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数量以年均35.8%的增长率快速增长,但是拥有省级及以上级别中心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占比较低,而且增长缓慢,企业技术开发实力参差不齐。截止到2013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只有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8家,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只占总中心数量的27.3%,与2012年相比增加1家。受自身研发实力等因素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数量偏少。以2010年~2013年为时间周期,根据企业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的频率进行计算,只有12.5%的企业活动频度超过20%,87.5%的企业活动频度低于20%(表2)。
表2 2010年~2013年企业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频率统计表
2.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创新项目比重较低,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不明显。近年来,高新区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数量稳步增加,但是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创新项目数量仍然不多,占比较低,项目研发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为例,据统计,2012年、2013年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数分别为47个、69个,只占当年研发项目总数的14.9%、21.6%,仍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项目未能列入省级计划;另外,从引领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功能来看,高新区应该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但是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2013年潍坊市分别有438个、544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⑤,高新区只占全市的10.7%和12.7%,连续2年分别落后于寿光市7.3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引领作用不明显。
3.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相对缓慢,占比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从规模上看,虽然企业从事科技活动及拥有的高层次专家人数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上,高层次人才规模增长速度相对缓慢。2013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同比增长19.7%,落后于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规模增长9.1个百分点。从比重上看,一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占比有所下降,2013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为12.9%,较2012年落后0.5个百分点;二是硕士博士占从业人员比重较小(2.77%),低于国家平均水平(4.8%)。从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看,潍坊高新区为2387人,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人数(3051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于中上游水平(第38名)⑥ 。
4.技术创新投入规模增长,但投入强度偏低。根据现行的创新投入国际通行标准(表3),2013年潍坊高新区1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约有22家低于1%,约有55家达到2%左右,约有40家超过5%。也就是说,占比66%左右的企业处于难以长期生存或者仅能勉强维持状态,而只有34%左右的企业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表3 创新投入国际通行标准
(二)成因分析
1.企业自身创新活动受到风险、投资环境等因素制约。目前,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来源多为企业自筹,一旦创新的初始收益无法兑现,企业就可能因此而陷入困境,创新的高风险、高成本使得企业在决策时常常信心不足,影响研发积极性。另一方面,制约还来自外在的宏观经济环境。当前国家正处于要素投入向创新导向转型时期,资源、房地产等行业企业属于高利润企业,有资源、有机会的企业更加关注、更有动力进入这些行业,通过扩大规模、多元化的路径发展,从而避免进行创新带来的风险。
2.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深层次创新合作。目前,潍坊高新区创新主体间的合作非常有限,仍有数量较多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合作格局,还未能实现彼此间相互渗透、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的“触角”难以全面渗透到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一类群体,现有的合作多是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方面,而共建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及技术联盟等深层次合作事宜涉及的还比较少,各主体之间缺乏长期、密切的创新关系网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研发动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深度合作,创新主体的关注点不同,容易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
3.对高技术人才培养及吸纳能力薄弱。目前,潍坊高新区硕士和博士在从业人员中的占比较小,低于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2.03个百分点;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占比也较低,仅为0.22%,远低于国家高新区0.92%的平均水平,排名居于中游水平⑥。除去城市区位、政策吸引等原因,企业重视与否是培养及吸纳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短、平、快”创新,几乎不需要对本企业技术开发人员进行培养,因此丧失了培养本土高技术人才的机遇以及借机吸纳一部分外来人才深造和再研究的平台。
四、措施及建议
(一)培养壮大企业技术中心梯队,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在现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础上,以增加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提高研发能力为主要方式,增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队伍的实力,并不断补充新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一是优化技术创新梯队结构。积极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发挥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权作用,鼓励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R&D机构,加大研究开发费用比重,提高技术人员比例,促进有条件的技术中心开展基础型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增强原始技术创新实力,实现现有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从市到省、省到国家的升级。二是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储备库。优先在技术基础较好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筛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储备库,严格执行评价及复核制度,努力实现“达标一家,纳入一家”,以保证“新血液”源源不断的充实到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三是形成有效地运行机制。企业技术中心的运行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形成既拥有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能力,又拥有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能力的有效机制。
(二)建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平台,加强面向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
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平台既是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延伸,也是架通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密切联系的一座桥梁,能够“面向市场选择开发、面向行业提供服务、面向社会整合资源”。一是及时发布开放实验室、共享设备、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介绍、企业难题招标及人才供需等信息,对部分中小企业急迫使用,但成本投入较高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建立有偿使用制度,避免重复购买建设而引起资源浪费。二是做好政策梳理及指导、项目管理、信息服务等工作并完善技术创新信息网。三是承接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在重点行业加快为各类科研开发、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探索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建立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效运行的良好机制。
(三)设立招才引智平台,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
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用优惠政策引进研发中心,大力实施借脑工程,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潍坊高新区内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加强校地联合、定期举办企业与高校技术合作洽谈会、不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多形式培养本土高层次技术人才,完善本地创新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区内创新资源,鼓励区内企业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建设,并配套相关设施,主动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通过先进的设备、优秀的团队、浓厚的科研氛围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到潍坊高新区进行科研开发,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四)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体系,解决企业资金瓶颈
一是通过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大力发展包括天使投资、创业风险投资、产业并购基金、银行信贷、信用担保、科技保险、小额贷款、企业上市、信托发行、债券发行、融资融劵、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互利共赢的新机制新模式,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集成科技金融资源,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为高新区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保驾护航。
(五)充分利用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后发优势”,缩短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
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充分利用潍坊高新区与先进地区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后发优势”,通过向行业内领先地区进行技术引进、模仿和购买专利来实现技术创新。一是积极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缩短区内企业与先进企业的差距,进而进行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二是在技术引进中加强宏观管理,避免信息闭塞,从而避免重复引进、盲目引进以及低水平引进。对于一些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创新服务平台的方式统一引进,通过产学研联合消化吸收后,转移至企业。
(六)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技术创新整体效能
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战略联盟,围绕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积极引导行业骨干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重点产业链、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联盟。通过产学研联合,以大企业为依托,发挥龙头骨干影响,汇聚多方创新资源,推动协调创新,以高效的资源配置激活创新活力,切实改变科研与产业、研发与应用相脱节的状况,实现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
数据来源:
①潍坊高新区经济发展局
②科技活动人员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
③潍坊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企业技术中心运营情况季度调查表》
④潍坊高新区统计局
⑤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
⑥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会武博士“潍坊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思考与建议”演讲稿。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作者简介:陈哲,男,1984年6月出生,山东利津人,现工作于潍坊高新区经济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