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济宁市」济宁与浙大合作构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互联网 2017-12-26 14:57:45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浙江大学济宁市」济宁与浙大合作构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本报讯 “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完成的复杂工况下电机系统高效能运行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亿”、“企业通过与浙江大学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搭建了“浙江大学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分中心”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新风光电子董事长何洪臣、泰丰液压副总沈先锋在12月12日“浙江大学济宁市企业工作站成立暨合作对接活动”上作为与浙江大学合作典型代表道出了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捷径。
当天,7家企业与浙江大学签订共建企业工作站协议并授牌,有了高端技术智囊。浙江大学9位专家分别在会议现场和企业现场为参会企业技术难题把脉问诊。济宁市人大副主任张玉华出席会议,济宁市科技局局长王亚栋主持。

政府搭桥,校企结缘结硕果

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常常面临资源匹配难、技术对接难、项目落地难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而且,济宁市高校院所少,但企业技术需求多,供需矛盾较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济宁市科技局积极牵线搭桥,2017年先后开展“中科院-山东省工业生物技术对接洽谈会”、“济宁市科技创新技术对接洽谈会暨2017高层次人才服务济宁行”、“山东(济宁)-荷兰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等产学研合作活动,为企业科技创新将高校院所资源请到“家门口”,一大批创新活跃的科技型企业在家门口挂上了“专家号”。
众多合作高校中,浙江大学建立了模式灵活高效的技术转移体系,与济宁市合作成效独树一帜。2009年,市校签订合作协议,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济宁中心在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在双方努力下,济宁市企业与浙江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40余项,开展专家教授企业行、专题对接等产学研活动30余次,发布成果3000项以上,培训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人员1000余人次/年,合作领域覆盖工程机械、电力电子、新能源等济宁市主导产业。其中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制的“沙漠型推土机”,技术到达国内领先水平;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汪槱生院士共建济宁市第1家院士工作站,引进专家16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教授及博导7人,博士5人,培养企业技术骨干50余人,企业新增产值2.27亿,利税5677万元;浙江大学电气学院何湘宁教授与新风光电子等单位联合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谭建荣院士与山东神力索具共建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团队,帮助企业建立典型索具产品受力数字化模型平台,促进企业发展……高校创新资源是针对济宁市创新资源不足,补齐创新短板的一招制胜棋。

创新模式,构建1+N服务体系

在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基础上,济宁市科技局积极对接,开启与浙江大学第二轮合作。7月18日,济宁市在杭州举办的专题科技合作对接活动,与浙江大学再次签订共建“浙江大学济宁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浙江大学济宁技术转移中心”指导下,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制造等该市重点行业领域,筛选重点企业与浙大大学共建企业工作站,打造济宁技术转移合作的“1中心+N企业工作站”服务模式。
7月份以来,双方组织数次专题校企精准对接活动,走访调研并确定依托7家企业组建企业工作站,梳理了下步的合作模式和愿景,浙江大学将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企业工作站这一合作模式将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背靠浙江大学创新资源服务产业链条创新。

精准服务,培育创新领军型企业

浙江大学济宁企业工作站推动了合作工作机制下沉、创新资源下沉、服务重心下沉。科技合作精准化,济宁市科技局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的有力法宝和工作目标。2017年,济宁市科技局征集有效企业技术需求100项,实现校企一对一精准对接100项,引导开展各类重点产学研合作活动35次,针对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技术支持,进一步挖掘提升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占据主导地位、具备先进优势的创新领军型企业。
(通讯员 李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