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共事业总公司「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
最近很多人关注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共事业总公司「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共事业总公司「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是汕头保税区松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松田电子科技”)展厅内关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词。就在今年初,松田电子科技申报了2021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林榕在采访中毫不掩饰企业对“专精特新”这个称号的重视。
“这是我们松田成立至今一直坚持的理念”,林榕向记者介绍,“即要通过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有效实施,发展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与研发的企业。”对于今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申请,林榕显得信心满满。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林榕的信心,也源自于企业成立20多年来,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坚守与创新。
截至目前,汕头市2021年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共51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行业细分领域创新突围,正成为汕头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关键力量。
亮成绩▶▷
已有三家国家级“小巨人”
走进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联新材”)的生产车间,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偌大的车间,庞大的制造设备在数字化系统控制下执行全自动生产,工作人员实时查看电子显示屏上的生产数据,确保设备运作正常。
这是美联新材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生产的缩影。今年,美联新材顺利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成为汕头第三家“小巨人”企业。
“能获得这个称号,说明我们在行业内的突出地位得到国家的肯定。”美联新材董事、副总经理段文勇告诉记者,经过21年的发展,美联新材已成为国内色母粒行业领头羊,同时也是色母粒行业里第一家上市企业。目前,企业拥有多条国际先进的塑料色母粒生产线,能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打破外资企业垄断行业市场的局面。
“获得这个称号一方面是认可和鼓励,另一方面则是鞭策。”段文勇坦言,美联新材的愿景是要成为国际顶尖的色母粒企业,但目前对比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也希望能借助国家、省市政策支持,继续在行业内做大做强,实现战略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汕头另外两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别是汕头市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伟达智能具有20多年塑机装备制造历史,具有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模具定制、成品生产和运营的经验,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外2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致力于打造塑料制品智能工厂。贝斯特科技则是薄膜用功能性母料的专业供应商,年产能近万吨,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BOPP高端抗静电和防粘结母料占据国内60%—70%的市场份额。
占份额▶▷
澄海“专精特新”一枝独秀
资料显示,51家“专精特新”企业成立时间集中在2001—2010年,其中2001—2005年最多为17家,2006—2010年次之为15家。“这表明培育成熟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时间约要10年以上。”汕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汕头51家“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橡胶和塑料制品、文教工美和娱乐用品、造纸和纸制品、通用设备行业,分别为12家、9家、5家和4家。其中,第一及第二大类21家,属于工艺玩具类企业;第三大类属于印刷包装类企业,第四类属于机械制造类企业,基本属于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企业占比低,计算机类2家、软件类1家、生物医药类1家。
根据数据,51家“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澄海区、金平区,分别为24家和10家,其中尤以澄海区24家一枝独秀;而传统的工业大区潮阳区、潮南区分别为3家和1家;高新、综保区两个功能区共有5家,发展空间,更需进一步拓展。
“只有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中小企业才能充分彰显企业灵气、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该负责人透露,目前,申报2021年度省级“专精特新”的企业已有30多家。
“另一层面说明越来越多企业重视。”林榕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有政策,还有资金补贴扶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就连刚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强调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的。”林榕说,这让科技型制造企业看到奋斗方向。
促创新▶▷
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鼓励“专精特新”,实质是鼓励创新。创新活力足,“专精特新”才会多。对中小企业来说,创新是发展和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专注于特定领域,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有力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19—2021年,汕头51家“专精特新”企业的研发支出分别为3.42亿元、3.61亿元、3.92亿元,占主营收的4.7%、4.68%和4.78%,其研发投入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企业整体的研发投入在4.7%左右,该部分表现在知识产权积累分析,有较突出的表现,其中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各占15%,分别为269个和283个,两部分约占30%,充分说明企业重视深度的研发投入,该部分是保障“专精特新”的基础。
51家“专精特新”企业在技术中心及工程中心的建设方面热情高涨,共有省级、市级技术中心30个;工程中心43个,共73个,平均约1.43个,即使排除部分重叠,每个企业平均也可能拥有一个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对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引导制造企业特别是数量庞大的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没有科技创新,企业也难以做大做强,我们会继续坚持做实业,利用科技创新和先进设备,将色母粒行业中各品类产品越做越精细。”段文勇如是说。
抓关键▶▷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中小企业好,经济才会好;专精特新强,中小企业才会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必急于盲目扩大规模,而要继续专注于做深做细做专,不断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掌握核心技术,进而对行业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通过培育一大批这样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汕头将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聚焦重点产业,努力打造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依托现有产业、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而汕头要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关键。近年来,汕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在行政服务、金融供给等方面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新发布的“民营经济25条”,其中有一条正是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占据产业链核心的“隐形冠军”。
汕头市工信局表示,该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联合有关部门全力推进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并建立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扩大新增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工信部“小巨人”企业。对于被认定为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用好用足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记者】 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余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