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万佳安许明」

互联网 2023-01-31 17:51:22

最近很多人关注智能锁\\「万佳安许明」,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智能锁\\「万佳安许明」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在智能门锁领域,他的身份很特殊:既是老将,也是新兵。

2003年,在几近空白的市场中,他自主研发出了第一代指纹锁,并迅速实现了2.0的迭代升级,成为赛道上的先发者;2015年,他卖掉了原来的智能锁品牌,毅然切换赛道,抽身专注物联安防的发展;2018年,基于“定制化的全屋智能”战略,他重拾老本行,以智能锁为入口重新切入智能家居赛道。

一进一出间,万佳安董事长张能锋开启了二次创业征程。重返赛道,“老将新兵”的他,将如何在激烈的赛程上实现弯道超车?

智能锁上的北京奥运

2008年6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北京奥运。作为主场馆的鸟巢,奥运会期间每天迎来送往观众9万多人次,张能锋便是其中一员。

那一天,从深圳赶来的他,站在鸟巢里,满怀期待。是的,在这座造价34亿元的标志性建筑里,有他五年的心血。从0到1,作为第一批涉足智能门锁品类的探路者,他的指纹锁被应用到了鸟巢展馆的100多扇大门上。

“这是奥运会场馆第一次应用指纹技术产品。”张能锋说。回忆起这次合作,他的最大感受是——奥运会是一个触点,它让智能门锁真正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在此之前,他用了1800多天来重复一件事情——打磨产品与升级体验。成立于98年的万佳安以智能安防起家,成熟的技术为他在03年切入指纹锁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凭借先天的技术优势,他仅用了五个月就研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指纹锁,但随后却用了几乎五年的时间来培育市场。

对他而言,做智能锁,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消费认知。

2003年,智能门锁行业刚起步。据相关数据显示,彼时国内智能门锁品牌不足30家,行业总规模不足1亿,用户对于智能锁品类的认知几乎为零。在这样一个市场下切入智能锁品类,张能锋坦言最初只是为了母亲。

那一年,母亲从老家来到深圳,老人家经常忘记带钥匙,他看在眼里。有一天,忘带钥匙的母亲为了不打扰他工作,愣是在家门口从早上等到凌晨两点。深夜加班归来的他,看着楼道里的母亲,下定决心要造出一款不用钥匙的门锁。

这是他第一把指纹锁的由来。而这把锁的推出,却让他看到了潜在的市场空间。于是,张能锋开始聚焦智能锁品类,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智能锁品牌,并在随后十年实现了智能锁产品的多次迭代升级,成为了行业的先发者。

然而,2015年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涌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张能锋却毅然把经营了12年的品牌卖给了一家海外知名上市公司,抽身专注安防领域的发展。有人评价这波操作“难以理解”,而他坦言是希望这个品牌能走得更远。

“03年至08年,我们引领了智能锁;08年到13年,我们发展了智能锁;但是13年到18年这个爆发期,我们错过了。”错过了“黄金五年”的张能锋,在18年再次重启智能锁战略,原因是“基于万佳安全屋智能战略的启动,我们需要一个落脚点,于是我想到了智能锁,这是我最擅长的部分,也是开启智能家居的第一步。”

二次创业:智慧门锁上的未来

重新回到智能锁赛道,张能锋坦言压力与动力并存。

与五年前相比,整个市场环境发了改变:一是“红海”竞争,大家都在做智能家居,而每一家智能家居品牌都有自己的智能锁单品;二是智能锁的营销方式和消费触点发生了改变;三是技术的进步赋予了智能锁更多的使用价值。

“但我们很清楚未来智能锁会走向哪里,所以我们能够做出颠覆性的产品。”张能锋说。在他看来,智能门锁的发展终将经历三个阶段:1.0的机械锁,2.0的智能锁,未来则向3.0的智慧门锁转型,因为智能的核心不在硬件,而在云端连接。他认为,未来的门锁应该是具备“大脑”的,可以通过云端连接而具有识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更像是一个智能“管家”。

“当锁有了大脑,它就可以跟家里的东西联动。在我到家的那一刻,它就知道我的需求。”他为智慧门锁设计的逻辑是:当它识别到用户的时候,就能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并为其解决问题。比如,在张能锋的眼里,一把门锁应该是一个连接点,它不仅仅是为了安防,更应该具有轻社交的功能,变成轻社交的应用,比如语音电话功能的开发。

未来版图:定制化的全屋智能

未来,他给万佳安划定的标签是“物联网的一站式提供商”,主要覆盖三大板块业务:安防物联,行业物联和家居物联。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圈出了两个重点:一是构建生态,与腾讯云联动不断迭代与升级产品;二是打造爆品,通过爆品提升用户认知与打造市场口碑。

“对于用户而言,痛点就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一把好的智能锁,因为智能锁已经跳出了安全的范畴,升级为生活方式。”张能锋说。因此谈及未来愿景,他希望能通过“场景 产品”,实现定制化的全屋定制,让用户可以通过指尖上的轻便操作真正享受到智能带来的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