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三村来历「村史馆建设」

互联网 2023-01-31 18:09:58

最近很多人关注李十三村来历「村史馆建设」,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李十三村来历「村史馆建设」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新超,这是李十三村李芳桂民间协会的会议记录和账目,你们现在筹建村史馆应该能用上。”1月17日,在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86岁的李世民老人将一摞资料交给了李十三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新超。

李新超今年32岁,2013年从西安财经学院(现西安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渭南市一家影视公司工作。因为有影视剪辑、宣传策划的长处,李新超经常协助村上或村民拍摄记录,对李十三村各项大事都有记录。

2021年4月,李新超担任李十三村村委会副主任后,在下半年启动李十三村村史馆筹建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采访调查,整理数百年的家谱、挖掘村民故事,从村民的口述和陈旧的老物件中窥探村子变化的另一面。

走进数百年的家族史

明洪武年间,李十三村始祖迁徙至渭南县(今临渭区)小钟村,李家人丁兴旺分居成庄。始祖在原籍排行十三,人们便将此村改称为“李十三村”,始祖的五子分为“五门”。

李十三家谱经乾隆、道光、光绪、民国、20世纪90年代五次重修。家谱历经数百年,有过好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清同治年间,关中战乱频发,兵荒马乱之时,李十三村一名叫李喜的人,偶然发现尚未烧毁的李十三村家谱,将其贴身携带逃至他乡,这才使家谱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家谱每一页纸都薄如蝉翼,洇开的墨透过纸张,字迹已有些模糊。若不及时保护,李十三村数百年的历史将无人得知。2021年12月,李新超和同事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家谱做成电子树状图。打印出来后有20多米长,1米多宽。电子版的家谱让一般人能够看懂,而且便于保存。趁着整理家谱,李新超和村干部将最近20多年的家谱也接续上了。

“李十三家谱依明清民间家谱编撰体例,主要包括姓氏渊源、世系、恩荣、族产、艺文著述等内容。家谱自始祖李十三起至今历二十余世,完整记述了李十三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以及家族成员科第等情况。”李新超说。在李十三家谱中有4本册子名为社账交流本,详细记录了自清光绪至20世纪60年代以来,家族内部关于族产的交流保管情况。

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

李新超在村里走访时,老人讲述了许多李十三村不为人知的历史。每个人的经历鲜活而又生动,与时代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1949年,永丰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一股军队经过李十三村。李十三村村民刘天喜当时只有10多岁,还在村子私塾读书。“西北野战军军令非常严格,所有官兵晚上就睡在路边。到第二天,他们还帮助村民挑水。”刘天喜说。

1959年前后,因兴建三门峡水库,华阴三门峡库区的群众迁入渭北。当时,李十三村也承担接收移民的任务,华阴60多户人家搬到李十三村。此后,华阴人和李姓人通婚结亲,相处非常融洽。李十三村团结、包容的生存理念渗透到村民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1966年3月6日这一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是我入党的时间。”李世民老人给李新超讲到自己入党经历时,非常激动。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村民就是历史的见证者。李十三村的历史是由每个村民的经历构成,并且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改革密不可分。在这种口述的方式中,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近,而且也更加真实。”李新超说。

村民和同事的支持

同事樊轲听李新超讲李十三村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这次听说他正在筹建村史馆,立马拎着摄像机就过来了。

“感觉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挖掘的过程就很有意思。我能看到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能了解到我们的祖辈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比如看到用毛笔写的族谱和李芳桂剧本,有一种和古人交流的感觉。我想将挖掘村史的过程记录下来,最后制作一个纪录片。”樊轲说。

李十三村村民李志荣非常支持建村史馆,经常给李新超提一些非常关键的想法。“新超在村史内容挖掘上非常下功夫,比如像整理家谱、走访村民这些工作非常细致、用心。我对老辈人的名字记得比较清楚,会帮他们订正人物名字。”李志荣说。

李新超认为,村史馆最核心的功能是向内的凝聚作用,为村民留下一个根。

来源: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