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商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趋势」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农业电商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趋势」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农业电商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帮助到您。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经营流通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电商不仅极大的扩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能通过大数据有效引导和组织农业生产,对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的深度融合,将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带动农产品电商全面升级,产生更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回顾(一)我国农产品电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期(1998-2004年),以粮食、棉花网上交易为标志。
1998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现名“中华粮网”)开始进行网上粮食交易;2002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推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并提供资金、物流配送、信息等配套服务。这一时期,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局限于大宗交易,只是现货交易的一种补充。
第二阶段:形成期(2005-2011年),以生鲜农产品网上交易为标志。
2009开始,全国涌现了一大批生鲜电商,改写了人们对农产品电商客体的定义和内容,生鲜农产品电商品牌运营一时成为热点。这一时期,农产品电商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
第三阶段:成长期(2012-2014年),以农产品电商创新模式的竞相推出为标志。
2014年,随着电商的广泛普及,B2C、C2C、C2B、O2O等各种电商模式被应用于农产品电商;同时,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大量先进信息技术被引入农产品电商。这一时期,农产品电商受资本青睐,融资和兼并重组频发。
第四阶段:发展期(2015年至今),以农产品电商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标志。
随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 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等诸多政策文件的实施,农产品电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购买特色农产品。
(二)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是农产品电商主流趋势
技术进步支撑精细化。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精准农业、订单农业的发展,支撑了不断细分的农产品电商市场,将不断迎合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品质把控倒逼标准化。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和流通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电商平台正从营建经营渠道向把控生产品质演进,倒逼农产品生产端改良工艺和服务,提升品质,我国农产品电商的标准化即将破局。
消费升级呼唤品牌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化农产品踩着全社会消费升级的节奏,走出了低价竞争的误区,实现了自身产品的溢价,赋予了农产品品牌新的内涵和外延,正在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途径提速农产品品牌化的进程。
我国农产品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小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仍以单一农户经营为主,农产品要么缺乏特色,要么有特色没规模,要么有规模没价值,要么有价值没品牌,很难形成网上可销售的商品。不少地方特色农产品出自家庭作坊式生产或个体加工,受限于场地、人员、设备等条件,很难达到申请生产许可证的要求,导致地方特色农产品无法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合规”销售。
(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一大“痛点”,是传统的小规模农户所具备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意识与现代化零售业的产品标准化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很低,广大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电子商务的采购、销售标准,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包装化亟待提高。正如有些运营商所言,“农业处于19世纪,电商处于21世纪,二者很难牵手”。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度低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上,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没有完全纳入法律范畴,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明确和肯定。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四)冷链物流设施不足、物流配送存在障碍
农产品全程冷链投入大,冷链物流设施普遍不足,同时缺乏为中小电商企业和农户提供标准化冷链物流的公共服务平台,导致生鲜农产品网销困难。不少生鲜农产品的产地预冷不足,运到大中城市预冷成本高、浪费大。同时,出于数据安全和市场竞争考虑,目前从事农村物流配送的企业、机构之间配送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物流单据数据没有打通,“满车来空车去”式的单向物流较多。
(五)电商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
农村电商运营人才、专业运营商、稳定的村级站点负责人缺乏。同时,电商培训注重普及式,设计、包装等专业化培训少,培训层次浅。部分地方政府委托企业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真正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推进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对策(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产品产量较大且有上网销售需求的地区,由政府补贴,提升带宽、增设服务器等,建成适于电子商务交易的网络平台。改变重生产、轻运输的传统观念,加大对农产品田头预处理设施、保险基地、冷链运输、批发市场、冷库等项目建设的财政性资金补贴力度,加快产销两地冷库、冷链批发市场等冷链设施建设和销地便利店等营销网络建设。
(二)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大力推进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智能终端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电商中的应用。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通过云计算技术,提升电商平台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运营投资从而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电商平台的综合决策奠定基础;利用智能终端技术深化解决电商平台的电子支付问题,推动整个信息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优化农产品电商的政策环境
在优化产品电商发展环境方面,要推进电子商务立法工作,健全标准体系,加快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要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推进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四)加强农产品标准化
鼓励政府联合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各级政府要积极与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合作,优先突破农产品标准化。建议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率先从线上销售占比高的农产品开始,研究实施财政资金支持的“农产品标准化”项目。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除加贴编码外,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有利于责任追究。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李道亮
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多农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