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保险产品的创新研究「科技赋能保险行业」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背景下保险产品的创新研究「科技赋能保险行业」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互联网背景下保险产品的创新研究「科技赋能保险行业」,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场追逐互联网保险的盛宴似乎要来了。近日,腾讯“保险服务”正式亮相微信钱包九宫格的最后一格。由于手握9.63亿活跃用户,业界惊呼互联网保险巨无霸来了!事实上,不止是腾讯,蚂蚁金服、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已盯入互联网保险这一领地。巨头争相杀入,或将带来更多场景和创新,助力互联网保险做大“蛋糕”。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18年,整个保险中介业的新单规模保费将突破150亿元。
互联网保险平台潮起
11月2日,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正式上线,这也是腾讯控股的首家保险代理公司,由腾讯持股57.8%,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在参股众安保险、和泰人寿和英杰华人寿之后,腾讯也正式控股了一家保险公司,补上了金融板块重要的一块拼图。
阿里巴巴也在保险中介行业悄然布局。阿里巴巴通过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宝)拿到了一张中介牌照——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据悉,蚂蚁金服旗下已拥有两家保险代理公司。除保进保险代理外,另一家为上海蚂蚁韵保保险代理,唯一股东是蚂蚁金服。
百度全资收购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借此获得保险中介牌照。
另一家巨头京东虽未正式入局,但始终对保险业蠢蠢欲动。京东金融在2015年时基于电商平台发布了一些创新型险种,此后京东拟在四川申请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在2017京东开年大会上,刘强东表示,“京东一定会做保险,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有流量和场景作为后盾,互联网公司貌似对互联网保险这块蛋糕可以有恃无恐。
近日,有消息称今日头条多次向监管机构咨询保险牌照事宜,或并非空穴来风。此外,大量资本及机构纷纷涉足互联网保险行业,更有超过100家传统保险公司开设互联网平台。
我国互联网保险进入爆发期
追溯中国互联网保险的起源,2013年11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在上海成立。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保险完成了最初的探索阶段。从2011年到2013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从28家增加到76家(占机构总数的56.3%),互联网保费收入从31.99亿元增加到317.9亿元。而到了2015年,平台则超过了一百家达到110家。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347亿元,较2015年(2234亿元)增长了113亿元,增幅5%。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0.7%大幅提升至2016年的7.6%。中国的互联网保险或已进入爆发期。国保监会11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的发展情况,称互联网保险公司已高速发展。而“互联网第一股”众安保险9月28日以59.7港元的发行价登陆港股,或许更印证了这一点。
以巨头们拿下保险中介牌照以及开放互联网保险平台的时间来看,他们杀入互联网保险并非在该领域快速上涨时期,而是处在调整时期。从保费收入来看,今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实际上处于下滑态势。根据中保协报告,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险市场规模发展势头放缓,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010.5亿元,同比下滑10.9%;同时,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累计237.75亿元,同比下降了20.01%。
尽管发展速度暂时放缓,但这并未影响业界人士看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互联网保险仍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创新技术方能做大行业蛋糕
巨头们接连杀入充分表明其看好互联网保险的前景。业界对此的观点是,互联网巨头接连杀入保险中介行业必然带来巨变,浅层变化是,保险销售端会被更多渠道分流,标准化产品可能会更多地向流量巨头聚拢;深层变化将体现在:巨头深耕保险,将让大众高频、便捷地接触保险,丰富保险场景,创新保险经营模式,从而做大“蛋糕”。
那么,保险领域有哪些新机会?定制保险将成为主流、按需保险成为可能。个性化定制保险,首先要分解、细化原有保险产品,从全时型向短时型转变,从突出多功能向突出专一功能转变,从面向多方位朝着面向单一方位转变,预测、估算风险要更精确。其次要无缝对接各消费平台、消费场景,直接获取用户行为和场景数据信息,尤其要了解碎片化消费可能发生的风险。再次运用保险科技高效筛选并精确分析市场需求数据,准确判断用户需求,即时推送保险产品和服务。
可以说,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力,将会使互联网保险迎来全新的气象。但对于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若改变的只是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那么结果只是原有“蛋糕”的重新切割。因此,“万物互联”时代下,只有采取更多实质性行动,行业的蛋糕才能进一步地做大。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源自通信信息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