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王海是干嘛的「打假骗局」

互联网 2023-02-12 15:29:30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打假王海是干嘛的「打假骗局」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打假王海是干嘛的「打假骗局」,希望能帮助到您。

王海的打假重锤,挥向罗永浩

罗永浩最近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继A股上市梦碎之后,最赚钱的直播带货业务又迎来了王海的打假重锤!

罗永浩被锤的重点主要有二:

首先,罗永浩在直播间卖的漱口水涉嫌虚假宣传。明明只是一瓶漱口水而已,却用洗牙视频来表现清洁效果。而虚假宣传的后果,就是赔钱,退一赔三,起步价都是500元。

其次,罗永浩带货的邓特艾科漱口水是假洋鬼子,涉嫌虚标厂名厂址,连代言人可能都是和某法国母婴营养品牌“拼单”请的外国演员。

扯出一根线头,就足以毁掉一整件衣服。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罗永浩此前带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被一条条扒出,例如AvecMoi益生菌牙膏同样涉嫌虚假宣传。

另外,罗永浩今天还被指出,在“交个朋友”直播间销售假兰蔻(或水货)唇膏,卖家因为拿不出合法的采买链路证明和欧莱雅授权,已经关店整顿。

此前,还有消费者表示,在“交个朋友”直播间购买的“皮尔卡丹”品牌羊毛衫不是纯羊毛,而是假货。

先是一锤子砸碎了辛巴的直播间,后又几锤子连续砸向罗永浩的直播间,借着这两个超级大网红,王海的打假之路,在2020年的冬天迎来了一个轰轰烈烈的高潮。

要不是这次打假辛巴和罗永浩,王海“打假第一人”的名号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但他在打假界的名号可是响当当!

他曾被央视315评为年度人物,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都称他为中国消费者的保护者……

然而王海本人却说:“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高尚。”

当初,22岁的王海用两副索尼耳机双倍索赔成功之后,发现了打假的“商机”。在之后的短短50天内,他赚了8千块,那时候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百块钱。

2010年,王海结束了单打独斗的打假生涯,成立了一家公司,配备了强大的律师团队和安保团队,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打假盈利模式。

王海已经把打假这件事变成了一项程式化、规模化的工作了。

就拿面膜来说,工作人员首先会通过数据对比,淘汰那些年销售额低于3000万的,然后再统计是否打过广告超十次,是否有足够的赔偿能力。锁定目标之后,方能一击即中!

2015年,有媒体报道,王海打假一单的起步价是30万,在2015年一共买了202万假货,赚了400多万。

你不知道的淘宝职业打假人

这世上,只要是条致富路,就有千千万万人往上冲,打假也不例外。

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崛起,人们在网上买到假货的几率越来越高,可以说,正是电商平台给打假人提供了一片掘金富矿。

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法》、《食品安全法》等多条规定给了打假人底气,他们可以获得“假一赔三”,甚至是“假一赔十”的补偿。这意味着,打假人的收入是十分可观的。

而业内将职业打假人分为了四个等级:

最底层的打假人占到了这个行业的80%,他们的目标以莆田系为主。

他们瞄准了某个产品之后,假装正常的消费者,在向卖家咨询的过程中套话,让卖家承认自己卖的是假货。他们收到货之后,便以假货为威胁索赔,索赔不成便向平台举报。

第三层的打假人一般是瞄准产品的标签问题。

例如某些食品缺乏生产日期等必要信息、使用某一禁用食品添加剂……他们依靠大量的线下商超查找比对、或在电商平台浏览产品信息发现问题。

这一层的打假人付出更多,收获自然也就更多,可以按食品安全法的第148条规定索赔十倍。

第二层的打假人主要以食品中的非法添加为靶子。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23条规定,对生产经营食品中添加药品的食品处罚起步金额就是10万元到20万元。打假人将以此逼迫商家和解,如果和解不成,下一步就是投诉。

总之,卖家一旦被盯上,就是凶多吉少。

而最高级别的打假人,主打检测,辛巴的燕窝事件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他们要了解相关的产业内幕,也要有相关的检测知识,最后,还要支付高昂的检测费用。

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打假人做到这个级别,已经是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程度。

在淘宝上,诞生了一大批的富豪卖家,其中不乏有靠卖山寨、违规产品收获巨额利润的。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靠卖假货挣大钱,自然有人能够靠打假挣大钱。

打假人不该被骂!

关于打假这个行业,其实在民间存在着众多争议。

外界抹黑打假人的原因,无非是他们以打假谋利。

在大众的认知里,正义、奉献、助人为乐等美德但凡与钱沾上点边,就足以让美德变成黑点。

举个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在抗疫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钟南山院士,因为1200元的挂号费被骂,因为他儿子用爱马仕皮带被网友无脑指责。

在网友眼里,钟南山院士该是什么样呢?

永远保持一个科学家朴素的、甚至是贫穷的形象。

那么,在网友眼里,打假人又该是什么样?

高举正义的旗帜,高喊为消费者维权的口号,无私奉献,将打假所获得的所有赔偿,一分不剩地分给消费者,送到贫困山区……

凭什么?

我们抛开那些“虚伪的正义”,再回到“谋利”这一基本事实上来。

打假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法律框架内活动的,行使的都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去法院起诉、索赔,走的是正儿八经的法律程序,依靠的是正儿八经的法律条文、国家安全标准,针对的是确确实实不符合规范的产品。

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与其批判打假人,不如去批判那些让他们有“假”可打的商家。是那些商家欺骗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们的所作所为,才确确实实触及了法律的红线!

哪怕打假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正义,也不是被骂的理由,他们伤害的,只可能是那些卖假货的商家。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打假人多打一次假,就会少被坑一次。

作者: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