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印度市场大「中国出口印度的手机」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手机在印度市场大「中国出口印度的手机」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手机在印度市场大「中国出口印度的手机」,希望能帮助到您。
你可能不用小米的手机,也对雷军知之甚少,但你一定知道“Are You OK”。
在 B 站,这个鬼畜视频的播放量已突破 4000 万,甚至入选了“入站必刷 85 大视频”。
七年过去了,果子因为写这篇推送去重温了一下经典,发现竟然还有 30 人在看,就离谱。
在网易云,这首歌也有着将近 7W 的评论,甚至还有“猴王怒耍恒河猴”这充满历史感的评论,记录下小米手机曾经一机难求的辉煌。
这一切的万恶之源,正是小米于 2015 年在新德里的的小米 4i 和小米手环发布会。为了表达对印度市场和用户的重视,雷军亲临发布会,并充满自信地发表了英语演讲。
但他显然低估了 “India Mifans” 的热情,面对疯狂激动、一直在欢呼的印度米粉,雷总问出了那句经典的,“Are You OK?”
在五年后,雷总录小米十周年宣传视频时,还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面对“最大的笑话是什么”的问题,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回答。
印度米粉对小米的狂热,恰似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一个缩影。
在巅峰时期,中国手机品牌的印度市占率高达 74%,印度本土品牌市占率不足 1%,国产手机在印度大受欢迎。
可能数十年后,印度人还会记得,那些年被中国手机支配的恐惧。
来到近两年,情况急转直下:税务问题、罚款、新政出台……
“蜜月期”过后,随着印度政府对中国手机品牌的打压与“制裁”,国产手机在印度的前景,很不 OK。
国产手机与印度市场,是怎么“如胶似漆”,又是怎么“破镜难圆”?
印度市场,海外粮仓
可能许多狐友不知道,最早抢占印度手机市场的,是一个已经破产了的品牌:金立。
2012 年中,金立决定成立印度分公司,尝试在当地推出自己的品牌手机。在时任总裁卢伟冰的运作下,金立手机于 2013 年 1 月正式在印度启动销售,年销量约 100 万台。
到了 2014 年,金立已经成为印度第六大手机品牌,出货量接近 400 万台。
也正是这一年,小米通过和当地电商合作,开始全面进军印度市场,凭借的就是互联网销售模式和较高的产品性价比。
写到这,果子似乎知道了为啥,雷总后来把卢总拉上一起喝小米粥了。金立正统在红米,反米复金正当时!(划掉)
紧随其后的,是 OPPO 和 vivo。蓝绿大厂凭借国内有着丰富的线下经验,同样在印度大施拳脚。
印度的城市乡镇形态,与公共交通不发达,使其消费者的主流消费方式仍以线下渠道为主。蓝绿大厂以类似代理的身份入驻核心城市,并在周边城镇、乡村设立配套的服务中心。
还有两个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可以说和印度密切相关,那就是同源于绿厂的一加和 realme。
对于“出口转内销”的 realme,印度可以说是它发掘第一桶金的宝地。凭借着性价比这个大杀器,realme 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品牌。
根据数据统计机构 Canalys 公布的,《2022 年第二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报告》,realme 在今年 Q2 达到了 17% 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直追前面的小米(红米)和三星。
一加,同样也曾经在印度证明了自己。尽管市占率不高,但一加曾是在印度市场500元美元以上价位段,为数不多能与苹果正面竞争的品牌。
去年,可以说是中国手机在印度的高光时期。
同样是根据 Canalys 的数据,印度 2021 年手机出货量 1.62 亿部,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其中小米的出货量为 4050 万部,市占率约 25%,排名第一;三星排名第二,市占率约19%。
而 vivo 排名第三,市占率16%;realme 第四,15%;OPPO 第五,12%。中国厂商出货量占比,已经在近三年一直超过 75%。
也正是因为如此亮眼的表现,刺激到了印度政府,及其本土的手机企业。一场针对中国手机品牌的行动,早已暗中开始。
印度出手,HMOV遭殃
最近一年里,印度频频以“涉嫌洗钱”、“逃税”、“做假账”的各种由头,打压中国手机厂商,当地营商环境加速恶化。
让果子给狐友们好好盘盘,阿三都使出了啥手段:
去年 12 月份,印度税务部门以涉嫌逃税为由,突击搜查了小米、OPPO 位于金奈(印度第四大城市)的斯克里伯鲁布德工业园的几个办公室,原因是:
“收到了可靠情报,表明上述企业涉嫌做假账逃税”。
今年 1 月份,印度财政部又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逃税 65.3 亿卢比,约 5.5 亿人民币,原因是:
小米印度公司从海外进口小米手机和手机零配件,在申报关税时,“未上报包含在进口产品中的专利版税和授权费,违反了印度的关税法”。
或许是觉得雷大善人太好欺负了,印度执法部门在四月又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中,约 48 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原因是:
“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对海外实体非法汇款”。
据估算,这些资产的价值,相当于小米 2022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的 160%。
这不能忍啊!于是小米将印度执法局告上法庭,资产冻结才得到解除。
虽然扳回了一局,但小米在印度的环境已经十分恶劣了。而比起小米,另外手机厂商则更惨,例如蓝厂。
仅仅三个月后,也就是今年 7 月,印度执法局一天之内在全印度 44个地点突击搜查 vivo,说是“要调查洗钱活动”。vivo 被指控把将近 80 亿美元转移到国外(主要是中国),目的是避税。
历史惊人地相似,vivo 又被冻结了 119 个银行账户,总金额高达 3.9 亿人民币。蓝厂也像小米一样说法院见,得到的回复却是:
可以解除冻结,但前提是向银行提供 95 亿卢比也就是 8 亿人民币的担保,并且要保留约 2 亿人民币的余额不做转移。
好家伙,这可真是为了个橙子担保个西瓜了,印度当局的吃相未免过于难看。啊对了,蓝厂被锤,又怎么少得了难兄难弟绿厂?
印度财政部在今年 7 月宣称,OPPO 因错误使用关税豁免,在印逃税金额达到了约37.18亿元人民币,要求缴纳相应税款。
绿厂否认了指控,表示仍在寻求解决办法。
前面不是提到“HMOV”嘛。这个 “H” 并非华为,而是 Honor 荣耀。CEO 赵明表示,荣耀团队已经从印度撤出,不过目前仍在当地有合作伙伴开展相关业务。看来,也是被阿三们恶心坏了。
有一位中资企业负责人跟媒体透露,检查机构除了税务执法局,还包括反金融犯罪、反网络犯罪的执法机构、警察部门。在印度的中资企业,要车轮战地应付各种检查。
难怪赵明会说,除了荣耀这样的行业头部企业撤出印度市场,印度的手机产业链中 80% 的中国中小企业都倒闭了。还有一批企业已放弃印度市场,仅有少数的企业,还在苦苦维持。
印度这样恶心中国品牌和中资企业,自然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要振兴“印度制造”,以及扶持印度手机品牌。
印度的野心
可以说,印度从一开始,就是想把中国的在印企业“养肥了再宰”。
当初印度主动引进中国手机品牌,正是为了印度本土手机厂商能够参与竞争,学会中国的技术,提高自家竞争力。
只可惜,中国的智能手机,跟印度的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内卷”,在做性价比手机上已经是轻车就熟,高配低价不在话下。
而印度当时的手机,只有低价低配,也就是 2G 或 3G 网络的手机,只能安装一些简单的通讯软件。
如此一来,实力悬殊,也就造成了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高达 74% 市占率的局面。
手机设计没学到,产业链总弄到了吧?不好意思,印度还是一场空。
这是因为,中国的手机厂商只是在印度设立组装厂,却没有把研发团队和产业链搬过去。
手机零部件大多都是在印度进口,印度人只是中国手机厂的组装工,啥都没学到。
莫迪政府的好算盘,自然就打烂了。
印度当然也发现这个事情了,所以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排华,隔绝中国企业。
从去除中国制造,到发展印度制造,成为了印度的国策。它的目的很简单:模仿中国,凭借人口红利,承接欧美的产业转移。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王明远撰文指出,莫迪政府推行的“中国产业替代政策”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步,以“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第二步,以“印度资本”取代“中国资本”;最后,在全球范围内,以“美国 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取代“美国 中国”模式。
有学者进一步将其概括为 “ABC 政策”:Anything But China(除了中国都可以)。
因为不仅手机,中国互联网 APP 早就被印度针对了。印度曾一次性封禁中国 56 款 APP,包括 WeChat、TikTok、微博、支付宝、百度以及 UC 浏览器等。
在 5G 通信建设,印度同样放弃了华为和中兴,选择爱立信等西方厂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手机厂商要怎么面对?
一方面,是提高自家的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再依托于印度这样的性价比手机市场来出货。HMOV,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折叠屏、影像、快充续航等方面,和苹果的 iPhone “田忌赛马”,吸引对此有要求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是产业转移,我国的企业正在把目光投向越南。7 月上旬,小米确认在越南建厂;赵明也确认,荣耀下一步可能考虑将目光转移到东南亚,如印尼、越南等国,这也是像苹果、三星等国际大厂的选择。
说到底,薄利多销并不是长久之计,像三星苹果那样做出高单价、高利润的产品,冲击高端,才是中国厂商真正需要面对的挑战。
编辑:问号
参考资料:
志象网:印度“围剿”中国手机,但“胜利”不会属于印度
道总有理:火热的印度工厂,带不动印度制造
牲产队:市占率74%,中国手机厂商会不会败退印度?
豹变:出逃印度情绪骤起,中国手机下一站在哪?
财经十一人:中资手机产业在印出路何在?
猫头鹰情报局:国产手机,陷入“印度困局”
中关村在线: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出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