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共生课堂「构建开放共生的智慧学习平台」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智慧共生课堂「构建开放共生的智慧学习平台」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智慧共生课堂「构建开放共生的智慧学习平台」,希望能帮助到您。
来源:学习时报
在“互联网 ”时代,学习资源实时共享、知识创新协同建设、教育服务在线迭代、认知反馈实时给予的智慧学习新模式,正进一步推动社会整体教育向着公平、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广阔阵地。智能终端、泛在网络、虚拟技术的演进,也日渐拓展着学习场域的边界,使学习行为与学习空间从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形成抽象认知与情境感知相融合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面向未来、面向全民、面向创新的新生态
智慧学习平台是综合社会知识资源、前沿科学技术和全新人才观念的有机空间,是在模式化创新推动下实现效益性提升的系统升级。
智慧学习平台是面向未来的动能型平台。一方面,智慧学习平台是去中心化、去线性化的,打破了知识垄断壁垒,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并以碎片化和链接化的学习方式逐步取代集中式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大幅降低知识获取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知识获取效率。另一方面,智慧学习平台又是集资源化、集群智化的,能够发挥教育生产者与实践者的集体智慧,构建共生型的数字资源新生态,有效解决以往知识创新者与基层学习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为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众筹、众享、众建之力。
智慧学习平台是面向全民的服务性平台。开放与在线教育对学习者身份、地域、能力等要求更为宽泛,为教育公平的逐步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传统教学环境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同处一个时空并线性地交换思想,智慧教育平台则是将教育时空扩展为任何时空,且知识的传播由单向转为多向,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也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合作研究成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信息复制,加速了知识创新的速率。
智慧学习平台是面向创新的重构型平台。智慧学习平台的形成过程可促进三个层面的创新重构:一是学习模式的重构,探究式、自主式、互助式学习观念和泛在学习、开放学习、移动学习形式革新了传统学习模式,并以智能时代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新的教育方法论。二是前沿科技的重构,5G等网络技术及智能终端、交互模式的创新应用,将使智慧学习大环境的形成过程成为科学技术新形态的发展过程。三是教育生态的重构,智慧学习平台对信息素养、数字化思维、互联网思维以及与多平台要素交互能力等要求的强化,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快向公众普惠,从而进一步消弭数字鸿沟。
共享、跨界、协同的知识发展综合体
智慧教育平台在集社会教育资源、举社会共建之力的整体导向下,使分散的知识信息有机聚合,全员、全面、全程性地提高社会教育发展和知识经济建设。
集成与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动态平衡。智慧学习平台的形成既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社区、社群、科研机构和个人等多主体知识优势,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互利机制,也需要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跨区域和跨类别的信息汇聚为庞大资源库,建立系统高效的运作模式。同时,智慧学习资源管理服务也会随着参与者的增多日趋完善,提升共建共享的质量和效益。这些发展过程都将深度打通社会各方面、各层面的教育资源,促进知识生产方、传播方与使用方之间多维度的互动,从而在动态过程中推动社会信息资源的流动与平衡。
跨界与新生:服务跨学科交叉式创新。互联网智能技术促使新兴学科、领域、形态叠出,并多发在产业边界交叉地带。这必然要求教育做出改变,加快布局未来战略领域,在对现有专业教育内容深度挖掘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应用视野,与各类前沿科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智慧学习平台开放性与参与性的特征,便于多知识领域的建设者突破现有学科和专业限制,分享前沿动态、交流创新方法,为更大范围内实现理、工、农、医、文、艺等学科间的交叉创新提供契机,推动由协同创新引领的质量革命,实现教育全领域的内涵式发展。
合作与应用:知识经济的协同化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发展方式和知识创新方式的转型。只有激发社会全员的学习动力,才能最大化发挥群体智慧、提升协同创新能量。智慧学习模式能有效促进社会个体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创新,即学习者为达成共同的认知目标而形成学习社群,并产生积极的互动关系,共同构建新知识体系并探索新实践路径。这种学习生态模拟了产品研发前期的创新设计,在全球产业化生产的整体语境下,有利于对创意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利于知识创新向产业应用的快速转化。
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创新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水平,也关系着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创新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建设理念先进、结构科学、机制完善的智慧学习平台是时代所需,在引领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也促进社会个体和专业群体在公平、开放、流动的知识环境下共同发展与协同创新,从而为学科前沿突破、教育模式变革、资源深度聚合、知识转化应用提供新空间。(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