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滴滴还是美团外卖「滴滴和美团打车哪个好」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做滴滴还是美团外卖「滴滴和美团打车哪个好」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做滴滴还是美团外卖「滴滴和美团打车哪个好」,希望能帮助到您。
之前牛根生从伊利出来,说要打造全国第二牛奶产业。对标伊利,结果呢,我们的认知就是,牛奶要么喝伊利,要么喝蒙牛。谁赢了吗?
都赢了。
美团就是个送外卖的,滴滴就是打车的。客户的认知一旦被抢占,哪怕是自己都很难改变。如果你说让我用滴滴叫个饭,我都觉得别扭。
老二精神,冲锋陷阵交给老大,老二就是跟着好了。有句话叫做鸟随鸾凤飞腾远。老二的存在也会促进老大提高效率。他们互为老大,也占据了老二的位置,按照721的分配,其实他们都占了9。
市场的不断迭代,他们也要迭代。淘宝,京东打起来了,拼多多要出来了。如果滴滴美团打起来,说不好有个人就来个平台,吃喝玩乐都包括了。
有可能出现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赢了的场面。因为他们容易打昨天的战争,抢占新新战场才能赢。
美团上线打车产品的那一天,滴滴的程维还和美团的王兴在一起吃饭,当时的程维并不知道这件事,王兴也只字未提。
吃完饭程维看新闻才知道,而他只是淡淡地回应:“尔要战,便战!”随即程维也宣布滴滴要进入外卖市场。做外卖的美团,和做打车的滴滴,两家业务毫不相关的公司,为什么会打起来呢?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背后有什么商业逻辑。
1. 美团为什么要发起战争?
美团今天的估值已经超过300亿美金了,回顾美团的发展历程,一开始它是做团购的,每天一团,巨额补贴,那个时候消费者可以花很少的钱去看电影、吃大餐,千团大战结束后,美团虽然胜利了,但是发现团购这个生意没办法支撑美团长久地走下去,一次团购只能给商家带来一次性的流量,一旦不补贴,流水就迅速下降。
怎么办?
美团就开始变革,它把一次性的团购变成日常,每天给商家导流量,逐渐走向了大众点评的模式,也就是餐饮O2O。
于是它开始和大众点评打,打完之后它俩合并了,变成了新美大。可是餐饮O2O的模式也有瓶颈,支撑不了它的估值。怎么办?
再变革呗,于是美团又开拓了一个新版块:美团外卖,开始和饿了么打。
纵观美团的发展历程,它一直在不断地扩大战场,用游牧式的打法开疆拓土。到今天,美团和饿了么还没有分出明显的胜负,但是饿了么的估值是90亿美元,而美团却是300亿,现在的美团外卖还是支撑不了它的估值。怎么办?
它还需要找到更大的业务,于是它把下一个目标瞄准了打车市场。
2. 为什么是打车市场呢?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因为网络效应的存在,每个细分领域最终会稳定在“721”的格局,第一名占整个市场的70%,第二名占20%,剩下的所有占10%。
在打车领域,一开始第一名是滴滴,第二名是快的,两家拼命地打,好不容易滴滴把快的吞并了,以为要过上好日子了,又来了一个强劲对手:uber中国。
于是滴滴继续跟uber打,打到最后又把uber中国收购了。
这个时候滴滴终于赢家通吃,一家独大,变成了一家寡头公司。一家独大的好处是它终于拥有了绝对定价权,可以把价格定得很高,赚足所有的利润。
但是一家独大也有坏处,它享受超额利润的同时,也会给后进者提供机会,后进者不需要吃掉所有的利润,它可以通过补贴快速地占领市场。
美团选择进入打车领域,就是因为现在只有滴滴一家独大,美团有机会去分一杯羹。
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在任何一个行业中,老大一定要允许老二的存在,才能逼着自己保持高效。一旦这个行业没有老二了,其他行业的巨头很可能会冲进来,迅速占领老二的位置,甚至干掉老大。
3. 滴滴为什么要做外卖呢?
外卖市场和打车市场,都有个特点,叫做局部网络效应。
什么叫局部网络效应?
上海乘客和上海司机,形成网络效应;北京乘客和北京司机,形成网络效应。任何一个地方的成功,都是局部的成功,都不代表全局的成功。反过来说,全局的成功,也不能带来局部的稳固。
也就是说,这种具有局部网络效应的领域,后进者是有机会通过单点突破的方式来竞争的。
相对地,那什么是全局网络效应呢?
比如Air B&B,它的网络效应就是全局的。因为住酒店,通常是在全国、全球范围内选。旅客和酒店,是全球级别的网络效应,一旦形成,牢不可破。
现在滴滴全局很成功,但是任何一个单点都不受益于全局的成功。美团可以单独干掉上海,而北京市场对此爱莫能助。美团也同样,所有的城市服务本质上都是具有局部网络效应的,随时可能被“蚕食”。
那滴滴为什么要打美团呢?
除了外卖这个领域有机会单点突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滴滴想把战线拉到对方的阵地。什么意思?
微软意识到谷歌发展起来之后,开始做搜索引擎去挑战谷歌。谷歌是怎么做的?反过来开始做免费的操作系统、office软件。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把战场放在对方的后院,开打后产生的损失也会发生在对方的地盘上。
滴滴也同样,你打我是吧,那我就把战线拉到你的阵地,也让你后院失火。
滴滴是以战略保护为主要目的进入外卖市场的。
我个人更看好美团。
1、滴滴其实并没有享受到多大的网络效应。它更大的价值还是来源于传统的规模经济。
需求端没有网络效应,供给端的规模效应再强大,用户的转移、逃离成本依然很低。就像很多人手机上曾经装过好几个租车的App,无论是滴滴、优步、神州还是易到,使用时可以随时切换。
2、滴滴它起步于一个很薄、很简单的用户场景——打车,这个场景本身不太具备相关扩张的可能性。
滴滴上的司机也好、乘客也好,都是相当简单和同质化的角色,因此现在滴滴去做外卖,应该不会顺利,根本原因在于这不是原有价值网络的自然延伸,而需要靠管理者去复制在原有领域的成功。
但是美团去做打车相当于是在自己原有的价值网上 拓展了一个新的方向,和原有的业务之间可以建立网络协同,比如下飞机——住酒店——打车,这个是一条很自然的产业链,可以做到整合,在通过互联网技术“数据智能”,从而优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让度更多的利益给用户。
商业存在的本质是让消费者获益。
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甚至价格和成本根本就没关系,消费者和只和消费者在竞争,商家只和商家竞争。
只要某个商业领域貌似存在垄断,行业老大自以为可以控制“定价权”,自以为收割的季节到了,自以为可以涨价了,自以为涨价之后客户也不会跑了,这时往往就会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一个竞争对手,行业老大还在奇怪:咦?怎么它会成为我的竞争对手?
这不止是美团和滴滴故事,这还是中国移动和微信的故事。
最初移动和联通还不能互发短信,后来可以互发了但是价格更贵,后来价格一样了却出来了一个微信,现在移动、联通的短信业务根本就没有盈利空间了。
综合来看,在出行和外卖的市场中,谁都无法单纯依靠补贴赢得战局,最终考验的仍然是整个平台的运营效率、技术壁垒和用户体验。
在这场打车和外卖的“边界之争”中,对美团来说,丰富的场景和用户需求,决定了其做打车的逻辑是自然而然的,其技术壁垒也是从复杂到简单的过度;
而对于滴滴从出行进入外卖来说,既要面对商业模式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同时还要克服技术从简单升级到复杂的调度中去的难题,面对美团在技术和场景上的“降维打法”,滴滴面临的挑战要大的多。
但考虑到滴滴本身也有着巨大的流量,如果能够克服商业模式、技术壁垒带来的挑战,外卖也未见得不能分一杯羹。不过,成功与否要取决于滴滴做外卖的决心有多大,耐心有多久。
可以预见的是,从打车跨界到外卖,是一件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情。如果说今天美团已经一只脚迈入了出行的领域,那么滴滴距离真正能做外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